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性建设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旧有的地下管线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和建设,也是云南各县打造现代宜居城市的关键环节。本文以宾川县为研究对象,探讨该县在地下管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采取的主要措施,以期对县级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下管线;宾川;问题;措施
一、前言
地下管线是人们生产生活的生命线,是城市基础性建设设施。依据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所规定,地下管线在城市建设中,受到施工单位的保护,避免对地下管线造成破坏,这对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的理论依据。地下管线占据地下空间,在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上,具有合理性、先进性、科学性,我国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即是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作用,又对改善我国地面环境具有非凡的意义。尤其是地下管线的建设,如给排水冷水管线建设、电缆、电气管线的分布,在不影响地面空间的前提下,还可有效缩短路线距离,不影响地面建筑,推进了城市立体空间的利用,提高了城市综合防灾害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的抗摧毁能力,不仅抗震、抗风化腐蚀,还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保障提供了巨大的保障作用,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对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创建宜居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宾川县位于景色异人的云南省西部,宾川县是云南省唯一一家国家级园林城市。在对宾川县的建设上,加大了投入的力度,宾川县政府尤其重视地下管网的普查与建设工作。然而,宾川县地下管线由于老化陈旧等问题,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如路面塌陷、雨天内涝等现象。为了改善宾川县地下管线的现状,达到加快城市建设,打造宜居的优美宾川的目的,宾川县政府依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 相关精神和要求,对宾川县的地下管线进行普查与规划,并建立起管理信息系统。2016年,宾川县政府提出了地下管线普查与建设的综合规划方案,并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地下管线的普查、改造与重建。
在州政府的大力推进下,宾川县人民政府和权属单位,建立起了完善的城市管线综合管理系统,加快管线普查速度,落实城市管线的重建与改造工作。针对改建过程中管线网错综复杂、涉及的部门多等现状,进行了管线详细情况的摸底工作,采取了信息搜集、建设综合管廊、政府投入、健全机制等办法; 面对地下管线的资料不全、缺少长期规划、地下管线施工不规范等现状,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对老旧城区与新城区的管线改造与建设力度,争取多个部门配合,全面开展地下管线的改造与建设工作,并确保建立起完善的地下管线体系。诸多措施,使宾川县长期存在的地下管道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宾川地下管道建设的工作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二、 宾川县地下管线存在的问题
宾川县原有地下管线,由于建设时间久远,缺乏长远规划,在施工与设计上出现了错综复杂的现象,并且相互之间由于各类管线的密集程度,使给排水管网、燃气管线、电力管线等各类管线交错分布,增加了安全隐患。宾川县为改善这种现状,对地下管线采取了综合规划并进行长期、深入的改造共工作,然而,由于地下管网年久失修、交错复杂等情况,地下管网的建设中遇到不少十分棘手的问题,主要从这样几方面体现出来:
1.搜集资料的实际工作量巨大
我们宾川县地下管线的普查范围遍布县区,北至全球通公司、南至支干道路,东到白塔路、西至太和路段。地下管线包括的类型极其丰富,有给排水管线、燃气管线、电力管线、通信管线、路灯监控等管线、交通信号管线等等,其中油气管线不在整改范围以内。为了更好的对地下管线进行整改,事先对宾川县地下管线的现状进行摸底调查,对管线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办法是通过对存在的使用中的管线进行摸底调进,对管线的各权属单位责令提供CAD图纸以及纸质图,包括管线的设计、施工图、竣工图等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并对各类管线采取测量的办法,对地下管线的走向、埋设点进行坐标测量,精度误差不得超过±5cm,高程测量误差不得超过±3cm,从而掌握各类管线的第一手资料。虽然具备各种管线的第一手资料,但是在探测上工程量也十分巨大,需要分门别类对各种管线分别进行探测。
2.管线老化陈旧,影响建设
经过对不同的管线的检测、探查后,部分管线存在老旧现象,且各别的管线如给排水管线中,个别排水管线的接头处出现渗漏现象,给改造工程带来难度。在对地下管线进行调查过程中,地下管线在建设上,由于缺乏规划与指导,管网的普及率低,管道破损,且部分管线出现严重腐蚀现象,布局十分混乱。尤其是给排水管线,降低了供水保障率,排水也出现了渗漏问题。在老城区以内,各类管网的老化陈旧程度要高于新城区,且管网的覆盖率也不高,雨天或地表水过多时无法及时排涝,排水系统十分不完善。其他管线的质量上,也存在老旧腐蚀情况,且杂乱无章,例如电信局的管线规划,在局部路段上存有交叉情况,管线运行的安全性能受一影响。在如各类管线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重复开挖,从而影响了市容市貌,我们宾川县新、老城区,均集中了大量的人员,属于密集区域,进行管网改造上严重影响城市容貌,并对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在管网改造工程上困难重重。
3.政府投入成本过高、机制不健全
各类管线的重新改建工程量巨大,工程每公里投资平均高达4000多万元,如进行宾川县内的管线全部新建与改建,则总投资额巨大,且资金来源单一,依靠财政拔款,使政府压力越来越大。建设管理机制还不完善,管线的更换工程,主要由政府牵头进行规划,政府进行监督,并由授权公司进行施工,所以分层管理较有困难。
三、宾川县地下管线建设举措
为了更好的完成宾川县地下管线的改建工程,采取对工程分步改造的办法,对旧城进行改造,对新城区地下管线进行建设。针对实际问题,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建设综合管廊解决管线错综复杂的问题
宾川县新建项目,在2018年启动了综合管廊(如下图所示)建设2km,其他综合管廊工程长度超过2000m,主要采取的办法是在道路中央的绿化带以下、非机动车行驶带以下进行施工,主要容纳电力、电缆、给水管线、弱电线路等,综合管廊断面尺寸为3m*3m,并且稳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工程。在施工管理上,应用专业的技术人员,并采取经营项目化策略,招聘专业的技术人员,来确保工程的安全、有稳步改建。发挥地下综合管廊的经济效益,并加强管理办法的制定与实施,采取监督管理机制,来加强对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其中对涉及到其他部门的工程,争取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虽然具有一定的难度,并难以高效、全面完成建设施工,并且管理机制也难以落实,但是加强管理手段,加强制度的落实,对各部门间的配合分步实施,对不同的管网改建过程中统筹安排并分步实施,使综合管廊能够更好的容纳各类管线的敷设施工,并做好空间预留工作,为各项管线的增加线路留足空间。对施工采取合理化施工,在各类管网的开挖施工中,避免道路的重复开挖施工,在各类管线重叠地段,加以合理预设,避免重复投资现象发生。
2.创新机制,吸引投资
管线的施工管理机制要不断完善,依据宾川县目前的管线实际情况,对施工管网改造工程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的建设,应用先进的动作市场化管理办法,科学管理,使旧网改造工程顺利实施。管线的改建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可通过吸引民间投资的办法,多方筹措资金,从而汇聚更多的建设合力,共同来打造管线的建设新局面。宾川县在管线的融资与投资上,加强部门融资投资工作,加强与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针对不同部门,采取定价收费的办法,来进行管线的运营与管理,并采取市场化的管理模式,来加大融资力度。例如通信部门、供电部门、供水部门等各部门间,加大自身投资的力度,并采取收费或市场化经营的模式,使资金注入到改造施工工程中。在管理上还要避免多头管理的现象,并对权责进行明确划分,尤其是对各部门间旧网改造工程的责任划分上要细致、明确。由于管线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各职能部门间要相互协调好,避免施工设施的维护问题出现相互推诿现象,也避免信息动态随时更新与共建共享。
3.加大投入,提升市政设施改造及维护力度
宾川县在市政管线设施的建设上,加大投入力度,共投入1172万元实施绿化、照明、道路、排水等市政设施改造及维护工程,共计59个,这对我们宾川县地下管线的建设是一项良好举措。尤其是宾川县的地下给排水设施的改善,加强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增强了清淤疏浚等工作,使给排水设备设施的排洪泄洪能力得到提升,污水的排污处理能力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
地下管线的建设,城市照明及路灯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城区亮化工程得到推进,实现了城区亮化工程的全面覆盖,通过地下管线的改造,实现了全城区路灯设施完好率达95%以上。燃气供应做为地下管线建设中的一项工程,在地下管线改造建设中,对全城区的燃气管线进行了不定期检查,共对5.8公里燃气管理、1个燃气充装站和10个燃气销售点进行了安全检查,实现了安全事故“0”目标。在燃气管线上,投资近2700万元建设了高压管道18.25公里,又建设了中压管道4公里,极大的提升了宾川县的宜居性,改善了居住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
四、结束语
宾川县地下管线,存在着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管线的跑、冒、漏等问题,既影响居民居家生活,又影响市容,更影响城市建设。在宾川县政府的改革举措下,加大了投资力度,下大力气,为宾川县城的建设创造了条件。在地下管线的建设与管理上,建立起宏观指导,政府抓监督、人民负总责的办法,来进行了责任制度的落实。对地下管线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点名督办的办法,推动管线建设工程。同时建立起组织架构、法律制度、政府管理办法,使宾川县地下管线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精细化、市场化、法制化,充分发挥媒体宣传的作用,完善企业与政府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管理体系,使地下管线的建设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郭永晨.基于市政施工中地下管线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居业. 2019(12)
[2] 阮倩.地下管线测绘质量评价指标研究[J].建筑与预算. 2019(06)
[3] 何倩等.建立健全地下管线动态更新和共享机制研究[J].中华建设. 2019(05)
[4] 唐金云.施工中地下管线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智能城市. 2019(15)
[5] 李健祥.某项目地下管线切改方案探讨与实践[J].住宅与房地产. 20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