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以人为本班级管理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6/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期   作者:李会苹 帅许红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高中阶段的班级管理方式也在不断的完善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高中阶段的班级管理方式也在不断的完善。而以人为本班级管理模式对高中班级管理者提出新的要求,明确指出班级管理要以学生为中心,实现班级管理的人性化。高中班主任如何恰当运用以人为本班级管理策略成为其班级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新的挑战。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以人为本;班级管理方式;运用
        引言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关键期,而我国大部分高中生都寄宿,班主任就成为学生的第二任“家长”,负责其思想、学习以和生活等方方面面。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教育者和引导者,高中班主任对班级氛围的营造和班级环境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其管理思想直接影响着一个班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方向。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主张以学生作为教育的出发点,顺应学生的禀赋,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人为本,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发展需求,这就为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以下详细分析高中班主任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的班级管理策略。
        一、以人为本的高中班级管理模式
        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价值为导向,注重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开辟个性发挥的天地。学校的各项教育管理工作,都要在一定规则的前提下为学生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传统的高中班级管理模式中,教师是班级活动的最终决定者、掌握是非对错的判断者,而学生只是被动遵照教师的意愿完成相应的活动,不掌握话语权。以人为本的高中班级管理主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在高中班级管理中融入平等、尊重、个性等概念,以建设有条不紊的班组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最终目标。在此过程中,高中班主任首先要改变原本的高中班级管理理念,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管理自己班级班务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有所收获。以人为本需要高中班主任做到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实际的角度出发,重视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为首要条件,将高中班级管理、教育模式变得个性化、人性化。
        二、以人为本管理策略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1.班主任的以身示范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班级的领跑者,班主任不仅要有满腹的学识,更要有人人敬仰的品格,方可以身示范感染学生。 “其身正,则令行”。首先,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高中生自我意识比较强,追求公平公正的教育方式,这要求班主任一碗水端平,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其次,班主任要有同理心。对待学困生,不能仅仅责怪,而是要换位思考,站在其角度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方能找到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再次,班主任讲话要用词得体。和学生交流的时候要充分尊重其人格,不过分表扬或批评每一个学生。班主任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来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榜样,从而让学生在高中既学习到相应的知识技能,同时也能学会与他人相处的道理。
        2.合理班级目标的制定[]
        在以人为本的高中班级管理体制中需要制定合理的目标,包括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
        集体目标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的理想愿景,是为班集体的发展服务,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努力奋斗的共同目标,这个目标需要本班学生共同讨论制定。教师可以利用开学之初的班会课和学生一起制定发展目标,并把班级目标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布置在教室的文化墙上。如班级的发展预期、学生喜欢的格言警句、学生个人的座右铭、学生本人理想大学校徽等,以此来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促进班级向上向好发展。
        个人目标是指自己在学习中要树立的目标和达到的要求。个人目标的制定需要班主任和学生面谈,结合学生个人实际和班级总体目标制定。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制定目标也有助于帮助他们区分美和丑,善和恶,有自我教育的能力,使他们不断地灌输真、善、美心灵的东西,进而对于外界的事物也有分析和辨别性。因此,制定合理的目标是很重要的。


        3.以人为本班级管理制度的确立
        不论班级的管理多民主,制度是民主的真正代表。班级管理的制度建立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制度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生首先是独立存在的人,而班级管理制度是为“人”服务的,因此,班级管理制度的确立需要通过学生,将制定制度的权利移交给学生,考虑学生的需求,使得制度体现学生的需求,而不应是教师和班干部们闭门造车,让学生去遵守和执行。其次,班级管理制度的内容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比如,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生动活泼的言语,学生乐于接受的时代化的语言;管理的内容不能太过僵硬和苛刻,学生往往对自己所犯的错不知情,因此,班级管理的制度中不能严格要求学生不能犯错,而是要确立能够引导学生改错的制度;虽然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管理者,但是为了体现民主化的管理,需要将对班主任的管理也纳入管理制度中,即班级管理制度的内容不仅仅针对学生,对班主任同样具有约束力,这样可以强化学生的管理责任、自我管理的意识。
        4.和谐平等班级氛围的营造
        在新课改的不断实施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勇于、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学生独立型人格培养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高中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自己管理者、判定者的身份改变,学会与学生做朋友,在遇到问题时,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充分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起来,让学生愿意敞开心扉与教师交流自己的想法,消除多年来存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隔膜”。不仅如此,对于班级事情的处理上,教师也需要秉承“公平、公开、公正”的思想,对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对于一些有“顽固”缺点的学生,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耐心,帮助学生逐渐改变自己的缺点。由于高中生处于叛逆的年龄,教师如果用训斥或说出伤及学生自尊的话语,很容易让学生“破罐子破摔”。因此,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缺点,逐步改正。
        5.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视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包括要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重点,关注学生成长,重视学生的个性表达。高中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与领导者,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一方面,能缓解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压力,放松和保持心情愉悦;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如定期利用班会时间进行小型活动、才艺表演,让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拓展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高中班主任如果发现班级中一个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唱歌很好,就可以鼓励他参加活动或学校举办的相关比赛;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书法比较好,就可以让他尽情去书写;一个非常自卑的学生具有很好的绘画能力,就可以把黑板报的制作交给他,让其爱好和特长得到展现。另外,高中班主任还应关注学生的成长,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情况,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的成长,发现其兴趣特长,让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
        结语
        高中班主任在班级中发挥着核心的领导作用,其班级管理方式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班集体的凝聚力以及班级内学生的发展。作为班主任,在自身示范的基础上,应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在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之下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贺峰,李清秀,袁绍莉.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提高五年制高职教育质量[J].科技信息,2009,(29):97.
        [2]宋柏良.加强班级管理探索育才新路—谈谈当班主任的体会[J].咸宁学院学报,2009,(05):86.
        [3]慕鹤云.浅析高中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基于“以生为本”的视角[J].名师在线,2019(12):95-96.
        [4]罗禧.人本理念下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6):132.
        [5]牛双平.以人为本视阈下高中班主任的管理艺术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35):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