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个人品格,而且对他们以后的成长与发展会有很大帮助。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方式,构建高效的课堂,让学生可以通过课堂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为他们以后更好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基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落实;核心素养;几点思考
引言
语文学科集中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等功能优势。其中,人文性体现在面向学生传递文化知识,使其耳濡目染在文化知识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而工具性则体现在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巧妙借助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等来锻炼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让学生在感受、鉴赏语文美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与创造能力。小学语文课堂中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应牢牢抓住教材中的核心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培养目标,重视并尊重学生自身的情感态度。
一、核心素养下语文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不同教学环节中将其揉入其中。小学语文是培养、提高学生基础学习能力的学科之一,应结合现实学情来不断实践、创新教学形式,以现代信息化教育工具为辅助来丰富教学内容,立足于构成核心素养的各要素来深入发掘语文知识中的人文精神、美学元素,从多个视角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首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小学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语言体系,使小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得到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小学生进行语言构建的训练,让小学生尽量多地阅读课外书籍,从而培养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让小学生有一定的语言基础,这样就可以使小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使用不同的语言,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从而不断提高。其次,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在语文教学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文本,一方面为小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提升小学生的鉴赏水平,以此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小学生感受语文之中的美,让学生喜欢上语文。
二、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教育事业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学生的在校学习。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呆板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彻底掌握所学的内容。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所讲的具体内容,获得更多的知识。
三、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在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多是被动地跟随教师的脚步,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一些教师过分依赖教材,导致教学内容枯燥,而单一的课堂形式又很难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要想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发现语文的魅力,使学生主动投入语文学习,从而提升语文学习效果。小学语文离不开文字教学和学习,但单纯的文字教学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而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讲解文字背后的故事,如仓颉造字等,有趣的小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汉字产生兴趣。教师还要多鼓励学生读书,并通过阅读,使学生的文学视野更加开阔,思维能力也得到锻炼,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应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内容供学生阅读,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长期的坚持中,学生会慢慢养成阅读习惯,语文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自然随之提升。教师也可以改变课堂的形式和内容,改变语文教学过于依赖教科书的现状。虽然教材是根据学生特点制订的科学材料,但过分依赖教材反而会使其失去意义。因此,教师可以将一些有趣的课外内容与教材内容相融合,提升课堂内容的趣味性。新元素的加入会让好奇心较强的小学生耳目一新,提升课堂注意力,从而提升教学效果。营造有趣的教学场景可以改变单一的课堂形式,在和谐的环境下,师生之间互动交流,改变枯燥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主动投入情境,对所学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比较弱,很难真正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通过讲解课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作者写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和心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教师在进行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二十四课《少年闰土》的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文章,然后讲解鲁迅先生和闰土的一些经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鲁迅先生这样写的目的,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这时,学生就会发现,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主要是表达自己对闰土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这种简单生活的怀念之情。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了。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之中,仍存在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情况,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不利于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从而影响了小学生的综合发展。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太过原始,没有创新的教学方式,影响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降低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限制了语文学习的效果。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要转变教学的观念,使用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和情境教学,从而增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提升语文课堂的效率,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成绩,继而推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晓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培养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0(02):26.
[2]赵如飞.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策略新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53.
[3]颜廷安.基于评价视角的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策略研究——以大连市2019年语文检测试题为例分析[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4):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