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22319851003XXXX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传统粗放式生产的较低品质建筑必将被精细化、工业化生产方式提供的高品质建筑所替代。但我国对此研究时间较短,装配式建筑的各项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而电气设计作为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装配式住宅建筑中,电气配套技术、提高装配式建筑的电气施工效率及品质等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本篇文章对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现状及发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现状与发展
引言
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电气设计相对复杂,不仅需要保证建筑构件本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必须顾及建筑整体的审美效果。目前我国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所以需要做好相应的设计管理工作,对设计要点进行分析,切实提高电气设计的质量。
1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总体设计流程
相关设计人员在进行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的过程中,应当秉承着整体性的原则,首先要制定相关的总体方案,再根据方案中的内容对施工图进行有效的修改,在后续设计工作中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不断的深化,根据实际的需求来对原有的施工图进行有效的改进。但是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和传统住宅建筑设计理念是不同的,在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中,需要根据专业知识来进行深入的电气设计,并且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各方确认之后才可以进行后续的设计工作。但在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这些准备工作之外,还要进行精准性的构件设计,根据实际设计需求和构件厂的要求来对设计图纸中的内容进行精细化的处理。在对装配式住宅建筑进行电气设计的过程中,由于整个构件厂生产速度是比较快的,所以相关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的工作中要在墙面或者是其他位置留有一些孔洞,方便后期开槽工作,这就需要相关设计人员应当兼顾整体来进行装配式住宅建筑的电气设计,在施工图纸设计阶段需要精准性的明确电气设计的位置,并且综合性的对机电管线的碰撞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后续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相关的设计内容交给专业的人员来进行审核,从而不断地提高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的深度,在最终的设计阶段,将室内机电设置、孔洞的位置与厂家进行确认,确认无误之后才可以完成整个设计工作。
2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现状分析
2.1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2.1.1装配式建筑的电气设计,应坚持管线敷设均在吊顶或装饰墙内部的基本原则,做好电气管线的预埋设计工作,按照精装修设计的要求,减少管线在混凝土中的预埋数量,以降低电气系统后期维护难度,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转。
2.1.2按照土建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案的具体要求,对电气设计方案的内容及操作流程实行调整和优化,加强各项参数指标的准确性,且根据具体区域叠合楼板及预制墙体的具体分布和特殊构造,制定合理、可行的“重点区域”管线敷设路由排布方案,及时配合结构专业做好预制构件预留预埋,必要时可协商、干预局部板墙构件的结构拆分及形式方案。
2.1.3严格贯彻全过程管控及精细化设计要求,做好电气设备及管线位置的精准定位,从而提高设计质量,为后续安装作业提供引导,加强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实用性。
2.2管线敷设方式
2.2.1预留预埋敷设方式
目前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有两种预埋线管的方法:在工厂预制构件中预埋线管和施工现场现浇层内预埋线管。具体体现在:预制墙体内的电管及线盒,随结构体在工厂内一次性浇筑成型;当采用叠合楼板时,水平电线管敷设在楼板的现浇叠合层内,仍需要在现场湿作业完成。
2.2.2管线预埋中的注意事项
一是对于预埋在墙、板内的预埋箱、接线盒、沟槽及管线等构件,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将其明确标注在设计图纸中,确保工作人员明确掌握不同设备的预埋位置,保证预埋质量。二是电气设计图纸中,构件及管线的连接需要注明连接方式。三是对于存在穿墙的预制构件或管线,需要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设计,如防火、防水、隔热等。四是插座需预埋在预制墙的钢筋结构间,加强钢筋间距设置的合理性。此外,为接线方便,插座与地面的距离不得小于200mm。
对于户内强电箱、弱电箱来说,要在其上部与下部预留不小于300mm的接管空间。五是在电气设计中,对综合管线的设计进行优化和调整,防止多线交叉或重叠问题的出现。六是现浇板内敷设的电气管线,如果是明线,则需保证管径厚度在现浇板厚度的1/3以内,如果是暗线,则确保其外保护厚度在15mm以内。
2.3建筑电气设计安装问题
2.3.1缺乏导管和电缆保护措施
在建筑电气设计中,虽然某些类型的电缆由柔性螺旋金属铠装保护,但更常见的做法是安装导管,然后将电线拉入。缺乏导管和电缆保护导致的主要问题是绝缘磨损、急弯、扭结引起的电线或绝缘损坏,以及由过度拉伸应变引起的损坏。用过大的力拉动电线,可能导致电线管内断裂,需要及时移除和更换。用过大的力拉动电线,即使电线不会断裂,也会因为绝缘损坏而埋下安全隐患。
2.3.2重视电线敷设
电线敷设是电气安装设计的关键环节,在具体施工中,安装人员需要处理好以下细节,进而提升设计安装质量:①重视电线的摆放;②采用导管和电缆保护措施。
2.3.3重视防火措施
近几年,电气火灾的发生很频繁,电气火灾的危害性很大。电气火灾不仅会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损失,还会毁灭人们的幸福生活,所以电气火灾的危险性很大。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足防电气火灾的措施,需要学习如何预防和解决电气火灾,比如,当遇到电气火灾的时候不能慌乱,因为人们一旦慌乱就会失去正确的判断。因此,当真的遇到电气火灾时,一是不能慌乱;二是要立即切断电源,因为当发生电气火灾时,电源是很危险的,所以一定要立马切断电源,这样就可以防止电源漏电,同时也能起到保护电源的作用。其实,预防电气火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日常用电的时候,就要时刻注意预防电气火灾,防患于未然。
3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发展分析
3.1建筑新模式
3.1.1被动式建筑技术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可满足当地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需求,通过仿真模拟分析对建筑的围护结构进行高强度的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的设计建造,并采用高效暖风回收系统和新风系统来降低建筑对能源的需求,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满足绿色建筑基本要求。未来被动式建筑结合新能源和碳捕捉技术,将实现真正的绿色建筑。
3.2人工智能将成为智慧建筑管家
智慧建筑应用的核心是软硬件的支撑及大数据趋势逻辑的建立。环境感知技术加上深度的信息分析,进而出现智能感知的机器智能,为智能建筑提供先决条件。这项技术集合了能让系统认识环境、自我学习以及自主行动的高级算法。通过大量统计、分析、模拟、论证,得出对于建筑设备、产品、系统、软件等需求的趋势,还可对相关模块的需求趋势做周期性的预测。甚至未来可能出现智慧建筑管家,具备仿生视觉、自组织、自学习、自主控制与决策等功能,管理建筑的方方面面。
结束语
总而言之,从提高电气设计水平的角度考虑,在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立足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做好电气设计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喆鹏.建筑节能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35):111-112.
[2]韩小花.绿色建筑电气设计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31):114-115.
[3]王志兵.浅谈绿色节能技术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J].中华建设,2019(10):74-75.
[4]梅春燕.智能建筑电气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河南建材,2018(06):342-343.
[5]乔丽丽,郭旭.智能化建筑电气工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33):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