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0/5/27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月第3期   作者:杨晓云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力改革的新形式以及近些年湖南省电力供应紧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力改革的新形式以及近些年湖南省电力供应紧张的新局面,现代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将为电力安全生产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现代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认为湖南省电力安全管理工作应结合现代化的手段提高电力安全教育培训质量、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并进一步提高预防手段、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电力安全样本管理体系。
        关键词:电力;安全管理;神经网络
        1、提高电力安全教育培训质量
        安全教育培训是提高电力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高企业整体安全生产与管理水平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一个现代化的电力企业,需要是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全面提高。针对性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同时,更需要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网络时代为安全管理提供了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安全生产信息,在培训工作中可以通过教学、巡回展览和交流活动等形式,向培训对象提供电力系统的最新安全生产动态、安全管理知识、安全技术方面的知识。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积极创造条件,如多媒体电化教室、110kV教学变、10~220kV模拟输电线路等设施。
        有了现代电力信息系统,大量的实际电力安全事故范例为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平台,但在培训工作中更要注意师资队伍的建设。湖南省应建立安全专家数据库,在尽可能利用省内专家结合省内实情进行安全教育,或通过集中培训或通过电力安全网站建设提供培训平台,同时可以积极邀请全国安全专家加入安全网络教育培训平台建设,为全省电力员工提供更广阔的安全培训环境,更有力于提高培训质量。
        2、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并进一步提高预防手段
        任何安全事故的发展一般要经历潜伏、渐进、临界和突变这4个阶段。从微观行为学上来看这是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因此只要在临界状态之前发现了问题,就能阻止事故的发生。基于此事故预防学一直都是电力工作者们长期研究的核心内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也是每个电力企业长期坚持的工作方针。特别是省内新上工程如600MW超临界机组,脱硫脱硝工程以及今后的新工程如核电等,更加要求继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进一步提高预防手段。
        危险点分析和预控制技术是预防事故的技术手段之一。由于危险点分析对象一般包括人、物和环境,所以从广义安全理论上来看在电力企业中每个岗位都存在危险点。因此危险点应定位到每个工作岗位和每个具体作业项目,使每个作业人员都清楚工作步骤中哪里会出现何种危险、如何防范,并有针对性的对作业人员进行现场演示和操作训练,真正达到运用危险点定位分析及预控技术来规范作业程序,切实保证“零事故率”目标的实现。安全性评价工作(简称安评)是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方法,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通过对系统危险性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确认系统发生危险可能性及严重程度,提出必要措施,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它是企业采取超前控制措施的重要方法之一。实践证明:安评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电厂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进一步夯实了各单位的安全生产基础。安评工作在坚持“真实性、实时性、全面性、务实性”等基础上应结合现代信息手段做好3点工作:第一,完善专家评估体系。不仅应建立企业内部自身的专家评估工作体系,结合自身的情况对企业进行自主评价并结合实际情况及时整改,同时应建立上一级部门的专家评估工作组,建立不同专业专家评估组,对各电力企业进行安评和复查工作。第二,建立安评信息体系。网络数据库的发展为安评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应建立全省安评工作网络数据库并及时更新,为各电力企业建立自身的安评信息体系提供指导。第三,完善安评工作的落实和稽查体系。

在安评工作中固然能实事求是的发现问题,但对于能否落实整改工作又是一项重要任务。所以在落实过程中必须实行有效的管理和现场安全稽查。建立起安全生产责任制,通过明确企业中各部门、各岗位、各个人在整改中的安全责任,同时在安全稽查工作中可以相应建立稽查体系,为落实整改工作打好基础。
        3、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建立电力安全样本管理体系
        任何电力事故的发生,都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事故发生的原因往往是方方面面的多种因素的叠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错综复杂性为事故危险点分析和预控制工作以及事故后分析评估工作都带来了相应的困难。现代安全管理学认为系统安全是电力安全的根本保障,因此建立良好的电力安全系统是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但建立完善的电力安全系统并非易事,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努力。实际上省内电力企业众多,每个电力企业都在建立和完善本企业的电力安全系统,很多工作大同小异,因此建立具有自身完善功能的标准样本安全管理体系,不仅能为各电力企业减轻部分的重复工作,而且有利于各企业电力安全系统的更新完善,
        同时也为监督和评价工作提供了方便。人工神经网络理论〔3〕的发展为建立样本管理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人工神经网络是由大量模拟生物神经元的人工神经元组连接而成的神经网络。通过输入信号在不同的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信号处理,获得输出。它是建立在数据库理论基础上将多样数据进行单元化处理的非线性系统。该系统具有从大量的知识样本中,通过学习提取出有效的知识和规则,对自身不断完善、发展和创新。误差反向传播(简称BP)算法训练的BP网络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人工神经网络,该网络通常用一个3层结构完成任意的n维到m维的映射。BP算法通过对神经元计算得到的输出和样本值进行了误差分析,不断反复修正神经网络中的各神经元耦合的权值。通过误差极限逼近,得到最佳的神经网络系统。并且该系统能通过数据库更新,进行自身的学习调整,及时达到最佳状态。神经网络系统因为具有良好的学习特性和自身完善能力,近些年来为各行业中错综复杂的难题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随着现代电力信息系统的发展,在电力行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为煤质分析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分析方法;为燃煤锅炉降低NOx排放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技术方案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常常包括计划(安全教育、安全培训等)、安全工作实施、安全性评价和安全检查、监督等工作体系,在每个工作体系中又有很多的环节,从人工神经学上分析,每个子体系相当于一个神经元(即节点),对于每个子体系对整个体系的影响我们可以根据数据库进行专家评估进行赋以权值,通过神经网络的自身学习功能对赋值不断调整,得到最佳的影响因子,安全管理工作者就可以通过影响因子对整个体系进行深层了解。比如在危险点分析和预控制技术应用中,一个事故的潜在危险点很多,通过人工神经网络的建立,不仅可以将每个危险点纳入网络数据库中,而且建立起每个危险点对事故发生的影响因子,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更加客观地调整工作重点,对最大影响因子的危险点优先采取措施。随着设备和管理的更新,危险点中影响因子不断变化,往往实际工作中在判断方面的固定思维限制了工作的开展,但通过神经网络提供的客观量化值就可以解决问题。
        4、结论
        安全管理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僵化的。要使安全管理工作走向良性循环必须对管理工作各体系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为顺应发展和电力改革的新形式,积极探索和建立现代化的安全生产管理方式和管理机制,才能全面实现对安全生产的预控,使安全生产达到安全受控状态。通过对现代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几点思考,笔者认为安全管理工作中应结合现代化的手段提高电力安全培训质量、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并进一步提高预防手段、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建立起电力安全样本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开碧,申晓留,李哲,等.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方法的研究[J].黑龙江电力,2012,34(4):288-2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