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村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赵治波
[导读] 摘要:本文就推动镇村小型工程管护的意义进行分析,探讨当前镇村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为提高镇村小型水利工程管护质量,推动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莱阳市沐浴店镇人民政府  山东莱阳  265211
        摘要:本文就推动镇村小型工程管护的意义进行分析,探讨当前镇村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为提高镇村小型水利工程管护质量,推动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镇村;管理维护;现状;对策
        镇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就可以使用,但是建设完毕后工程质量就已经固定,为了尽可能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使用安全性,就必须开展针对设施的管理与维护[1]。开展管理维护工作可提高工程使用价值,为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一、推动镇村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的意义
        1.可延长工程寿命
        无论水利工程的规模大小,建设水利工程都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与资源,水利工程的而是用过程中一旦出现任何质量问题都将造成巨大的损失。对镇村小型水力工程进行管护能及时发现工程潜在的隐患并采取防治措施,及时发现工程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良,正确使用水利工程,这能尽可能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创造更高的收益。
        2.可为镇村经济发展提供便利
        建设镇村小型水利工程能满足农作物的用水需求,为农业发展提供便利,减少农业种植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建设镇村小型水利工程主要用于生产生活用水,无论其用途如何,建设小型水利工程都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开展镇村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工作可确保这些小型水利工程的功能性,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二、当前镇村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1.工程年久失修,效益衰减
        实地调查发现,当前很多村庄的小水窖、小塘坝、小水渠等已经出现了或轻或重的损毁和老化。当地相关部门为了充分发挥出新建水利工程的效益,会对新建水利工程定期整治、检查,但是存在对一些年限已久的工程整修重视不足的问题,这造成这些年限已久的工程功能受到影响,大多只能闲置[2]。如果还不尽快妥善解决这些水利工程的管理问题,将造成后期修复难度加大,还会形成恶性循环,这将对农村经济以及农业发展都造成不良影响,还有危害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风险。
        2.小型水利工程布局分散,管理任务重
        镇村范围内,一些地区的降水量较多,一些地区的降水量少,这造成缺水情况有地区性的特点。农村地区人口数量相对较少,村庄分布分散,为了能够满足农民的需求,小型水利工程时常存在分散布局的特点,这造成小型水利工程数量增多,密度相对较低,增加了管理工作量。
        3.缺乏管理资金,管理难度大
        一些镇村地形条件复杂,存在山高陡峭、地形复杂的情况,这造成建设小型水利工程时要分数次运输材料,建设成本较高。尽管广大农民能认识到建设镇村小型水利工程对自己带来的便利,具有较强的建设积极性,但是受到资金以及地形的限制,建设热情无法解决建设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于管理资金的缺乏,工程建设完毕后难以进行维护与检查,当工程受损严重而缺乏维护检查时,只能选择将其置之不理,这进一步加大了管理难度[3]。除此之外,只有部分村镇得到了国家拨款的专项资金支持,仍然有很多村镇缺乏管理资金。
        4.产权改革不深入,未能落实管理责任
        尽管一些村庄依据国家政策开展产权改革,应用了股份制、租赁、拍卖等方式,但是由于实践经验不足以及缺乏科学引导的影响,这些地区的产权改革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定程度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但是受到价格不合理、程序不公开透明等影响,很多农民对此不甚满意。一些村庄的耕地面积较多,但是青壮年多选择外出打工,农村主要是小孩与老人,农民不重视农业生产,也缺乏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即便是政府鼓励开展产权改革,也难以做到成本与收益相匹配。当前农村土地荒芜情况比较严重,何况专人管护村庄小型水利工程。
        5.缺乏专业人员
        一些村庄成立农民用水协会,对渠道、泵站以及塘坝等小型水利设施进行管理,落实相应权责利,但是用水协会建立时间不久,专业水利技术人员不足,一些村镇只是农民做兼职。但是由于农民缺乏相应专业水利知识,其文化水平较低,当遇到小问题时还能自行解决或者讨论后解决,当遇到大问题时就束手无策,这严重影响了管护工作效果。很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毕业后不愿意深入农村基层工作,基层水利队伍缺乏新鲜血液,难以顺利开展工作。
        6.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很多镇村还没有开展产权改革,这些镇村的小型水利工程是村社集体负责,缺乏管理维护资金及专业管理人员引起人为损坏、自然损坏情况严重。人们多存在重使用、轻维护的态度,这造成一些乡村水利工程不能正常使用。


        三、加强镇村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的对策
        1.加强对年久失修工程的管护
        有规划地开展对年久失修工程的管理以及改造。政府要从思想层面上重视对年久失修工程的管理与改造,组织建立专项管理小组,结合当地情况制定计划。不能对这些工程改造一次后就不再进行维护与检查,要派遣专人检查维护,从而充分发挥这些工程的价值。
        2.完善技术服务体系
        我国农村地广人稀,小型水利工程密度低,数量多,这就要求要高度重视小型水利工程的使用年限与运行效益,将日常管理工作做好,对技术服务体系进行完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支持是落实管理工作的附件,县政府要积极与镇村政府配合,开展水管站工作人员的招聘,增加镇村水管站技术人员数量,建立完善镇村水利服务体系,从而提高办事效率。
        3.加强资金管理
        建立专项资金:地方政府要增加专项管理资金,按照一定比例设置资金,以免资金被过多地应用于工程建设;设立维护管理资金;设立应急资金,为汛期应急管理提供支持。
        政府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建立规范的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资金以及建设资金的分配制剂,合理分配政府资金,统一审批资金,改变资金整合方式,充分利用水利资金,提高办事小,效率。地方政府要合理分工,加强合作,对各自职责予以明确,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4]。
        PPP融资模式:针对当前我国小型水利工程存在资金来源不规范、不稳定,投资主体单一,未能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制的情况,要积极引入PPP融资模式。以公共财政资金作为杠杆,吸引农民、企业进行投资管理,从而实现双赢。
        规范资金管理:严格按照程度进行管理资金的下放。加大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专款专用,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现资金滥用行为时要严肃处理,透明、公正使用水利资金。
        4.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改革
        政府保障产权改革后经营者的权责利统一,同时建立完善的产权改革档案,坚持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以及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产权改革。依法确定使用权与所有权,农户投资兴建的工程,则工程的使用权与所有权均属于该农户;集体兴建的工程则产权归集体;国家财政补助兴建工程则归受益者;国家兴建工程则产权归国家。确定工程产权归属后,根据正规程序详细记载每一处工程的所有者与基本情况,统一编码以便日后管理。
        5.加大基层技术人员培养力度
        镇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对专业技术要求极高,为了保证管护工作质量,必须由大量专业人员参与其中。积极吸纳专业水利技术人才参与到镇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护中,除了每年的事业单位考试以及公务员考试招聘以外,还要采用老带新的方式来培养大量人才,从而提高基层水管站工作效率。为了避免基层水管站冗员的发生,要开展对现有工作人员关于水利知识的培训,从而提高其技术水平与专业素养。政府选派优秀水里人员进修、深造,从而适应岗位需求。
        6.规范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管理
        健全水利服务机构管理:完善人事管理制度,科学设置岗位,根据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定期考聘、合理流动的原则开展人员管理。完善工作制度,对工作人员行为予以规范,鼓励工作人员高效、规范完成本职工作从而提高运行效率。对考核制度予以完善,将考核结果与职务晋升以及聘用挂钩。
        鼓励农民自主经营管理:农民是镇村小型水利事业的主体,开展镇村水利事业要依靠农村、尊重农民,引导农民参与镇村水利事业的管理与建设中。由于水利建设与管理均对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较高,用水协会、村组织以及政府要开展相关知识与技术的普及,提供技术支持,从而提高农民的管理能力,为农民自主管理提供便利。
        结束语
        当前镇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受到关注,但是对建成后的管理重视不足。本文分析镇村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管理对策。当前镇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护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从而提高镇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护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唐英宇.探讨如何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J].建材与装饰,2019(36):295-296.
        [2]王飞虎.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能力建设的思路与重点[J].中华建设,2019(12):52-53.
        [3]王爱梅.新形势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问题思考[J].吉林农业,2019(12):57.
        [4]葛子辉,王守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改革创新思考——以安徽省长丰县为例[J].中国水利,2019(06):53-55+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