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今社会最常听到这样的一句话:“得语文者得天下。”可见语文的重要性,在语文这一学科中,阅读又占着主导地位。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很多教师都会将课堂教学作为阅读指导的主要阵地,教师一味地在课堂上猛灌知识,学生被迫接受,整节语文课下来,教师是汗流浃背,学生是谈语文色变。学生觉得语文课枯燥乏味,哪还谈得上欢乐的阅读?想让学生愿意学语文,愿意去阅读,教师不重视推动学生阅读,不重视阅读习惯的养成,这种态度显然是错误的。在新世纪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不能再循规蹈矩了,不能再固守课堂这一阵地,教师一定要采取多种渠道推动阅读,培养学生从课内到课外,愿意阅读、喜欢阅读、自主阅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有效率。本文主要针对采取多种渠道推动阅读对培养小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重要性进行浅析,并给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种渠道;推动;良好读书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斯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读书习惯在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学习语言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读书能力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最基本能力之一。
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中,阅读变成了一种既消耗时间又见效很慢的教学常态。一节课40分钟,老师一边传授知识,一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可想而知,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学环节那么紧凑,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比较难实现的梦想。想要解决这种困惑的局面就要求教师通过采取多种渠道推动阅读,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只有小学生愿意阅读、自主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才得以提高。
一、 小学语文阅读存在的困惑
(一)课外阅读意识不强
现在的小学生课程虽然不多,但是作业繁重,特别是中、高年级,放学后除了完成家庭作业外,根本谈不上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有些甚至还要完成父母额外布置的作业,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课间十分钟都在分秒必争,哪有时间好好读书。
虽然现在都提倡“得语文者得天下”,要求学生多阅读,星期一至星期五都没时间阅读,
周末两天应该可以好好阅读了吧,但是大量的兴趣班又占据了学生的时间,剩余的零零星星的休息时间又被网络、电视等媒体的摄入替代了学生的阅读。
(二)学生个体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差异大
每个年级的学生个体不同,他们阅读的需求也存在差异,就算是相同的年级表现也不同,
但是却普遍存在着不会阅读、“浅阅读”、和“局部阅读”等现象。学生阅读缺乏教师有目的、有规律地指导,盲目性较突出。
(三)学校与家庭缺乏培养阅读习惯的正确指导
学校推荐学生在课外要多阅读,但是家庭配合度不高,部分家长认为只有学习成绩好才有用,课外书籍可有可无,与学校的步调不一致,导致学生读书兴趣不浓、数量偏少、阅读习惯不好、能力有待提高 等不良现象。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教师可以尝试采取以下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采取多种渠道推动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1.渠道一:利用升旗仪式、黑板报、墙报等形式,唤醒学生阅读的意识
推广阅读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学生的阅读意识还是比较薄弱,教师应该利用升旗仪式、黑板报、墙报等形式,大力宣传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阅读的必要性,唤起学生对阅读的重视,唤醒他们阅读的意识。
2.渠道二: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教师在课间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之间自觉交流读书体会,利用课前一分钟分享会、午读时间借用演讲、讲故事或内容简介等形式,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向同学介绍一本好书。在良好读书氛围的熏陶下,阅读成为了学生之间的一件乐事,一种享受。通过同学之间的渲染,学生更愿意阅读。教师趁机唤起学生读书的兴趣,促使他们兴味盎然地去阅读,谈体会。
3.渠道三:有目的地组织学生阅读
学生在星期一至星期五都按时到学校上课,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教室图书角,甚至在学校的走廊空位,为学生精心挑选一些书籍,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借阅,不同年级安排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借阅书籍,并分级提出相应的读书任务,完成读书阅读卡。有了阅读的目的,学生就有阅读的导向。教师通过读书阅读卡监督学生的阅读情况,达到推动阅读的目的。
4.渠道四:开展丰富的读书展示活动
小学生都有一颗争强好胜的心,适当的阅读竞赛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乐于阅读,培养阅读的好习惯。教师可以在全校或班级开展一系列特色专题读书活动,如开展:“好书伴我成长”、“我读书,我快乐”等读书交流活动,“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还可以开展“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的评选。每月不同年级、不同班级根据学生“读书记录卡”中的记录情况,评选出“阅读大王”、“读书之星”等;学期末,学校或班级开展展评活动,“读书笔记”、“手抄报”等评比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作为教学的第一任务。
5.渠道五:倡导亲子共读,营造家庭读书氛围
教师在家长会上建议家长每天与孩子一同阅读不少于30分钟,每月浏览一本孩子阅读的书籍,和孩子一起讨论书里的人和事。给孩子一个安静、良好的读书环境,每天保证孩子有30分钟的读书时间,听孩子述说书中的内容和体会,分享他们的快乐,给他们鼓励和表扬。有时间的家长可以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与他一起选购读物,与他一起阅读,一起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不同的渠道推动阅读,学生的读书意识增强了,读书习惯改变了,教师看到了学生惊人的成效,看到了多种渠道推动阅读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挖掘更多的阅读渠道,指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宜年级书籍,合理分配时间,保证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关于阅读教学的步伐永不止步,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培养永不松懈。
参考文献:
1.肖荔.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讨[J].华夏教师,2014.
2.罗汉庭.浅谈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J].中国教师,2019.
3. 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