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笔算准确率方法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6/5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郁金荣
[导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数学是人们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南丹县六寨镇雅陇小学  郁金荣 547217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数学是人们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这对进一步学习和今后参加生产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传统,在小学数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应该说,笔算是数学知识中最容易把握的一个内容,而笔算中的计算错误却始终贯穿着从低到高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这种现象不仅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也影响了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教学效果,对学生进步的数学学习地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分析学生的错误原因,及时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矫正笔算错误,提高笔算正确率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数学计算;笔算能力;笔算准确率;方法探究
        (一)笔算准确率低的原因分析
        在笔算练习中,学生的计算错误经常发生: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成了除法,小数点忘了或点错了一位;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等。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的不理解,或者没有很好的掌握所导致的错误。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不是不懂得运算导致错误,而是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所导致的错误;如抄错数字、不认真审题、短时记忆水平较低导致信息提取错误、思维定式导致先入为主、易受负迁移干扰等。
        (二)小学生笔算正确率的方法及措施
        1.重视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学生如果形成了熟练的口算技能,就能有效提高正确运算的速度.如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以及相应的除法等,要求学生做到准确熟练、脱口而出。对于一些特殊的计算题,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模型,形成一个整体,这样使用起来就快捷得多。比如25×4=100, 125×8=1000,1/4=0.25等。对于一些简单的简便运算,如: 38×4+38×6, 38×25等,可以利用口算的时机加以训练,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口算技巧。
        2.培养良好的笔算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计算得以正确、迅速的保证。许多小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笔算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读、三回头”。一看:做题前先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进行初步感知。二读:做题时,养成边读题边抄写的习惯,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对短时记忆是大有影响的。三回头:每算一步,要及时“回头看”,检查方法是否合理,数据运算符号是否抄错,括号、小数点是否漏抄,计算结果是否写错。
        3.加强记忆训练
        在笔算训练中,教师可结合实际的生活,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背诵学校的、办公室里的、其它同学的、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或者课前写出一组数据,比一比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下来。以激励的方式训练他们记忆数字的能力,帮助他们在笔算时记住数字,提高笔算的正确率。



        4.加强针对性练习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更容易让学生掌握笔算的正确技巧,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率。设计对比训练,排除强信息的干扰。在教学时,我们要多设计一些针对性的对比练习,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异同,排除强信息的干扰,从而提高笔算的正确率。
例如, 125×8  8×125         100÷4×25   100÷(4×25)
18×3234—3234         18×(3234—3234)
        5.重视算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一般情况下,学生都只重视算法,而轻视算理,所以对于基础知识,教师要加大力度,千方不能靠简单的模仿、记忆、练习来巩固基础知识.在小学低段计算法则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推断出计算法则,即让学生在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中推理出加减乘除的计算法则。在小学中段数学计算法则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总已有的整数计算法则中通过小数与整数的关系,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得到小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小学高段数学计算法则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和计算法则中,合情推理出分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演绎推理,证明法则的正确性。这样做比直接得出结论,然后通过死记硬背或题海战术要高效得多。
        6.促进正迁移的产生,克服负迁移的干扰
        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越牢固,学习中可利用的因素就越多,知识的正迁移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为了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最初要给予学生恰当的学习内容或练习课题.此外,为了使所学知识保持较高水平的可利用性、可辨析性和清晰性,使之在新知识的学习时,迅速而明确地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旧知识,及时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固定点,这还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对基本的概念或原理反复学习,勤于思考,熟练掌握。
        7.精心设计与安排好练习
        要使小学生笔算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就需要进行必要的练习。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精心安排好练习。首先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要重视练习过程中的思维因素,把笔算练习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其次练习要有充分的准备.教师要了解课本中练习题的安排意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并分类。。此外,练习的序列要按照知识的序列来设计。一堂课的练习要分层次进行,逐步加深。
        结束语:
        要想提高学生笔算的正确率,教师一定要结合实际,分析总结出自己的学生笔算正确率不高的原因,从实际原因出发,再回到实际问题中去,找寻符合实际的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量在短期内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平时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并且能灵活运用计算方法快速计算,提高笔算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刘玉莹.小学生笔算准确性的培养研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17):84-84.
[2]刘守青.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准确率[J]. 读与写, 2019, 16(1).
[3]赵海琴.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C]// 2018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 0.
[4]梁海红.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 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 2017(4):63-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