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网络直播的兴起,不是偶然,而是必然。随着互联网的第三次浪潮的到来,网络直播开始从明星、名人,走进每个人的生活中,使每个普通人都有机会称为“网红”。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科技水平的进步、智能手机的功能不断强大、网络高速时代的到来等等。媒体融合时期,广大受众体会到的不仅是信息传播形式上的变化,更是传媒服务方式上的变化。为了同时满足受众对即时信息和碎片化信息的需求,近年来新媒体直播迅速发展,在保障新闻信息内容真实性的基础上,实现了直播的高效与移动,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互融中取得的重大突破。网络直播产业如何发展就值得我们深思:总体来看,它既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法律法规的健全以加强监管,又需要直播平台、企业公司的管理和理性运作,还需要主播个人法律意识的增强和素质的提高,使网络直播这一产业不断健康、稳步发展。
关键词:直播平台;直播化;首要任务;
随着腾讯、新浪等互联网巨头进军网络直播行业,网络直播形式和应用领域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与拓展,其发展涉及娱乐、传媒、游戏等诸多领域,正式迎来了“网络直播元年”。年平均每三日就会诞生一家网络直播平台。另据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4.22亿,接近一半的网民都会接触直播,直播已经成为不可逆的潮流。
1.直播行业平台的概念分析
1.1网红经济基本概念
网红经济主要依托“网红”在社交媒体上聚集人气,依托粉丝群开展营销活动,通过粉丝生成购买力。网络经济的兴起得益于直播行业与营销平台的开放性,通过网红带来的人气达到实现受众消费的目标。网红经济具有推广成本低的特征,目前大多数直播平台是免费的,因此网络经济的成本费用较低。网红经济可以铸就忠诚的粉丝群体,顾客大多是网红的粉丝,粉丝的重复购买的欲望较高。网红经济的针对性强,网红可以快速抓住粉丝的需要,从而达到有效销售的目标。网红经济的库存低,商家不需要大规模的囤货。现代网红经济主要根植于淘宝,从网红经济外延来看,网红经济的“网红”不仅是指的电商平台网红,游戏平台与其它直播平台的有经营、销售、促进消费能力的网红都可以成为网红经济下的元素,从而推动直播行业的快速发展。
1.2直播行业平台概念
直播行业主要指的是主播运用音频、视频录制器材,把现场情况转化成数字信号,借助手机或电脑将视频上传至网络平台。直播行业具有双向流通信息的作用,这类直播的门槛较低,并不要求主播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与专业修养。主播可以通过弹幕与受众对话,具有实时化、快速、多样化传播的作用。直播行业的表现形式丰富,交互性强,直播的场景更加直观有效。
1.3直播行业平台分类
随着直播行业的快速发展,直播行业平台的类型日渐丰富,直播行业可分为娱乐类、游戏类、电商类和企业类。
一是娱乐类平台主要以秀场直播、户外直播、映客直播等,主播主要通过才艺长处吸引观众,这种直播已经从“看脸”逐渐向化妆、衣着、美食、旅游等专业领域发展,用户对直播内容的重视已经高于对主播颜值的关注。这些直播往往具有一定的猎奇性,在给受众提供新鲜感的同时,有助于展示产品的“价值”,从而达到吸引受众购买商品的效果。
二是游戏平台直播主要指的是游戏解说、评测、比赛等直播,主播通过自己较为专业的讲解,达到广泛吸引受众的目标。这种直播具有教学性质,有时主播在游戏画面中是不露脸的,主播内容大都是游戏技巧,例如,腾讯“吃鸡”游戏解说直播,虎牙、斗鱼等平台的电竞直播行业,这些直播对观众的粘性较强,主播玩家可以直接与其他玩家在线上进行互动,扩大了游戏用户群体,延长了游戏玩家在线时间,增加了游戏消费,实现了游戏的快速推广。
三是电商直播平台是近年来兴起的,电商平台一般嵌入在淘宝、京东、蘑菇街等,电网直播可以将产品功效率直观的展示在公众面前,辅助电商平台用户做出快速购买的决策。无论游戏还是电网平台,这些载体都运用网红达到吸引用户目标,从而扩大直播的影响力。
2.网络直播行业的发展优势
2.1优化内容生产,扩大影响范围
网络直播与社交媒体的整合,进一步丰富了媒介形式,受众可以在微博、QQ空间等平台上与主播展开互动,或发起个人直播。一方面,受众可通过直播提高关注度,好友可进行实时观看,有效强化了社交功能;另一方面,在人际传播过程中引发更广泛的关注,有助于扩大影响范围。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直播,能够有效完成全媒体时代社会内容与社会关系的对接,从中筛选出优质直播内容,最终实现短视频生态链的构建与优化。
2.2深化资源整合,提高社会影响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成熟与发展,网络直播行业的崛起已经成为时代必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但不同于传统直播模式,网络直播在社会资源消费上可以借助热点话题展开议程设置,引发网友的广泛讨论,且其能够迅速实现社会资源全面整合,有效提高社会影响力。如热点影视剧讨论、企业营销事件、明星八卦等,可以在消费资源的过程中寻求新的传播契机和突破。例如,宋仲基粉丝见面会的网络直播,不仅能够提高明星代言品牌的曝光率,而且能够拓展品牌直播平台的受众规模,并随着话题的发酵和事件的发展,实现口碑营销效果的最佳化。此外许多大IP都有着较高的关注度和讨论度,在网络直播平台的支持下,可以实现营销资源的整合与变现,进而拓展市场价值空间。
2.3丰富公益形式,整合公益力量
网络直播行业与公益行业的整合,能够有效汇聚个人公益力量,以“直播+公益”的新形式更广泛地传递公益理念,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有助于实现社会管理媒介功能价值的全面挖掘与利用。利用微博直播的方式邀请意见领袖发起公益话题讨论或参与公益活动,能够有效扩大相关公益的社会影响范围,如“爱心一碗饭”公益活动的微博直播时长高达100多小时,浏览量近10亿次,最后成功募捐善款100多万元。同时“直播+公益”有助于打破视频秀场的思维框架,通过自媒体平台的双向互动助推公益传播的创新突破。
3.实施“去直播化”战略,推动“直播+”常态化是首要任务
尽管网络直播行业发展起步不久,但客观来讲,该行业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受众群体,且具备了基本的娱乐服务属性与功能。但正如上文所述,现有的业务构成很难实现规模化盈利,这就要求网络直播平台在坚守传统直播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包括金融、短视频、游戏等在内的泛娱乐业务,全面实施“去直播化”战略。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通过多元化业务构建多元化盈利模式,拓展网络直播盈利空间,而且可以降低对直播业务的依赖度,进而有效缓冲政策监管、市场竞争造成的负面影响。
可以说,当下网络直播基本是以网红直播为依托的泛娱乐直播,但其巨大的发展潜能在于其与社交媒体、电子商务、传统行业整合后的应用场景。“去直播化”实际上就是将直播的个别或多元形态作为战略手段全面融入移动互联网领域,进而实现“直播+”的常态化推进,这是网络直播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已经出现了许多“去直播化”的有益探索,电子商务与网络直播整合形成“电商类直播”,如“淘宝直播”中的“边看边买”;旅游行业与网络直播整合形成“旅游直播”,如花椒与途牛的合作;还有在线教育与网络直播整合形成的“教育直播”,如“有道直播”;金融与直播整合形成的“金融直播”,如赢在东方直播室,等等。“去直播化”战略下的“直播+”业务拓展,不仅有效丰富了行业产品类型,强化了受众体验,而且促进了受众由观看行为向消费行为的转化,拓展了效益空间。
4.结束语
网红经济引导的直播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还要发挥对直播平台建设的指导作用,形成完善的直播平台宣传机制,发挥职能机构的监管作用,在强有力的营销策略下发挥好直播平台对用户的指导作用,这样才能促进直播行业的快速发展,消除直播行业建设中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肖 瑶.新媒体网络直播的传播模式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8(6).
[2]张大卫.我国网络直播行业现状分析[J].电视研究,2017(12).
[3]朱旭光,贾 静.论网络视频直播业的供给侧改革[J].当代电影,2017(10).
[4]夏吴雪.传播学视角下网络直播的形成与发展[J].视听,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