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及技术措施分析陈月

发表时间:2020/5/2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1月第3期   作者:陈月
[导读] 市政给排水管道系统较为复杂,系统性较强,能够影响到布置设计和施工质量的因素较多
        摘要:市政给排水管道系统较为复杂,系统性较强,能够影响到布置设计和施工质量的因素较多。而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全面推进的前提之下,我们必须做好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工作,为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在本文之中,首先对市政给水管道、排水管道的布置设计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论述了施工过程之中较为有效的技术措施,希望能对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与施工提供可靠的参考。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技术措施
        引言:
        市政给排水管道主要是满足人民水资源使用需求的基础设施,是整个城市的水资源使用命脉,其设计是否能够满足科学合理的要求则关系到城市居民能否正常的生活,同时,也会对整个城市供排水体系的安全运转和经济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市政给排水管网的布置设计以及技术措施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一、市政给水管道布置设计分析
        从给水管网的作用范围来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输水管网和配水管网两种类型。在这之中,输水管网是市政给水管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满足人民用水需求的重要管线,其主要是负责从水源到水厂管线网络的建设。在进行输水管网设计时,要能够避免管网与用水户直接相连。这里要注意的是,虽然说在输水管网上一般不会进行预用水户管网直接相连的设计,然而为了确保用水大户的用水需求得到满足,会适当的连入一些用水大户。而配水管网主要是对输水管网之中水资源进行分配的管网,其中配水管网往往存在于城市的每一条街道之下,能够将水资源送到每一个需求用水的用户位置。配水管网的管径往往分为接户管,干管和分配管,而每一种管径都有着不同的功能。因此,在配水管网设计的过程之中,设计人员必须对城市水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给水管道的管径应根据流量、流速和压力要求经计算确定,但是根据规范要求,兼有消防任务的室外给水管网不应小于DN100 [1]。
        而从管道设计的情况来看,当前阶段下,市政给水管网布置设计的形式主要分为环状管网和枝状管网两种。其中,环状管网往往是指使供水走向不同的管道,并在这个过程之中通过彼此连接而呈现出封闭的环形,其中每条管道都可以从两个方向提供水资源。这种管道设计形式的安全性较高,供水量也较为稳定,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管道设计形式。而枝状管网则如同一颗大树,有着支管和干管,其结构特征与树枝树干的关系是一致的,树枝状管网的特点在于其构造较为简洁,同时能够起到节约管材的作用,相对投资不高,因此树枝状管网的经济性较为良好。
        这里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给水管网设计时,要遵循经济性原则进行设计,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减少管线的总体长度,对干管与干管之间的距离加以有效控制,总体布置应该根据城市的水资源使用要求进行设计。
        二、市政排水管道的布置设计
        市政排水管道主要是负责污水收集与雨水排放的管道,是当前给排水体系之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进行排水管道的布置设计时,应该遵循干到分支之间的顺序进行设计,同时要符合管线最短,埋深最小的要求,从而使排水管道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另外,设计人员也应注意确保布置设计方案能够为日后改建和扩建排水管道留有一定的余地[2]。
        市政排水管道的设计,应根据当地条件,因地制宜地选用布置形式。常用的有正交式、平行式、环绕式等多种设计形式,而每一种设计形式也有着不同的优势和特点。例如在地势向河流方向有较大倾斜地区,为了避免管道冲刷严重,可采用干管与等高线及河道平行的平行式。
        雨水管道布置设计之中,要求能够对当地的防洪管道和雨水管道使用现状加以分析,然后结合实际需求进行管材选择。一般情况之下,雨水管道的埋深较浅,可以选择钢筋混凝土管、或者双壁波纹管等材质。

在设计过程之中,要能够考虑到多种切实因素,结合实际情况对雨水管道加以设计,可以采用多出口排放的方式,使雨水被排入到附近的河道之中,进而降低管道的埋深,从而使多个地区的雨水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处理。
        在市政污水管道的布置设计过程之中,要求管道有着较为良好的抗渗透能力,因此应该选择抗渗透性较强,刚度较好,能够承受外部压力的管材。污水管道的布置设计要能够满足周边污水收集的切实需求,因此设计人员在布置设计的过程之中,应该对施工建设地点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与分析,并选择最为经济合理的线路,减少需要穿越河道、铁路以及高速公路等障碍的情况。道路排水体系一般采用雨污分流的形式,因此污水布置设计应该结合道路设计的方案来进行设计,要求能够置于车道下方,同时相隔一段的距离,预留污水支管,以满足周边地块的污水收集需求。污水管道的管径应该根据污水量和水力坡度进行综合计算后加以确定[3]。
        三、市政给排水管道的技术措施分析
        (一)做好施工的准备工作
        在施工开始之前,技术人员应该与设计人员进行联合会审,对设计图纸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审查,在这个过程之中,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都需要参与进来,从而对管网相关信息得到有效的掌控。在施工开始之前,也应该做好实地勘察工作,对于其中存在的多种影响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与预测,然后将预测结果进行上报,并使多个部门能够有效的配合和协调部署,将多种故障性因素得到排除,提升管道布设准备工作的周全性。
        (二)施工阶段的技术措施
        在市政给排水管道的施工阶段,应该首先做好挖沟槽工作。例如:管道沟槽开挖前,应对设计管顶高程距原地面覆土厚度不足的及松软地基实施回填预压,方能开挖施工,以防止路基碾压施工时造成的管道接口断裂及管道移位。对于有现状地下管线的项目,施工前应复核各类地下管道的位置、埋深、走向、管材等基本情况后,再开挖。沟槽附近严禁堆土,挖机挖至槽底20cm处采用人工开挖。对于地下水位较高地区或者雨季施工,需进行降排水后施工,做到干槽施工。
        管道工程的施工管理,技术规范,直接关系着地下管网的使用期限,不按照设计要求施工造成管道泄漏,排水不畅、水流倒流等现象,严重影响给排水管道的作用发挥。甚至施工过程中接口处理不当,回填压实的不满足要求等会造成管道检查井周围地面发生沉降或变形,影响了行车的舒适性和道路的使用寿命。此时应该严格控制检查井基础的质量,不能带水浇注垫层和基础,严格控制井墙的砌筑质量,流槽的做法严格按照市政给排水图集及设计要求完成。
        (三)竣工阶段的技术措施
        在市政给排水管道埋设施工结束之后,应该做好后期的竣工验收工作,并对于完成的施工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查,做好相应的闭水试验和沟槽回填措施,并对整个施工体系进行故障排查,从而确保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能够满足人民用水的需求。市政给排水管道是项隐蔽工程,工程完工后在路面上看到的只有井盖,雨水口等,但是后期的使用过程都会反映施工中各种问题,因此每一工程人员都应该严格按照规范施工,严把质量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作,工作内容较为复杂,涉及的方面较多,一旦其中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整个给排水体系无法正常的运转。而在实际施工之中,不仅要确保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还要在施工过程之中采取合理的技术手段与措施,从而为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的顺利进行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推动我国市政给排水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皎,温秀菊. 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及技术措施分析[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6):312.
[2]王磊. 浅谈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及技术措施[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6):4582-4582.
[3]戈宝珍. 浅谈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及技术措施[J]. 低碳地产,2016,2(16):2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