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础教育改革中,核心素养有效整合和提升了三维目标,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创新点,同时也是课程育人重要价值体现。在基础教育课程不断改革深化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核心素养,值得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深入思考,进而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前言: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应用能力,拓展和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和塑造审美能力。鉴于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出发,阐述了如何有效开展阅读教学活动。
1.阅读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关系
1.1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大有益处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阅读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更加重视阅读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语言学习取得长足的进步。目前,小学阅读教学一般是以初读课文、分享阅读经验、合作探究课文内容、巩固和梳理相关知识为基础,最后进一步拓展应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简要介绍写作背景和总体思路,然后让学生进行初步阅读,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阅读的目的,全面掌握课文的内容。此外,还可以尝试游戏、谜语等有趣的元素,更好地丰富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适当地添加视听元素,给学生更详细的讲解。课后还要安排阅读内容,积累大量语文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
1.2重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
其中,语文知识、认知能力、人文素质和语文能力都属于语文核心素质。与传统的小学教育相比,当前的小学教育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而不是语言技能的学习。让学生接触社会,更多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从而顺利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语文核心素养概念提出以来,许多学者开始对语文教学进行重新定位,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语文学习不再停留在对课本的理解上,而是从相关的语文知识入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更深入地理解语文。教师要从阅读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情感。如果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有良好的语文素养,就可以更好地运用思维的主动性,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进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教师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展阅读能力。此外,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浓烈的氛围中认真阅读。首先,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每周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比如给全班定一个阅读时间,让学生在全班都能积极阅读。其次,教师可以在班级后面的黑板上做黑板报,在课堂空白的空白处贴上一些阅读体验和经验,帮助学生在浓厚的阅读氛围中提高阅读能力。
2.2多读书多看,不断培养语感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和丰富自己生活,也非多读不可。”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广泛的阅读,学生才能积累更多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言库,具有扎实的语文核心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学生要养成独立阅读课文的良好习惯,不断积累语言材料。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中,学生掌握了很多单词,可以实行自主阅读模式,自然提高了语感,同时积累了各种语言资料,把不知道的单词都记录下来,及时咨询老师,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其次,学生要深入思考和理解汉语的魅力。校本教材中可以收录一些经典的、唯美的文章,让学生细细品味、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学生不仅要完成课本文章的阅读,还要拓宽阅读范围,阅读教师指定的课外阅读材料。在积累大量知识的同时,要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感和审美能力。此外,学生在阅读课外阅读材料时,教师还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防止一些不良阅读材料伤害学生。
2.3建立互帮互助阅读小组
为了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首先,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差异。学生可以互相帮助,一起讨论,共同应对一些阅读障碍。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形成互相帮助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其次,在小组合作的方式下,我们可以根据阅读项目选择不同的文章。同时,在阅读之后,我们可以和小组其他成员讨论阅读经验。通过阅读不同领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
2.4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首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其次,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当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后,其阅读质量将逐步提高。在规定的阅读时间内完成笔记或帮助对方形成兴趣,从而促进教师阅读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5多开展阅读活动,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性课程,主要是关于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合理运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多读书不仅可以积累大量的文学知识。它还可以为写作提供必要的材料。语言是一门关于语言和写作的课程。除了阅读,听,说,写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们是相互关联的。教师要高度重视,合理安排。目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在小学阶段,学生往往活泼好笑。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师往往会安排大量的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下很少的听讲时间。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开展一些有趣的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学会倾听,多与学生交流,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多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内容,不断培养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健身的观念,为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2.6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阅读,要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实现高质量的阅读,教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注重批评,注重怀疑和思考,而不仅仅是阅读。另外,在这个快餐阅读的时代,很多人在阅读中经常看到鲜花,而书籍的净化程度也不是很好,为了提高阅读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深度阅读”,注重思考。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核心素养下,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只关注字面意思,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此外,教师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逐渐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搭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刘世辉.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4(4).
[3]秦丽.综合性学习对推进小学语文素养的研究[J].学周刊,2013(11).
[4]朱鹏宇.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