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排水设计要点分析林杨

发表时间:2020/5/2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1月第3期   作者:林杨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综合国力增强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综合国力增强,国内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在城市规模扩大、常住人口增多、工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的同时,由于城市路面片面亮化、生产生活需水量增加、水资源污染严重等因素,使得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失调、城市发展中水源供给不足等问题逐渐显现。近年来,国内多座城市在汛期出现了“城内看海”情况,部分城市几乎“逢雨必涝”,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产生活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应用国外先进的海绵城市理念,做好城市给排水防涝系统的建设,加强城市雨洪管理理应成为我国目前城市化建设中的重点工作。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城市内涝;应用
        引言
        我国许多城市内涝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城市发展和建设造成的地面滞、蓄雨水能力降低;排水管渠等防涝设施排洪能力不足;相关工作者对排水管道的管理、维护不善所致。如果城市建设者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能够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渗透的排水设施,将雨水进行有效利用,将能够尽可能减少城市洪涝现象的发生,进而极大程度的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城市化发展。
        1海绵城市理念运用于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必要性
        海绵城市理念运用于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必要性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内容: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内涝灾害严重。主要原因是降雨过程中雨水得不到及时排放与利用。如果能够将这部分雨洪资源进行有效的引流并存储起来,等干旱缺水的时候,将其利用起来,就能够有效缓解内涝灾害和干旱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从海绵城市理念的视角来看,目前城市道路的硬化面积大,地面径流速度加快,洪峰流量增加,洪峰时间提前,加剧了内涝灾害的影响,同时城市道路地表难见土壤,水流下渗难度大,雨水经排水系统大都排放至河流、湖泊中,进而形成了地下水资源较为缺乏的现象。将海绵城市理念中的防、排、蓄、渗、滞等措施合理的结合起来运用于市政给排水设计、地下管道系统建设中,能够控制城市径流污染,削减径流量,能够有效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同时将雨水有效的渗流至地下,自然补充地下水资源,从而实现自然水生态雨水有效的利用。
        2当前城市给排水系统中存在的短板
        首先是养护与建设工作不平衡。随着人口数量不断上涨,城市可利用土地资源的总量没有增加,导致建筑物的高度在不断上升。有不少建筑物已经延伸到了地下很深的地方,因此城市给排水的建设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调查市场上现有的给排水建设材料,发现这些材料难以适应建筑的要求,同时在设计与建造给排水的方法方面也比较落后。通常情况下,建设单位都只注重地上建筑物的质量,对于地下部分疏于管理,建设进度难以令人满意。现阶段国内还有不少城市的给排水设计建设都刚刚开始,后期的养护与维修工作也不及时,难以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其次是没有充分利用雨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地面的硬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不利于雨水资源的收集和再利用。有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的雨水大部分会渗入地下,少部分汇入河流。但是由于城市的地面阻碍了雨水的渗入,大部分的雨水没有被有效的收集,城市地下水储量逐年降低。当下我国的城市给排水建设还处于萌芽阶段,传统的排水管道不少都采用了雨污合流的方式,雨水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收集和再利用。
        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排水设计要点
        3.1突出规划重点,满足城市需求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排水设计要点之一是突出规划重点,满足城市需求。海绵城市的建设十分复杂,并且需要专业人员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工作,对于城市的供水、排水,环保各方面都应当综合考量,建立有效的连接,对其进行合理的统筹规划,不断提高城市给排水系统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满足当前城市需求。

相关工作者在进行系统建设时,一定要将城市资源保护和给排水系统的建设总结起来,从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如果相关工作者想要改善供水不足的现状,就应当保证水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协调城市资源和建设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动城市全面发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3.2注重海绵理念,合理应用于雨洪资源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排水设计要点之二是注重海绵理念,合理应用于雨洪资源。在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给排水设计旨在使城市的雨洪资源被有效利用,进而促进海绵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首先,应利用信息化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智慧管理平台进行方案设计,主要以渗、滞、蓄、净、用、排六大方针为核心建设原则。这样会建立起即具独立性,又具关联性的城市水文健康循环系统。其中,所说的渗是指绿色屋顶下的透水铺装;滞是指建设植草沟、下凹绿地;蓄是指建立雨水湿地即调蓄水池;净是指人工湿地即初期的雨弃流设施;用是指对雨水进行综合性利用;排是指专用的排水管网。
        3.3结合城市实际和发展合理规划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排水设计要点之三是结合城市实际和发展合理规划。海绵城市建设要坚持低影响开发原则,结合城市已有设施和发展蓝图进行规划设计。在具体方案设计中应以保护、修复城市原有水生态为前提,充分保护湖泊、河流、沟渠等生态体系,修复城市建设中被破坏的绿地、湿地等水文环境,同时还需考量城市当前给排水总量、城市未来发展规划等,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地下管网和给排水设施的布局。对于前文所述的两种建设方案也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对于新城区和工业园区也可以采取分区管理的模式,通过分散海绵体系建设,就地收集和利用雨水,而对于旧城区也可以进行地下给排水管网改造,对雨水集中收集和处理,通过两种模式的灵活应用来实现优势互补。
        3.4深化“海绵城市”设计层面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排水设计要点之四是深化“海绵城市”设计层面。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具有着深远的影响,也能够极大的促进我国城市建设水平的提升。为了全面推动“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进程,应该着力深化“海绵城市”设计层面,以下对其提出相关建议:第一,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以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为指导,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全面推广过程中,引导相关设计、施工部门最大限度的保护原有河流、湿地、坑塘、沟渠等“海绵体”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为“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建设中应用优势的全面发挥奠定基础;第二,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的相关部门还应该在设计过程中对实际建设中已经被破坏的“海绵体”,采取物理、生物和生态等相关手段进行恢复。例如,部分区域中公园污水系统破损严重,导致公园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对水质的影响较大,在海绵城市改造工程中,一方面可以改造地下雨污水管,更换破损管道,疏通淤塞部位,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低影响开发技术手段,让公园绿地这块“海绵体”更厚,承载和净化更多的水。
        结语
        总之,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项目的设计对于我国城市建设水平的改善与提升有着重要意义。设计人员需要在该方面加大重视程度,并在充分了解海绵城市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有效的海绵设计手段,实现我国城市建设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林厂.试论“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33):272-273.
        [2]甯小波.“海绵城市”理念在住宅小区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1):2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