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信息化的逐渐发展,电力行业为迎合时代的步伐,务必要把计算机技术应用在配电网的自动化中。配电自动化技术是计算机科技与电力体系相互融合,而出现的一项技能,借助这一技术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配电时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把继电保护和配电自动化相互融合在一起,可以提升解决配电网故障的效率,促使继电保护与配电自动化配合的配电网,能够科学有序的工作。
关键词:继电保护;配电自动化;配电网故障处理
前言
在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智能配电网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的电网形式。而配电自动化则是保证智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升电网供电能力的重要保证,所以加强配电网故障问题处理是当前电网运行中的重点研究与探讨方向。本文简要的就当前配电网运行中存在的故障问题进行分析,就配电网故障的定位技术进行分析,并在这基础上就电网故障处理的实际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实现配电网故障问题解决水平提升提供参考。
1继电保护与配电自动化配合与发展的原则
1.1可靠性原则
在故障处理中坚持提高供电的可靠性继电保护与配电自动化配合处理故障中,要严格遵守可靠性的原则。在相关设置时,要充分保证质量、网线联通、线路清晰等,避免短路现象出现,做到配电高效性,同时加强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性,从部分到整体的提高配电网系统总体的可靠性。
1.2经济运行的原则
在电路的使用过程中,要适当加大经济投入,应更多地利用技术降低维修费用。要提高线路的整体维修能力,增加电路的连接线路,减少成本,提高电路的服务水平;减少电路的服务次数,能够保障电网的使用时长,减少维修经费,提高经济效率,让其发展范围更广,促进配电自动化的发展。
2配电网多级保护分析
2.1基本机理
配电网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针对部分长供电半径而且分段数量不多的呈开环运行状态的配电线路。若线路中发生故障.则处于故障点上游部分各分段开关所处区域短路电流之间的差别较为明显。为解决上述问题,工作人员可使用延时级差配合以及电流定值等方法。对配电网形成多条放线联合保护.并有目的性地将已经产生的故障会使问题消除。针对短供电半径或是分段数量不少的成开环运行状态的配电线路来说,若线路当中发生故障,则处于故障位置上游部分各个分段开关所处区域内短路电流之间的差别并不大.工作人员无法对所有开关设定电流定值的方式解决问题。处于该状态下,工作人员仅能通过保护动作延时级差配合。以达到消除故障的目的。
2.2多级级差配合可行性
所谓的多级级差配合,主要指的就是分别设置变电站10kV出线开关、10kV馈线开关的保护动作,以实现保护目标。而为降低短路电流冲击力,变电站电压器的低压侧开关过流保护动作时间的最小数值是0.5s,而在此段时间内合理设置出多级级差保护延时配合方式。现阶段,馈线断路器开关机械动作的时间在30~40ms之间,而熄弧的时间在10ms左右,另外,保护固定响应的时间是30ms。综合考虑以上时间差,需将故障电流切断时间设置在100ms之内。将过流脱扣断路器亦或是熔断器设置在馈线开关中,由于励磁涌流不大,所以要合理调整脱扣动作电流阈值,尽可能规避励磁涌流,使得延时的时间不断缩短。通过脱扣动作的运用,可以使故障的切除时间缩短,然而部分分支线仍需借助人工方式恢复,但会影响故障处理效果。而对于时间而言,变电站10kV出线开关保护动作的延时时间应控制在200~250ms之间,保证和变电站变压器地测开关之间存在时差,进而达到两级级差保护目标。
2.3三级级差保护的可行性分析
在选用三级级差保护时,其保护功能的实现主要是依靠永磁操作机和无触点驱动技术[3]来完成,在该保护形式中,分闸时间设置为0.01s,基于这种形式,系统能够在0.01s内就可轻易的完成故障类型的判断,及时的切断电流实施保护。
3继电保护与配电自动化配合的配电网故障处理
3.1配电网故障处理
通常配电网故障处理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故障发生的瞬间,故障的开端和清除。继电保护自动化和高压断路器通过完美的配合在毫秒内断开,继电保护速断动作造成整个故障的持续时间为100毫秒。其次就是故障区段的隔离和非故障区域的恢复供电,这种现象的持续时间应该在秒级分钟之间。伴随着智能电力网的发展,其呈现出多电源的供电结构模式,所以在故障产生后要隔离故障区段,可以通过转换器来对供电信号的来源进行处理。故障点的定位和故障的排除则是最后的阶段。
3.2多级级差保护与配电自动化配合的配电网故障处理
将变电站出现开关、分支开关和用户开关换为断路器,主馈线和干路馈线开关换为负荷开关,将电力用户的断路器以及分支断路器的保护动作延迟时间设置为0S,将变电站断路器的保护动作延迟时间设置为200~250ms。切断故障处电流,并根据配电终端提供的所有故障开关的信息数据确定故障出现的位置,通过对周围开关的分闸处理将故障区域隔离,遥控变电站恢复地区电力供应。
3.3增强对全电缆馈线故障处理
若配网系统主线为全电缆方式,当其出现了故障之后,对于线断路器应当将故障电路全部及时有效的切断,从而降低故障给整个配网带来地影响。同时,技术人员应当从主站信息人手,对故障发生的精确区域进行定位,从而以便采取更为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此外,当将故障区域判定出来之后,对于故障区域应当采取及时有效的隔离措施,从而可更为智能的实现对故障的有效处理。
4继电保护与配电自动化配合的作用
本文对配电自动化三遥闭环提出了一种处理方法,即通过创建测试工作站和配电自动化主站通信接口,获得配电自动化系统对应的配电数据采集模型。根据实际应用测试出了自动化程度水平,让测试效率提升了,把测试成本降低了。在进行继电保护与配电自动化的配合计划时,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会经常出现故障,也不会因为一条支路或人为因素影响了整条电路。在配电网供电半径比较长、分段数量也比较少的农村线路,发生故障时,采用电流定值或延时级差配合的方式,这有利于实现多级保护配合,减弱对系统造成的冲击。在线路出现故障时,故障位置上游的每一个分段的短路电流的水平差异均较小,无法针对某一个开关进行保护,无法为其设置不同的电流数值。此时,只能依靠延时和级差保护相互配合消除故障。建议合理配置断路器和负荷开关,进行集中统一处理。在一切处于智能化的当今社会,配电网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在某种程度上大大提高了配电网的性能,比如安全性和可靠性,这对于电力事业有着比较好的促进效果。
5结语
总体而言,一直稳定运行的电网具备非常大意义的是配电自动化与继电保护,运行电网中相对高的安全性、保证稳定性要求,因为电网牵涉区域广,容易出现各类故障,需要充分关注检验故障和处理的问题,是配电体系一直运行的基本。所以,配电网运行中存在的故障是电力单位要进一步分析,处理好继电保护和配电自动化互相配合的配电网故障,主动运用优秀的故障定位技术来实施故障定位,在这一阶段中持续地实施故障处理技术的经验总结,切实完成提高故障处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健,张小庆,张志华.继电保护配合提高配电自动化故障处理性能[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22):10-16.
[2]蒋秀玲.继电保护与配电自动化配合的配电网故障处理[J].科技创业月刊,2012(12):196-197.
[3]罗平.继电保护与配电自动化配合的配电网故障处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