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园林规划设计同现象较多,缺乏独特艺术美感,没有展现出城市独有的文化特色,设计艺术性较低。随着人们审美与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师开始尝试在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乡村景观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融合能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需求,能赋予风景园林独特的美感。设计者需要积极探讨开展怎样的策略才能实现乡村景观与风景园林设计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乡村景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引言
如今园林规划已经十分常见,无论是城市一角还是乡镇街边随处可见到形式多样的园林景观。充满乡土气息的乡村景观在园林景观规划中逐渐受到追捧。乡村景观是一种自然景观,是指劳动人民在从事长期农业活动中逐渐开发自然环境形成的半自然半人工特有景观。乡村景观主要包含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两大模块,田园风光是乡村景观核心,山水风光与人文风光相辅相成是乡村景观主要表现特点。乡村景观的出现对历史文化发展具有很大意义,它能够有效保留地域历史、风俗、民情等文化信息,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
1乡村景观的特征
人们一般将田园风光称之为乡村景观,它是人们在日常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对大自然的开发结果,是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自然景观。乡村景观包括该地区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情怀。自然风景就是指该地区的地形、山川、树木、河流、地势等;人文情怀主要体现在耕地、民风民俗、村落、生活方式等方面。乡村景观的特征可以分为:①地域性特征。由于我国是一个地域比较辽阔、具有丰富土地资源的国家,在不同的地域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都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人文情怀,使大部分地区的乡村景观出现很大的差异性。②生产性特征。土地是乡村中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③审美性特征。将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做有效对比,其中最大的不同是城市景观大部分都是人工制造而成,而乡村景观主要都是由大自然形成的,具有非常淳朴、独特的自然生态气息。乡村景观更加亲近于大自然,完全符合人们绿色环保的理念以及对大自然的向往。
2乡村景观特点丰富优势明显
2.1浓郁的地域特性
这个特性主要是因为每个地区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所处的文化不同。居民就是依照所居地区的环境特性慢慢养成不同的生活态度,企业的园林规划设计工程也以此融入不同的乡村景观。
2.2劳动人民实践产物
乡村景观具有浓郁实践性。乡村景观主要形成原因在于村民活动,这样的乡村景观无疑是当地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乡村原居民根据自身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以期能够更加适应自身生活,因此使得独具乡村气息的乡村景观更具有实践的特性。景观形成最初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物质的单纯需要,之后才逐渐涉及人们对美的追求。乡村景观中的休闲农业景观一方面可以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另一方面改善了农业结构,繁荣乡村发展。除此外乡村景观中的农业综合体与田园综合体,可以整合乡村一、二、三产业,进行过整体规划促进乡村发展,创设特色乡村景观文化。
2.3生态性、审美性
乡村景观的自然特性尤为突出,并且自身还具有丰富的生态特性。在实际的打造过程中,乡村景观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样就能在保护自然的情况下进一步美化乡村的环境,以此提升自身的生态特性。而其审美性就是在实际的打造过程中景观的美观化逐渐得到重视,不管是自然的发展还是人工进行雕刻与修改都有一定的审美特性发展趋向。
3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的措施
3.1传承乡村景观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结合西方经验
为了实现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需要对乡村景观原有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进行传承,要让乡村景观所具有的历史与文脉能实现传播与发展。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展示出乡村景观中的乡村气息,要向观赏者传递出乡村景观的历史文化。为了实现设计上的创新,在保护乡村景观原有历史的基础上还可以结合西方设计经验如牧场与耕地等,让园林设计满足人们对环境舒适感的需求。
3.2援引自然
现阶段,大多数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后期人为主体的修缮和改造,因此也保留着较为浓厚的人工气息,而人工类景观尽管在结构上较为规整且统一,但相较于原生态景色而言,也缺少了必要的特色,多了几分刻意为之的改造。有部分园林由于过于追求外在景观的美感,大量堆砌精雕细琢过后的建筑,因此在观赏上反而造成了群众的审美疲劳,也丧失了原本的特色和美感。因此,相关主体在园林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原始乡村自然风光的援引和保留,要重视树木、花草、河流、山石等自然景色同园林中人工建筑的相得益彰。要为天然植物的生长保留充分的空间和余地,并且相关主体也应当充分尊重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避免人为因素对其外观结构带来过于明显的改造,以此来促进自然景观的生长和发育。总而言之,相关主体要重视将乡村自然元素引入以建筑园林的构建中。
3.3延续乡村历史文脉
乡村景观中的自然文化占有较大比重,所以需要对其进行重点保护。但是城市建设初期并未对此进行关注,致使许多乡村景观特色不复存在。所以,对其关注及保护需要及早提上日程。比如可以在乡村景观展开的同时开展农家乐,此外,还可以将一些旧村落进行一定程度的修复,这样不仅能够使社会民众的欣赏范围得以扩大,还能使文化得以保存。
3.4因地制宜建设乡村景观增加乡村的美感
乡村景观的特点相对简陋一些,与园林设计中其他景观精致细腻的特点有一点差别,这便需要设计者进行合理设计,将乡村景观区发挥更好效用。在乡村景观设计中,一方面要考虑乡村景观的美感问题,另一方面要考虑自然环境问题,让环境与乡村景观能够达到和谐共存。乡村景观区更多体现为农业景观,因此设计者可以将农业中具代表性的元素经过现代化的提炼应用到乡村景观设计之中,建立不同农业体验区来提高乡村景观的美感与体验度。还可以根据土地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景区,适合种植蔬菜的可以设计相应蔬菜景观区;适合种植水稻的可以设计相应水稻种植区;适合水产成长的可以设计相应鱼塘养殖区等等,以此类推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设计多样的乡村景观区。但要注重园林景观区相互融合,展示不同体验区的美感。
3.5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
目前很多风景园林已经不再是封闭式管理,风景园林区域内的很多村落也被归入景区设计。如果能充分实现居民区域与风景园林两者的融合就能提升自然效益与经济效益。如果要将风景园林区域内的所有居民区域划入其他地方将会浪费大量时间与资金,但是如果能充分利用居民生活环境就可以完善风景园林内的服务设施。安排部分居民参加风景园林规划管理工作可以向当地旅游者展现丰富的风俗文化,可以让游客充分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在乡村景观上实施风景改造,能为人们营造出最富有生活化气息的观赏氛围,可以赋予风景园林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同时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能适当解决乡村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在充分利用乡村资源的情况下提升经济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设计规划中的应用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这是提升园林景观质量和特点的应有之策,也是推动区域经济生态平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相关主体要在主观和客观上共同落实经济生态协调统一的原则和规范,要深入挖掘乡村景观中凸显区域历史发展特色的要素,深入挖掘其开发价值和潜力,同时要提升区域的文化认同感,不断推动园林景观结构的优化。引用的过程是长期性的,因此要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祝自东.浅谈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入[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30(19):265-26
[2]泮灵童,洪莹.乡村景观及其在风景园林设计与规划中的运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03):76.
[3]苏煜.浅析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入[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