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圳是水利部试点水土保持的首批城市之一,其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的生态建设,将其定位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规划工作。本文以深圳市为例重点探讨了城市建设中强化水土保持管理的经验,希望为有关专业人士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城市建设;水土保持管理
深圳市20年来的水土保持工作,得出了八项基本原则:领导关注、理顺机制、健全法制、鼓励创新、规划先行、强化管理、加强监督、多方宣传。并在《深圳经济特区水土保持条例》之上,提出了对应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首创城市水土保持的市场化监督管理模式,通过社会各界多渠道筹备资金,加快水土保持、建设城市生态环境的工作进程[1]。
一、 创立、完善水土保持的工作机制
(一)制定符合深圳实情的地方性法规
无论什么工作,有法可依都是其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规范行政人权利与义务的依据。早期深圳关于城市水土保持方面的法律体系不健全,水土保持管理工作难以高效有序地运行。无法可依造成的无序开发建设给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愈加显著,深圳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于1997年决定重点关注水土保持工作,并出台了适应本地高度城市化特色的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水土保持条例》,此后又相继出台了相关规范性文件。
(二)高投入以达到有序建设
深圳市于20世纪90年代开发迅速,却过于追求速度疏忽质量。城市建设无序管理、粗放式大规模建设导致了城市水土严重流失,继而造成城市内涝,对城市、市民造成了巨大财产和经济损失。深圳市吸取教训,在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的支持下,投入了巨大的人力与资金以治理此前开发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据统计,2002年至今投入3.08亿元用以治理裸露山体缺口,共计完成治理缺口216处、治理面积达738万平方米;投资总额达1.9亿元用以治理全市饮用水源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治理面积达2 725万平方米。此外还投入了3000余万元用于深圳市水土保持工作科技示范园的建设[2]。
(三)基建中加入水土保持审批工作
深圳市于2008年6月,把水土保持方案的行政许可纳入到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审核条件中。经此,深圳市水土保持工作模式从“事后监管、追究责任”转变为“事前监督、自律管理”。水务主管部门通过水土保持的方案后,建设单位方可到国土部门去申请建设工程规划相关许可证的办理,深圳市近年来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通过率近乎100%[3]。
(四)创立水土保持协调联动机制
城市的水土保持属于动态的管理,必须有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和积极配合,作为顺利开展工作的支撑。想要高效有序地进行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并取得显著的成效,则少不了健全、专门的水土保持管理机构。因此,深圳市编委于1996年10月批准了专职、专门负责市内水土保持工作的水土保持办公室,为深圳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完善和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水土保持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及沟通国土规划、人大、城管、城建、环保、农林渔业及园林绿化、发展计划、经济发展、公安、行政监察等相关部门,从而使规划用地、弃土管理、行政审批、资金保障、监察监管等工作全面地由专职部门负责,各部门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协调统一工作,合力助力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进展。
二、重视水土保持的方案编制工作
(一)提高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
为更好发挥出水土保持方案的效果,深圳市推动项目建设单位在确定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确定委托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单位,令两方单位沟通、把水土保持方案的工程量和投资纳入到初步设计工作中。
(二)加强开发建设弃土管理
城市快速发展同时带来了大量的多余土石,即弃土。土地供应力逐渐削弱、弃土场越发稀缺。因此深圳市决定一方面“开源”,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建立科学布局的弃土场建设规划,并制定建设时间表;另一方面“节流”,倡导综合利用弃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中关于弃土去向的要求,规定建设项目需核算弃土的数量,并明确去向。由于土地的不可再生性,弃土处理难的问题未来也可能会发生在国内其他城市,深圳关于弃土处理的经验可在其他城市起到示范作用,促进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发展。
(三)水土保持方案的资金保障
项目建设单位要与水土保持编制单位及时沟通,共同核算水保各项措施的费用,把所需资金纳入到项目整体的初步设计、预算中,从而对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三、加强水保方案的落实工作
(一)方案落实有法可依
项目建设单位要把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所有需求,都纳入到施工招投标的文件中,保证投标单位可以达成。水土保持方案涉及的全部权利、义务也需写入施工合同中,通过法律法规的约束,督促施工单位全面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相关内容。
(二)发挥项目建设单位的主导作用
主导项目建设的关键在于项目建设单位,其既是设计、监理、施工、监测的购买者,也是组织者,更是联系项目中各参与方沟通的桥梁。因此,项目建设单位需联合上述各工作单位共同核实、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的各项设计内容。
(三)制定城市水土流失的度汛方案
降雨是造成城市水土流失的主要根源,水土流失在雨季、非雨季的情况不同。深圳市汛期降雨量多、降雨强度大、且汛期跨度长,开发建设项目中水土流失问题频发。前期编制的水土保持方案无法准确预测水土流失情况,需根据实情调整措施,规避水土流失风险。于2012年起,深圳市水务局推行水土保持的度汛制度,来提升水土保持方案的时效性和效果。跨汛期建设项目,建设单位需提前与水土保持编制单位、水土流失监测单位等沟通协调,根据现场情况制定可操作性强、防治效果好的度汛方案。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对于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意义重大,对环境生态同样影响深远。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展飞快,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也带来了不少水土流失问题,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带来了潜在的危害,甚至已然引发了严重的灾害。故而,城市建设中的水土保持管理是保障生态可持续发展、城市环境宜居的重要措施,可减轻水土流失对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并且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王治国,张超,纪强,等.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及其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6,1406:101-106.
[2]姜德文.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水土保持监测与公共服务[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6,1406:131-136.
[3]谢云,岳天雨.土壤侵蚀模型在水土保持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8,1601: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