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坪中学体育教学中引入毽球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6/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5期   作者:赵兰欣 王秦
[导读] 如何增强学生体育运动参与积极性、促进体育教学质量提升已成为当下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中的核心任务
        摘要:如何增强学生体育运动参与积极性、促进体育教学质量提升已成为当下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中的核心任务,体育教师应立足于学生角度,明确学生体育参与兴趣点,以此创新教学方法,扩展教学内容,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重要基础。本文简要概述毽球项目的运动特点,并结合高坪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进一步分析毽球项目引进的可行性,以期为相关体育工作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中学体育;毽球项目;可行性分析
前言: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教育工作有了很大改进,不仅重视学生知识能力提升,而且更加关注学生身体健康,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以更饱满精神投入生活与学习中。不过目前很多中学因种种原因限制,体育教学投入不足,体育项目难以开展,亟需据此现实状况探究更适宜的项目类型,本文结合高坪中学体育教学实践认为,该校引进毽球项目具有充分的可行性,应对此多加关注,为学生提供更合理、更有助于体育素养提升的体育活动。
1、毽球项目的运动特点
        毽球运动源于我国民间传统毽子项目,从历史久远的体育游戏发展为如今现代化的体育项目,其不仅简便易学,而且对场地设施要求不大,运动强度适中,适用人群很广。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毽球逐渐融合羽毛球、排球、足球等多种运动规则、技法,形成自身独特的体育要素,通过隔网相争的活动参与,不仅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反应与判断能力,是一种具有良好体育锻炼效果的运动项目。同时,毽球项目只需一个毽球即可,对场地也没有较大要求,具体技法相对简单,无论老少,经过短暂学习即可掌握要领,而且并不要求一定按照既定的项目规定进行,可以结合多种体育活动或游戏素材,具有很好的普适性[1]。
2、毽球项目引入高坪中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
        高坪中学已有一定的毽球项目发展基础,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到各类体育活动参与都取得一定成就,项目引入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不仅增进体育教学类型多样化,也能切实帮助学生良好身体素质及健康体育意识的养成。
2.1设备设施需求较低
        体育教学资源投入并不算多,需教师探究更具实效性的体育项目,毽球就是其中的典型,设备设施所需很少,也不为教学场地限制,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很多体育项目的课程开发多需投入很大资金,而且也无法保证其教学质量的有效性,在这种情况下,毽球项目相比于篮球等体育活动更具优势,造价相对低廉,甚至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毽球,即便在一些基础条件很差的学校也能开展该项体育活动,使各年龄段的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摆脱场地与设施的限制,教师也能结合毽球项目特点开发更多趣味性、实效性的教学活动。
2.2具有良好的健康教育功能
        毽球运动能充分带动学生身体的各个关节、各块肌肉,从而达到更充分的体育锻炼目标,而且各种脚踢、胸顶、头击的动作往往也会穿插学生的来回奔跑,以此适度的体力消耗而促进学生心肺功能的强化;再者,毽球运动需要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并以手、脚、眼的合理配合才能准确完成接、传等动作,这一过程能促进学生身体协调能力、反应能力的锻炼;毽球项目中既有学生之间的默契配合,也可开展激烈的对抗比赛,增进学生对团结协作以及体育竞技精神的理解,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
2.3契合健康体育教学目标
        健康体育不仅要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也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毽球运动正是该教育目标的重要践行项目,使学生正确认识,深刻感受体育活动参与中的乐趣。毽球运动一方面可以打破性别壁垒,使男女同学一同参与体育运动中,改变以往体育教学男女生分别的形式,通过全体共同参与,提高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将终身体育理念融入学生生活中,毽球运动的便捷性和生活化更能走进学生生活,没有场地要求,也没有设备限制,学生能够和家人、朋友经常性参与体育活动,更有助于践行健康体育理念。
2.4可促进校园特色文化构建
        毽球项目在南充市高坪中学体育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教学基础,作为该校的传统体育项目,可进一步发展而形成校园特色文化,不仅能促进该校品牌形象建设,而且能增进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积极性。校园特色文化来源于校园师生同时又会反馈给师生,将毽球项目引入到校园文化中可促进体育精神的构建,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对体育教育的认可,使其更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中,以此促进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结束语
        中学是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关键时期,体育教师更应在教学中将健康体育观念渗透其中,增进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还需多引进一些如毽球类的体育项目,以简便易行体育特点增进学生体育活动的广泛参与,并据此多结合学生实际需求为其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体育教学设计,以使学生养成健康体育、终身体育的正确认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升[3]。
参考文献:
[1]李碧慧,汤彬.中小学推广毽球运动的制约因素与改进策略[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03):139.
[2]杨阳.毽球项目在初中阶段学校推广价值探究——以上海市南汇第四中学为例[J].青少年体育,2019(06):68.
[3]李鹤.基于新视角下的中学体育有效教学简析[J].国际公关,2020(03):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