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有限公司 河南省焦作市 454000
摘要:随着国家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并且在此过程中很多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虽然当前我们国家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技术相比较,依然有较大进步空间。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在现代工程建设产业发展中,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已经成为了其行业的重点内容,是直接关系到了民生发展的基础市政工程建设。基于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中,必须全面提升施工质量,延长工程的使用年限,为区域民生发展奠定工程保障基础。这就离不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支持,作为经过多年发展完善的施工技术体系,我国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体系愈发完善,是当前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综合性施工技术。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
(1)运输成本显著提升。以前的水利工程多建设在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的地域,但是现代随着水利水电需求的不断扩大,就不得不拓展其施工区域,故在环境恶劣的施工区域运输施工设备以及施工材料均会增加运输成本。(2)施工难度急剧上升。在环境条件恶劣的施工区域,前期还需要进行隧道施工、爆破等内容,由于对原有地质条件的改变,使得其在后期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度、危险性等均急剧上升。(3)施工环境的多变性。在我国北方兴修水利工程,会遇到降水较少、施工用水不方便的难题,而在南方的一些水利工程建设中,由于经常会有洪水、汛期等自然灾害,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进行预防。施工环境的多变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等产生直接影响。
2水利水电工程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几个要点
2.1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模板施工技术的要点
混凝土施工是利用固定的模板设计进行混凝土成型浇筑实现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其模板施工时必须要注意对施工层与基层的清理,确保模板搭建达到稳固的要求,也是为防止因杂物问题而导致振捣的走样。此外模板的搭建必须与基层达到完全的贴合,最大程度上保证模板的稳固性。另外在进行模板搭建施工后要在模板的内测加设一层隔离剂或塑料薄膜,以便于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的模板拆除施工,同时也就可以有效的降低模板出现漏浆等情况,也能够实现混凝土强度的提高。
2.2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混凝土拌和技术要点
混凝土施工中的混凝土拌和技术极为重要,其关系着混凝土的强度是否达到标准以及施工后的质量问题。因此第一要保证混凝土原料的质量和科学的配比控制,第二在拌和过程中要注意拌和的速度和温度控制,同时也要注意液态外加剂的注入量。第三是混凝土的原材料配比必须要按照适当的比例进行配置,其中骨料、砂石、水泥等原料是决定混凝土强度与流动性以及黏合度的重要因素,必须要予以严格的控制。混凝土拌和过程中还要注意观察混凝土的颜色、均匀度以及保水性和温度的控制,防止混凝土密实度和强度受到影响,还要多注意防止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出现提前凝结或过度脱水的情况。
2.3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混凝土浇筑技术要点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的浇筑施工技术主要是需要注意:一是对深基坑的浇筑,要确保工程排水量的控制,防止对深基坑结构的破坏。二是要注意建筑项目上层建筑位置的浇筑要注意强度的保持和稳定性的提升,确保其达到结构的平衡点和标准要求。三是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浇筑高度的控制,要确保下层混凝土凝实后再进行上层浇筑,确保其强度能够承受上层浇筑的重力,不会因应力的加大而造成抗拉力的超载而导致出现裂缝。
2.4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混凝土摊铺技术要点
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摊铺技术要点在于所使用的摊铺混合料要均匀的摊铺与混凝土模板槽内,必须要确保松散混凝土高度不得低于模板顶部设计的百分之十,并且要注意施工间隔的控制。以防止出现空洞或个别区域的不平情况。
2.5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混凝土养护技术要点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养护技术十分重要,其决定着混凝土是否会在完工后的使用过程中过早的出现老化或裂缝的情况,同时也影响着混凝土的凝结强度和使用寿命。因此养护技术要点一是要保持混凝土的水分均衡以及湿度的控制,二是要注意混凝土温度的控制,保持温度是为防止混凝土因温度的急剧变化而使其水分过度流失而导致出现裂缝。可以采用保鲜膜或带有较好保温性的草帘进行铺设,以达到养护的目的。
3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3.1做好施工材料质量控制
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拌和过程中,多数水泥原材料会释放出大量水化热,分析到多数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存有的特殊性。其水化热较高不容易发散,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具有较大影响,当前不能选取常用水泥进行施工拌和,要注重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水泥水化热。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要选取矿渣硅酸盐水泥合理拌和,多数矿渣硅酸盐水泥凝结硬化时间相对较长,其可塑性较低,强度较高。加上硅酸盐水泥释放水化热速度相对较慢,有助于排出大量水泥热量。所以目前在满足施工设计要求基础上,要调节水泥材料应用量,正常施工情况下水泥应用量不能超出450kg/m。在混凝土施工中骨料是混凝土承重能力重要来源,其中粗骨料应用价值较高。目前在各类粗骨料选取中,技术人员要对施工结构断面尺寸值以及钢筋间距进行分析。选取最佳级配的粗骨料,这样有助于提高混凝土强度以及和易性。细骨料选取中,要对细骨料中平均含泥量进行控制,不能超出5%,粒径要大于0.5mm。在施工中如果要选取粒径较大的砂质材料与混凝土进行拌合,要注重降低混凝土中含水量以及水泥应用量,调节水泥材料释放的水化热,对混凝土材料收缩性进行控制。粉煤灰材料合理应用有助于优化混凝土和易性,在施工过程中选取矿渣硅酸盐水泥对大体积粉煤灰混凝土进行施工拌和,其中粉煤灰替代水泥总量不能超出25%。这样更有利于调节水泥材料水化热。在保持原有的水泥应用量基础上,依照水泥配合比要求计算在对应体积混凝土中要添加的粉煤灰量,有助于优化混凝土整体性能。在混凝土外加剂选取中,依照工程建设现状合理划分,主要有减水剂、膨胀剂、复合外加剂、缓凝剂、速凝剂。现阶段要结合项目建设要求选取对应外加剂,对剂量合理调控。
3.2优化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在当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技术措施主要有振捣施工、浇筑施工、养护管理环节。其中施工技术合理应用于施工质量、施工工艺之间联系密切。要想保障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要对各项施工技术措施合理应用。首先要对施工浇筑温度进行控制,在浇筑施工中,将浇筑温度控制在25℃范围内,当外部施工环境温度产生变化以后,要对浇筑温度全面关注。浇筑活动开展前,要对钢筋施工原材料分布现状合理探查,保障配筋率能适应项目建设要求。在浇筑施工中,提高施工技术工艺规范性,在振捣施工中对振捣垂直度与均匀性合理控制。
结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实践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质量,提升工程施工的结构稳定性。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工程实践中,需要保证混凝土配比的科学性,落实混凝土结构养护工作,延长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周期,推动我国民生工程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志强,李洪波.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2).67+74.
[2]孙焱.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8(14):14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