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长治市屯留区供电公司 山西省长治市 046100
摘要:随着能源转型、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电力营销客户服务系统已无法满足复杂的用户需求。根据电力系统关于深化“互联网+营销服务”的要求,实现一体化线上服务,加快传统线下服务向互联网线上服务模式转变,建立客户聚合、业务融通、数据共享的统一网上服务平台,实现交费、办电、能源服务等业务“一网通办”的需求变得十分迫切。电力营销客户服务系统在运营管理系统尚未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统一的运营支撑系统的框架体系,功能点也不能覆盖公司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开展电力营销全渠道运营支撑平台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电力营销服务;业务中台设计方法;支撑体系
1多渠道电力客户服务中台战略设计方法
1.1服务架构
当业务域架构设计完成后,共享服务中心架构初步形成,多渠道电力客户服务业务域基本上可以对应到相应的共享服务中心,后续将基于这个框架开展设计。首先根据多渠道电力客户服务的业务流程开始对服务进行识别,从而进行服务化的架构建模,同时把服务所在的业务范围归属到相应的共享服务中心。共享服务中心还可以从技术维度横向或者纵向抽象各个服务中心共同依赖的技术能力,从而形成技术视角的服务中心。
1.2服务设计
服务设计以服务识别出的服务目录为基础,针对服务粒度、依赖组合关系做合理调整,更新支撑多渠道电力客户服务业务的服务目录和服务关联。针对服务接口、服务应用分组,以及部署方式,以契约先行和更好支持可伸缩、高可用为目标做进一步的设计。同时,在性能、管控、安全等非功能性需求方面,针对下一步的服务实现阶段提出更明确的要求,对具体服务进行定义。
1.3服务实现
服务实现需要确定服务实现技术规格,涉及一系列技术架构主题的分析、选型之后得到的通用和特例决策,需要确定服务化框架,确定具体产品来封装业务能力的实现,形成服务;确定实现业务能力依赖的技术产品,如使用规则、搜索、消息、缓存引擎、工作流和数据持久化框架等;编写、集成、组装、测试,形成应用部署交付件要求之前,服务设计阶段提出的实现指导原则能够切实落实;部署服务要求服务应用能够便捷甚至自动地适应不同的部署目标环境之间的切换。
1.4服务治理
服务治理是在完成服务拆分和服务实现后的一个关键且长期持续的环节,主要目的是为协调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消费者,为服务化体系能够顺畅运转而制定的治理策略。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过程中针对服务治理,可应用分布式服务治理组件,实现限流与降级、流量控制、容量规划、业务开关等功能,保障多渠道电力客户服务中台在海量峰值访问场景下的稳定运行。
2营销服务业务中台技术支撑体系
2.1业务中台技术支撑要求
(1)应用微服务化:未来营销的持续增长,应用会变得越来越臃肿,开发、维护成本会越来越高,任何小的改动影响面都越来越广,以上相关问题导致对于业务的响应变得越来越缓慢,传统架构已经无法满足互联网环境下的快速创新需求。为满足IT对于业务的快速支持和支撑业务的快速创新,能力中心的架构需要实现基于微服务开发框架,采用分布式应用服务框架组件搭建,微服务开发框架把业务能力发布成服务,以实现现有集中式系统的分布式改造,降低新业务应用的建设成本周期和风险。微服务开发框架将各部门的应用资源以业务能力的形式组织起来,通过该开发框架对这些业务能力进行封装形成易于共享的服务,从而实现业务能力粒度上的重用、组装、维护和管理。
(2)服务治理:通过统一的方式发布、调用服务,不用考虑分布式领域中的各种技术实现细节,支持服务容量线性扩展,服务可根据部署需求自动上下线,提供服务路由(接口级、方法级、参数级),服务归组,服务限流,安全控制追踪等服务治理能力。
(3)应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在云环境中,营销应用发布与管理会变得十分复杂。本地开发完成的应用需要登录到每一台服务器进行发布和部署;后续还会有应用的重启,扩容等。服务器的不断增加对于运维人员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此种场景下,企业分布式应用服务需要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控制台,无论集群规模多大,都可以在控制台上轻松地进行应用生命周期管理。
(4)数据化运营:应用开发完毕部署到生产环境之后,通常需要对应用运行状态进行一些监控,比如CPU使用率、机器负载、内存使用率和网路流量等。但此类基础监控通常满足不了业务需求,比如系统运行变慢却无法定位瓶颈所在,或者页面打开出错但是无法排查具体调用错误等。需要提供了一系列系统数据化运营组件,针对分布式系统的每一个组件和每一个服务进行精细化的监控和跟踪,建立数字化剖析系统,能精准地找到系统瓶颈所在。
(5)分布式数据库:针对未知的海量交易访问,除去在应用侧的微服务化支撑,还要考虑数据库层的海量连接和访问,数据库应具备线性扩展的能力,需要引入分布式数据库解决数据库容量的问题。
(6)应用间异步解耦:需要提供分布式消息中间件适应削峰填谷等应用场景。
(7)全业务监控:营销应用微服务化后整个部署规模会变得复杂和庞杂,整个业务交流链路会变得更加复杂,需要做到出故障时能迅速定位、故障能势态感知,针对应用服务间的相互关系、应用的状态、交易链路的状态需要及时感知,具有全业务监控的能力。
(8)全局事务:营销服务系统分布式微服务化后数据面临着跨多个库、跨多种数据库、跨消息、跨不同服务的场景,为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需要支持跨数据的事务,支持跨消息和数据库的分布式事务,支持跨服务的分布式事务。
(9)分布式服务总线:需要具有网关功能,支持中台服务的对外暴露、与原有传统系统的交互,并具有服务管控、服务安全、服务监控的能力。
(10)交易链路稳定性预测和规划:针对整个营销交易链路能支持的访问量级,交易链路上的瓶颈点,提升整个交易链路的整体的吞吐和服务能力,需要提供全链路压测方案分析和压测的功能,分析交易链路的各个节点,作为提升整条交易链路服务能力和营销容量预估的依据。
2.2业务中台技术能力框架
营销服务业务中台技术能力框架包括分布式应用服务框架、分布式消息中间件、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分布式服务总线、全链路监控、全局事务管理。
3营销服务业务中台运营支撑体系
营销业务中台运营支撑关键要素是保障营销业务中台迭代演进方向的正确性,其主要包括架构研发运营一体化、业务服务化流程与规范、服务治理数据化、业务中台评估标准化等内容。为了保证电力营销服务业务中台设计的正确性和整体营销业务中台业务和技术上的把控和不同团队之间的沟通协调,需成立专业组织,角色包括业务专家、业务架构师、技术专家、中台架构师等;制定配套管理制度,包括中心规划方法、服务识别方法、设计规范、开发规范、运维管理制度等,依据制度标准,紧密配合开展中台建设运营工作。
4结语
电力行业运营内容管理工作较为分散,阻碍了对用户的有效分类和协同管理。本文整合了在线服务资源,是传统电力供应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商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者;同时,基于业务中台的运营支撑平台能满足与前端、外部系统之间的交互对接,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线上产品服务运营提供有效支撑,并将线下渠道宣传资源有效聚合。在渠道管理层面,各单位实现多渠道协同运营,并实现数据共享,各类运营资源实现了有效聚合。平台在开发和使用过程中,还需要大量优化、调整,才能达到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林弘宇,张晶,徐鲲鹏,等.智能用电互动服务平台的设计[J].电网技术,2012,36(7):255-259.
[2]杨俊伟,纪鑫,胡强新.基于微服务架构的电力云服务平台[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7,15(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