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烽
(启东市中医院;江苏启东 226200)
【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子宫剔除术患者在围术期的护理。方法:研究选取我院接收的130例腹腔镜子宫剔除术的患者,纳入的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分别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65例。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最终统计患者的整体满意度以及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在整个围术期间综合性的护理效果是显著的,在护理满意度的评估中研究组的满意度为91%,对照组的满意度仅为75%,所以在满意度上研究组就高出很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感染发生概率中研究组比对照组低了8.9%,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剔除术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均比常规护理效果好。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剔除术;围术期护理
子宫剔除术在临床上往往使用于子宫肌瘤的剔除,腹腔镜是一种微创手术,以其伤口小,对创口周围组织刺激小以及术后疼痛程度低为优点作为手术手段广为使用,但腹腔镜对于需要手术的部位不论是切口大小或是损伤程度与常规手术都是一致的[1]。所以腹腔镜下的子宫剔除术患者一旦术部发生感染就会很难治疗,由此就可看出患者在围术期的护理尤其重要[2]。所以本文就子宫肌瘤患者在腹腔镜下子宫剔除术整个围术期的护理研究展开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纳入患者均为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分为观察组与研究组。观察组与研究组例数均为65例,性别均为女性,年龄在38岁至53岁之间。两组患者在上述一般基线资料比较上不存在影响组间治疗对比的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临床纳入与排除标准 (1)本研究获取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同意书;(2)患者无凝血功能障碍类疾病;(3)影像学检验确诊为子宫肌瘤;(4)所选患者肿瘤均为良性。
1.3 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在术前只有常规输液、术前准备(包括备皮)等护理,在术中时患者采取常规的术中生命体征的检测,例如心跳、脉压的检测,呼吸数的检测等,术后护理包括常规输液、正常早晚量体温等护理。
1.3.2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在采用综合性的护理。术前护理包括对患者心理的辅导,防止患者因心情过度紧张造成应激,身体各类激素上升,造成手术中的呼吸不畅,同时也对患者及其家属详尽的解释手术的作用和自身病情,同时也对患者讲述护理对其的好处,降低患者的防备心理,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支持与配合。术中应该及时对手术室进行准备,其准备内容包括室内环境的舒适性,以及在麻醉时可以紧握患者双手,降低其紧张心理,同时在开始手术时密切监控患者的各类生命体征。术后患者在苏醒后及时对患者进行安慰,并及时给予患者氧气的供给,防止其出现高碳血症。同时知道患者采用正确的方法快速排气,防止出现气腹的现象。
1.4观察指标 (1)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2)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概率。
1.5疗效评价 (1)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本研究患者满意度评分采取我院自制评分表,以1~3分为界限,此界限为不满意,4~6分为一般,7~10分为满意。(2)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概率:根据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概率来评判两组护理的效果。
1.6 统计学方法 研究获取子宫肌瘤患者资料采取SPSS18.0系统软件分析;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等计量资料用(±s,分)来表示,并用t检验。患者感染发生概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²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护理满意度 通过两组对比发现研究组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子宫在女性身体上是一个重要的器官,所以每一位实施子宫剔除术的女性在手术前期的心理就存在很多压力,所以如若此时在心理上就对患者有一个安抚作用,此种安抚作用不仅在心理上更是在患者的手术期间一个放松的话对手术的人员也有一个很好的辅助作用,据研究如果患者心情放松的话整体的手术时限实惠降低的。不仅如此患者在术后有一个细心的护理过程的话,整体恢复是很好的。不仅如此在本研究中采用综合性护理的患者在术后下地的时间以及出院时间的数据都是比常规护理的优秀很多,其创口感染的概率以及盆腔粘连的发生概率研究组都是比对照组低的[3]。
综上所述,综合性护理对与腹腔镜下子宫剔除术的应用是值得推广的。
参考文献
[1]吕伟红.舒适护理模式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11+214.
[2]周瑛.对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01):225-226.
[3]李春妮,陈静.对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08: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