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百炼钢为绕指柔——基于初中阶段“攻击性暴力男”辅导策略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5期   作者:章华英
[导读] 时下越来越多的特殊问题学生出现在学校,特别是那些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学生给老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摘要:时下越来越多的特殊问题学生出现在学校,特别是那些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学生给老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为此,本文对攻击性孩子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运用情感沟通、搭建平台、评价反馈等策略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自然地融入集体,完成蜕变。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转化;策略
        一、缘起——邂逅“暴力男”
        例:小A同学是班上赫赫有名的“暴力男”,所到之处必定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痛”。从座位到讲台短短数米的距离,就能让同学哀嚎声不断。
        当我严肃地问他怎么又无缘无故地去欺负其他同学时,他却矢口否认,还能找到一大堆的歪理,每次一批评他,他就开始蛮不讲理地顶嘴。叫他请家长也是满不在乎的样子。
        在和小A妈妈的聊天中我了解到了小A的家庭情况,小A的爸爸是个生意人平常很少在家,一直以来由小A妈妈独自照顾小A。小A的爸爸性格比较暴躁,遇到不开心的事就会拿他们母子俩撒气。而小A的妈妈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小A身上,一旦小A没有达到他的期望,她也会对小A使用暴力。小A就是在爸爸和妈妈的双重阴影下长大才造就了他现在的个性。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成了“暴力男”的出现?要怎样才能有效地教育他们,才能让他们改掉身上的不良习性,融入集体?
        二、思索——“暴力男”养成记
        1.“暴力男”之家庭
        部分家长自身脾气暴躁,在孩子做错事时,惯用暴力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样的“言传身教”无形中在孩子心里烙下铁印,潜移默化中驱动了孩子形成攻击性行为。
        2.“暴力男”之心理
        一是情绪驱使:一般来说自控能力差,容易情绪化的学生易产生攻击性行为。二是不成熟心理导致:这类人分析判断能力差,容易受人挑唆怂恿,从而产生攻击破坏行为。三是自卑感使然:有自卑心的人常寻求自卑的补偿方式,最简单直接的补偿方式就是与人争斗。四是爆棚的自我意识推动:这类人希望周围的人都要以他为中心,听他的话,顺从他的意愿;当无法满足自己要求的时候,认为只要用武力就能达到自己的要求。
        3.“暴力男”之社会
        学生的模仿性强,是非辨别能力差,常会受社会上一些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还有暴力影片,暴力电玩游戏等。如果没有人及时正确地引导这些孩子,他们就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三、实践——感化“暴力男”
        这些具有攻击性行为的“暴力男”给老师的教育教学,同伴的学习生活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作为老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行为动机,又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帮助,让他们自然地融入集体,完成蜕变。
        (一)融化“暴力男”冰冷内心
        首先从心理上接受“暴力男”,并关心和爱护他。这是做好转化的前提。作为教师,不但要从心理上接受“暴力男”,关心、爱护他们,而且要在班集体中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1.给予尊重和信任
        当学生从老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尊重时,他就有一种被信赖和被鼓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逐渐修正自身行为。
        2.给予期望和鼓励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自信心是获得成功的必备前提。对“暴力男”要多表扬激励,少批评指责,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所以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言行,充分肯定其点滴进步,对他们的长处要“小题大做”、“无限夸张”,让其在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
        3.享受成功的体验
        每个人都有追求成功的愿望,成功的喜悦享受是具有“魔力”的,可以促进学生追求向上、向善的积极表现。因此让学生体验成功是教师进行情感培养的重要策略。
        4.获得同伴的认同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情感的需要包括:一是友爱的需要,人人都希望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人人都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相互关心和照顾。帮助提高同伴认可度,找回班级体的归属感也是我们转化“暴力男”的一条重要途径。这就需要教育者非常有心,用心抓机会,甚至是有意创造这样的机会。


        (二)助推“暴力男”修炼真功
        1.营造给力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激活家长的教育助力,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是转变“暴力男”的不二法宝。针对不同的特殊家庭,转变家长的教育方式,为“暴力男”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1)通过家长会、个别家访,让家长明确要从小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家长不光给孩子良好的物质条件,更要从孩子的心理、健康、学业等方面给予正确的关心、教育和引导。
        (2)学校开设家长教育讲座,请教育专家介绍家庭教育方法,请优秀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家校同步共商科学教子良策。
        2.搭建稳固的心灵桥梁
        个别心理辅导是跟学生建立友好关系的最容易、最迅速和最有效的方法。为了激发“暴力男”的积极性和自信感,除了平时经常与他们进行单独的谈心对话,还要在学习和生活上关注他们的细微变化,时时让他们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爱和重视。
        3.打造耀眼的魅力舞台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缺点,“暴力男”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有自己的爱好、专长。对于他们的爱好和专长,我们要予以肯定,尽量挖掘其闪光点,为其创造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努力从赞美中去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产生欣慰、幸福的内心体验,增强荣誉感、自信心、上进力,进而提高我约束力。
        (三)追踪“暴力男”升级更新
        对自己要求不严,加之父母对孩子特别宠爱或放任不管,最终导致孩子成为“暴力男”。作为教师我们要严格要求他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及时反馈,教师可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让他们也有向同学、家长展示发展成果的机会。
        1.定时颁发特殊的“晋级卡”
        孩子的成长需要激励,作为教师应该珍惜孩子心灵深处的渴望,不断地积极评价自己的学生,让他们相信“我能行”。
        对于“暴力男”,教师要时时刻刻制造机会,重视他们的一言一行,并给予及时反馈。对表现特别进步的孩子给予特殊的“晋级卡”。
        2.建立“暴力男”变身手册
        每周一次谈话或辅导,并对他们进行长期的个别辅导、跟踪和记录,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逐步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帮助他们学会重塑自我。
        四、成效——“暴力男”的完美蜕变
        (一)正确的自我认识
        “暴力男”们通过老师的教育,正确地认识了自我,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不再因为自卑感而情绪剧烈地起伏波动,也不再目空一切,唯我独尊。他们既知道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也能发挥自身的优点,他们充满自信,能融入集体,享受掌声。
        (二)合理的情绪发泄
        当情绪低落时,“暴力男”不再把自己的负面情绪以攻击别人的形式进行转移、宣泄,而更多的是选择和父母、老师交流沟通。在倾诉过程中,释放不良情绪,并从中获得自我调整的力量与方法。
        (三)明确的努力目标
        “暴力男”在老师的帮助下有积极乐观的心态,能为自己确定努力奋斗的目标,并自主地朝目标奋进,有明确的是非观念,有与不良行为作斗争的意志力,并能及时巩固好的行为习惯。
        五、启示——与“暴力男”共成长
        “天生其人必有材,天生其材必有用。”每一个学生都有各种发展的可能性,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应该正视差异、关注差异、因材施教,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尊重差异、研究差异,设法为他们搭建健康的成长平台,发展其个性特长,使差异成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于猗.新世纪教师素养专题[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