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安全管理经常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良好的安全管理对整个工程进度以及工程效益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正面影响。但是在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仍旧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极大的影响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了能够有效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必须对安全管理的现状进行梳理,对安全管理出现的诸多问题探寻其发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对应的规范与制度,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安全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问题管理对策解析
引言
随着现代建筑工程市场的规范,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作为影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及市场口碑的关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是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从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着手、培养企业全员安全意识、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为了满足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需求,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对施工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运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对策制定。并通过有效是实施与执行实现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及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建筑施工单位和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
有的建设单化和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安全行为不规范,不按法定建设程序办事,规避政府监管;有的建设单位不依法进行施工蚓审查、不依法招标和报建、不依法办理质量安全监督和施工许可手续;有的建没单位还违法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甚至个人。这些现象都造成了建筑施工事故频发和重特大恶性事故的发生。有的设计单位的安全行为不规范,有的设计单佗挂靠的人员多,设计质量难以保证,违反强制性标准的现象屡见不鲜;施工图审奁后随意迁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擅自变更,降低要求,从而埋下了安生事故的隐患。
1.2监理单位监管职责履职不力
监理单位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监督工程质量一方本应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监管,但在实际工程中,很多监理单位监理意识不足,对安全隐患从监理角度认识不够。其次,监理单位因受建设单位委托,故不能站稳监理立场,多数监理单位监理从建设单位角度出发,本着为建设单位节约成本着想,对建筑施工中建设单位负责的程序能简化就简化、能节约就节约的原则,未考虑或极少考虑安全隐患问题。最后,因部分监理人员缺少工程施工等相关工作经验,更有甚者不具备监理资格,所以在工程实际监理中,对一些重要的关键的监理点,如施工材料、施工工序等检测不到位或检测力度不够,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1.3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的体系不够健全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安全生产的制度仍存在缺陷。对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对于安全管理的环节进行逐一的审查,这就造成很多安全工作并没有规章制度可以遵循。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工作部门,缺乏必要的安全专职管理人员。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些安全问题没有专人进行负责。即便设置了安全生产的专业部门以及专职管理人员,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比较小,一些施工企业设置的安全管理机构在实际的施工中形同虚设,无法正常执行自身安全管理的工作。施工企业安全制度的缺失导致在实际施工中无法正确完成安全管理任务,这就给后期的工程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风险。
2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采取的措施
2.1强化组织领导,扎实开展安全监督工作
安全监督机构要完善监管机制,加强机构建设,提高安全监督人员业务水平,切实解决无安全监督机构,或有机构无专业监督人员、有人员而责任心不强的问题。
严格按照住建部安全监督工作规程实施监督,认真对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审查,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不予准许施工建设。在监督过程中,要针对工程特点制定监督计划,按照监督计划对项目实施监督,常态化地对安全管理人员履职情况,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实施及验收情况,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情况,工人教育及交底情况等重点环节开展检查,坚决把守住安全生产红线作为主管部门安全工作的新常态常抓不懈。坚持“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原则,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强施工现场隐患整改监督力度,督促企业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断压实安全“责任链”。加大安全监管执法力度,对违法企业的打击绝不手软。要采取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赋予的处罚、停业、吊销资格等手段,有效约束企业安全生产行为,不断规范安全生产环境。对违法违规的单位和人员要“零容忍”,对责任单位,依法给予限制投标、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直至吊销资质及安全许可证书的行政处罚,对于注册执业人员,依法责令停止执业、吊销资格证书。加强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及时通过媒体、网络等平台曝光、通报企业不良记录。
2.2对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方式进行创新
安全管理工作开展需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只有这样安全管理工作才能适应
复杂多变的建筑施工环境,消除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众多不良安全隐患。安全管理工作人员要结合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安全管理工作方式进行创新。例如:根据当前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实际情况,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进行三维模型建设,分析工程项目建设施工阶段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区域的环境特征、地质特性,了解哪些因素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控制会造成不良影响,预先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阶段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制定紧急预案,保证不良安全事故发生后可以有效应对,避免安全事故影响以及造成的损失扩大化,保证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保护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2.3完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的法规和运行机制
健全的法规要靠健全机构和高素质的人员去执行。所以,必须进一步完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的运行机制,加强各级监督机构的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安全I监督管理执法队伍。企业每年仞要制定安全教育计划,特殊工种、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按要求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培训,对新工人的岗前培训由企业安全部门负责,对全体员工可以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组织定期和不定期地学习《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安全方面的有关标准及常用知识。同时,执法监察机构同时要打破过去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只管施工单位的单一管理模式,依据法律、法规.不但对施工单fcf实施监督,还要对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和监理单位实施监督、检杏和处罚,依法规范建筑市场主体的各种行为,落实他们的安全责任,使工地安全生产管理齐抓共管。
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应秉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将导致工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在人员培训和强化安全管理中加以消除,在充分发挥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下,在各项工作中按照行业标准,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在培训方式和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积极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最大程度上降低事故发生率。在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的目标下,就能够有效地控制施工风险,真正实现水运工程的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陈晓卫.水运工程作业人员本质安全化初探[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08):134-135.
[2]刘方来.水运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研究[A].江海直达船舶驾驶技术与安全管理论文集[C].兰州:2008.
[3]许正权,宋学锋,吴志刚.本质安全管理理论基础:本质安全的诠释[J].煤矿安全,2007(09):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