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华振工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湖北襄阳 441000
摘要:现如今,建筑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建筑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对地基基础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在选定地基处理方法以及施工细节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针对此类问题,需要严格把控前期地质勘测工作的质量,力求全面掌握施工区域地质的真实情况。
关键词: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
地基基础相关的工作是现代房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房屋最终建成后的质量至关重要。房屋建筑底部基础可以使建筑物的承重能力达到建筑物的下部结构。因此,地基的质量非常重要。如果这一部分存在质量问题,建筑物将失去稳定性并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变得非常重要。必须通过不断改进、控制和改进基础施工技术来实现建筑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最终目标,从而改善基础工程的施工能力。
1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重要意义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是最为基础的结构,是房屋建筑主要的承重结构,因此地基基础工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耐久性。一般情况下,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中,必须保证地基的强度、抗变形能力、稳定性等满足工程施工的标准,避免在后勤施工中出现倾斜等问题。地基的设计过程中,有关的工程人员必须结合工程区域的土层参数,比如土层收缩冻胀、湿陷等情况,保证地基的承载力、沉降值、滑动危险系数等指标能够达到工程的基本要求。因此,作为房屋建筑的基础结构,地基基础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尤为重要。对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地基基础结构属于隐蔽性工程,其施工质量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在一些地质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比如地质、泥石流等多发地区,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因此,房屋建筑工程中,如果地基基础工程处理不到位,就会导致后期施工中存在各种质量与安全等问题。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存在地质条件等的巨大的差异,尤其是在高原、山区等的房屋建筑施工中,必须做好地基稳定性的监测,以避免工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
2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2.1分段施工
分段施工是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处理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施工技术,其在应用中主要是要坚持边缘向中间的夯向,当一遍夯向结束以后,应用推土机整平场地,进行放线与定位,随后加以夯击处理。通常情况下,强夯法中的加固遵循先深后浅的原则,以实现对表层土、中层土、深层土的一次加固。随后,依次进行满夯、小夯等处理。在夯击过程中,必须严格根据工程施工的强夯参数加以夯击处理,保证夯位的准确性,保持落锤平衡。如果在夯击处理过程中坑中存在积水,必须首先排除其内的积水,如果含水量过大,砂石铺好后再进行夯击处理,保证夯击处理的整体效果。
2.2强夯法
强夯法施工开始之前,有关的施工人员需要首先进行预压处理,应用推土机,对平整地基加以预压处理,随后结合试验结果与施工材料等,进行夯点的定位与测量。如果地基内的含水量较大,应该使用砂石填充处理,随后进行必要的排水处理。在砂石填充处理过程中,往往需要在地基表面应用砂石、粗砂等进行垫层,这种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地基陷落等发生的风险,从而保持相关设备的稳定、安全运行。强夯法施工中还需要进行孔隙水压等的有效处理,提升强夯处理以后地基的整体承载力。
2.3注浆法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注浆法的应用极为普遍。在应用注浆法之前,有关的工程人员需要对钻孔的尺寸、深度、位置等加以精确计算,只有保证了计算的精确性,方能保证浆液配比的科学性。浆液配比是注浆法应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依据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具体要求,进行配比方式等的科学选择,配比的质量决定着注浆法应用的整体效果。
注浆处理过程中,有关的施工人员必须依据钻孔深度、位置等加以打孔,浆液注入的过程中,必须做好有关的注浆记录等,保障注浆过程中每个参数等都有详细的记录,为后期的工程施工等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如果在注浆过程中出现了孔洞浆液上冒的问题,必须在土层硅化加固处理环节,预留1m左右的范围,在此范围内不进行加固处理。如果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存着特殊的施工要求,有时也可应用夯填素土的施工方式。
3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创新措施
3.1土钉喷锚支护技术
土钉喷锚支护技术,属于一种自主制约的体系。总体而言,应用土钉喷锚支护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作用。(1)箍束骨架作用。此作用主要是通过土钉在土体之中的分布空间、强度,以及自身刚度所决定的。能够充分地将骨架作用在复合体中发挥出来,促使复合土体构建成一个整体,从而避免土体破坏或变形等问题。可以说,土钉喷锚的骨架作用实际上就是分担作用,能够促使土钉在土体中有更高的抗弯、抗拉和抗剪强度。(2)应力传递与扩散作用。当荷载提升到一定的程度时,边坡的内部与表面将会出现一定宽度的裂缝,导致坡脚的应力加大。此时,下部土钉位于滑裂区域以外的土体部分,依然有较大的抗力。土钉利用其应力传递作用,能够促使滑裂区域内的应力传递至后方较为稳定的土体中,使应力集中程度降低。(3)对坡面变形的避免作用。在坡面上设置的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面板与土钉连在一起,能够将土钉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对于坡面而言,应用喷射混凝土面板,能够避免其出现变形的情况,而土体间的界面与土钉表面的黏结强度将对面板的约束力起决定性作用。
3.2强夯法在地基基础施工中的应用
在地基处理期间,首先需要处理碎石桩,从而完成地基土排水固结的目标,随后再确定实际的强夯点。利用冲击力将碎石桩击散,随后将地面上的碎石沿着石桩的桩径填入土层中,从而使地基的密实度加强,使地基稳定的需求得以满足。在地基处理期间应用强夯法十分重要,对夯实的深度、次数和夯深量充分掌握,能够提升地基夯实的成效。夯击加固深度是以地基湿陷度、土层厚度为依据进行确定的。单位夯击量的确立,必须要将夯击计划的深度和地基各类型结构荷载能力的大小作为依据。对夯击的深度和土壤的属性进行综合思考,才能够确定单位夯击量。
3.3碎石桩与GFG桩结合
桩体的浇筑工作对桩体的质量而言,起决定性的作用,能够对桩体的承受力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加以重视,在施工开展期间,注意以下两点:①除了防止防水材料孔壁积水以外,对混凝土的质量也需要保障,促使其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②在短期内应用串流筒下料、分层等方式进行桩体浇筑,必须规避水流渗入的情况,从而确保混凝土的坚实度。
3.4粉煤灰填地基处理技术
对粉煤灰而言,高强的透水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应用此特征,使粉煤灰在地基中起到填充的作用,加速土壤的固化。将加固的步骤省略,不仅能使成本降低,同时也能使工期缩短。此技术实施的重点是将淤泥与粉煤灰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之后再进行填补,但是要保证填补均匀,从而使地基的牢固性得到保障,应用此技术的最大优势是能够使有效的土地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与使用。
结语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与重点环节,其施工直接影响着房屋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固性与安全性,因此,工程施工人员在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必须结合工程施工的具体要求,做好勘查工作,对地基基础结构加以科学选择,保证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升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性能。
参考文献:
[1]刘晓文,侯春燕.房屋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控制技术研究[J].居舍,2018(29):41.
[2]陈号朋,郭峰.房屋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控制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