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5期   作者:朴树远
[导读] 文中详细分析了媒介融合时代下,高校新闻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详细说明了当前形势对新闻专业学生的新要求,并结合教学经验探讨了相关实践教学改革建议。
        摘要:新兴媒体形式的发展对传统媒介形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为了确保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的新闻素养,高校新闻创业需要结合媒体融合时代的特点,对传统实践教学开展改革。文中详细分析了媒介融合时代下,高校新闻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详细说明了当前形势对新闻专业学生的新要求,并结合教学经验探讨了相关实践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校;新闻学;实践教学;对策
        引言
        现代的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改革已经开始,但是这并非是个一蹴而就的事情,有些大学已经开始实践教学方式的改革,并且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但同时也不难察觉出其存在的问题,本文就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的一些问题以及改进方法进行分析。
        1新媒介融合时代下高校新闻实践教学显露出的弊端
        1.1实践教学没有围绕“新媒体融合时代”这一理念开展
        通过分析一些高校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不难发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目标一成不变,缺乏创新,没有充分集合当前新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和特色。在这种状态下,实践教学的开展往往不具有针对性,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待实践教学的态度并不端正。一来,教师安排的实践教学内容不完善、不合理、不具新意,与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严重脱节。二来,一部分学生不会亲自参与实践,得过且过,致使其新闻实践能力严重欠缺。深入分析可知,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源于高校新闻专业教学人员对于“新媒介融合”这个理念的理解不透彻、不深入,未能意识到这一理念对新闻人才培养的促进意义。“媒体融合”这一理念,最早出现在高校新闻教学中是在2006年,在理论知识中被提及。而目前在实践教学中,尚未深入应用这一理念,导致了高校新闻实践教学的滞后。
        1.2对于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和教学模式单一的矛盾
        现代的社会对于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人才需求已经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广播的播报或是电视新闻的播报上,其中的一些台前、幕后工作也需要现在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人才参与其中。并且伴随着群众意识的提高,对于新闻的真假以及价值的辨识能力也是对现在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一个新要求,这就要求在进行新闻的播报的时候操作人员能够提前辨识好新闻的可信程度并从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用简洁凝练的方式传递给群众。但是现在的大部分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模式依旧比较单一,虽然已经意识到实践教学改革的必性,但是在操作过程中落实慢,改变小等问题频出。另外,授课重点已经有所改变,从原本的专业知识内容的灌输方式授课逐渐转变为实践教学授课,但授课方法上的创新却没有及时进行,致使新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出现学生积极性低,授课效率低下等重要问题。
        1.3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不少应用型地方高校新闻学专业都是脱胎于原有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因此,其课程体系中还残留大量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专业特色不明显。其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也不合理。新闻学专业的实验实训不像理科那样,实验实训课是单独开设的,且有专门的实验人员可从事教学。新闻学专业的实验实训课多是依附于专业课程,且大多是由理论课教师兼任实验实训课的教学。这种专业课程设置与实践课程安排有其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但在媒介融合如火如荼的今天,这种因专业设课、因人设课的的弊端已显露无疑。长此以往,学生学不到新闻学专业所必备的知识,必然影响其专业素质,不利于新闻学专业特色的形成,更会直接威胁到新闻学专业的存在。


        2新媒介融合时代对高校新闻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分析
        2.1构建具有新媒介时代特色的实践教学团队十分必要
        新媒介融合这一理念兴起的时间并不长,想要将其应用于新闻实践教学之中,就要促使教育团队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进一步深入理解新媒介融合的概念,为此学校需要积极听取媒体资深工作人员、文化宣传部门、企业管理者等各方的建议和想法。同时,实践教学专业团队的打造,需要学校将教师的新闻实践工作能力作为重要的人才招收标准,将人才的学历、学位的高低作为次要的评价标准,勇于打破学历和学位对于优秀新闻实践教学人才的限制。在实践教学中,学校需要加强与媒介尤其是新兴媒介的联系与合作,将当地优秀的新闻媒介工作人员请到实践教学中,让他们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或者,学校也可以将优秀教学人员派到相关单位进行实践学习,促使教师将书本中的新闻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在这种方法下,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双师制”将会逐渐得到完善。
        2.2积极引进新的师资力量
        原有的陈旧的教职人员的教学思维可能无法轻易作出改变,这种情况是不利于实践教学改革的进行,这个时候就应该做到教职人员的轮换和更替。引进新的师资力量有这样几点好处,一是年轻的教职人员可能在教学经验上有所匮乏,但是其更能理解新的东西,更能作出改变,所以在广播电视新闻学院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不会成为阻力反而可以成为学院中改革的推动力,二是如果是在其他地方有过教学经验的教职人员,他们能将其他学院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带过来,相当于在引进人员的同时引进了新的理念,新的理念可能并非完美无缺,但是在原来学院旧理念的基础上,以新理念为援引,反而可能产生新的更加符合现在要进行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理念,三是引进新的师资力量是对学院拥有师资的一个扩充,能够很好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这样在教学安排上能够更好地做好人员安排,使各教职人员优劣得所,发挥各教职人员的优点,有效规避其不足,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实践教学改革效率的提升。
        2.3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对于技能性和技术性比较强的课程,如新闻编辑学、报刊电子编辑、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新闻摄影摄像、电视节目制作、网络新闻编辑、网页设计等,其课程成绩考核的办法可大胆进行改革。课程理论部分的考核可放在平时的学习中来完成。比如,湘南学院现正进行泛雅平台的教学测试与推广。我们可利用这一契机,选取上述课程中的一两门进行慕课教学改革。利用泛雅平台的教学资源,建立我们自己的慕课平台,让不同学习习惯、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这一平台上进行的学习,掌握课程所需的基本理论。原先分散在各实验室做的实验项目完全可放在慕课平台上,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的方式来学习。
        2.4组织教职人员培训并建立新的教学讨论组
        一方面组织教职人员培训,可以提高所具师资的整体专业水平,另一方面组建新的教学讨论组,能够对在现在进行的实践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方案。随着整体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可以通过教学讨论的方式,建立最合理的授课模式、授课成果检验提议、备课方法等。最终达到为促进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
        结语
        现代的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改革已经开始,但是这并非是个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是可以展望的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广播电视新闻类学院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工作才能做好实践教学的改革。必须要有信心和耐心去迎接一轮又一轮的挑战,才能把握一次又一次的机会,从而更好地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彭爱萍.中国内地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育现状调查报告[J].现代传播,2011,4.
        [2]祖萌萌.媒介融合下的高校新闻学教育改革[D].复旦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