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智能安防技术促智能建筑发展

发表时间:2020/5/27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月3期   作者:宋传贵 张晓明 李银磊
[导读] 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的智能建筑发展十分迅速
         摘要: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的智能建筑发展十分迅速,智能建筑的发展和人们的实际生活需求是相匹配的,在近年来智能安防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智能建筑才得以广泛适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本文基于此,对智能安防技术的发展情况做了介绍,希望能够为相关的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智能安防技术;智能建筑
一、智能建筑安防管理平台的具体要求
         1.1进行智能建筑安防管理平台的模块化设计
         在进行智能建筑安防管理平台的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智能建筑的实际需求,对于项目的功能模块进行相应的组合和优化,从根源上建立一个符合用户需求的安防平台。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安防管理平台进行相应的扩展,使之和互联网、物联网以及数据化技术有效融合,实现以上技术在管理平台的充分运用。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安防管理平台的建设时,需要采用开放式的架构,借助该种结构来对智能建筑所应用的多个厂家的设备进行兼容,从而建立其一个统一化、标准化的行业规范,确保在整个安防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实现安防管理平台的模块化设计。上述的标准不仅在视频监控方面适用,同时也适应于智能建筑的所有安防领域以及安防系统的子系统上。
         1.2从根本上实现安防系统的联动
         现阶段,我国智能建筑的安防子系统通常是相互独立的,这对安防质量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对现阶段智能建筑多个安防子系统相互独立的问题进行解决,从根本上建立起一个与之相对应的集成模式,确保智能建筑内的多个安防子系统工作一体化,并且实现门禁、可视对讲机等相关系统的互联。
         1.3对所有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并对其进行一体化监督
         在进行智能建筑安防系统的建设时,需要针对多个方面的组织管理、监控角色分配、用户管理、信息查询以及用户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统一化的管理,确保智能安防多个系统运行标准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同时,在监管方面需要采用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为多个子系统提供统一的监控管理服务。
         1.4提升智能化分析的水准
         在进行智能建筑安防管理平台的建设时,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化技术,尤其是电子地图、实时监控等多种相关手段,这样能够确保安防监控工作能够更加直观、简便的进行,同时,在多种手段同时应用后,使得安防效果也更加直观。现阶段,人们在日常生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通过对海量的前端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然后借助安防管理平台的职能分析功能,能够对相关的数据进行高质量的分析,然后将安全管理措施在每个安防过程中进行体现,包括事先预防、事中处理以及事后取证等整个安防过程的全过程。同时,要将更加具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表进行提取,使得所提取的信息的价值利用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1.5安防管理平台的发展方向
         从本质上来说,通过对当前智能建筑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未来智能建筑安防管理平台的建设需要注重集成、融合以及智能化,因此未来安防管理平台的建设需要以此作为基础,加速建立完善的行业技术标准,并且在实际进行应用时确保制定的标准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然后将制定的标准作为发展指南,建立起与发展智能相匹配的安防系统,从根本上提升安防系统质量,使得安防系统的更加具有活力和效率,从根本上提升安防管理平台的信息共享程度。
二、智能建筑安防管理平台需要具备的防线内容
         2.1第一道防线要立足于建筑物外围
         针对智能建筑,四周需要进行隔离,在智能建筑的出入口需要建立统一的管理通道,周边的隔离区需要采用传统的防护措施和现代化防护措施相结合的办法,针对现阶段常见的周边防卫报警采用智能化的分析,尤其是针对非法停车、随意穿越的违规问题需要进行及时的监控和解决。在进行出入口的管理时,借助监控录像来对车牌进行抓拍以及识别,从而实现对车辆出入的控制。
         2.2第二道防线要针对建筑外围的车辆和行人进行管理
         在进行第二道防线管理工作的布置时,需要针对特殊区域实施重点放空,从根本上对安全问题进行预防,确保智能建筑园区内的车辆能够正常运行,保证道路秩序良好。针对人员聚集、在街道乱跑的地面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反映和报警,并对智能建筑内的重点区域进行智能化分析,从根本上杜绝非法入侵等非法违规行为。
         2.3第三道防线要针对门禁权限进行管理
         在智能建筑的入口,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增设门禁管理功能,从而实现对建筑出入人员的监督和控制。同时,借助门禁系统,还能够对智能建筑内部人员的考勤值班以及巡视等相关业务进行管理,并且建立建筑内人流统计表。
         2.4第四道防线要针对建筑内部进行区域性监控
         第四道防线,顾名思义就是要对建筑内部的各个区域进行监控,监控的重点区域在建筑内部的大厅、电梯以及局部区域,并且对人物的面部特征以及行为特征进行监督和分析,记录建筑内部人员的细节。
         2.5第五道防线是针对财务中心以及控制中心等建筑核心区域
         对于进出智能建筑人员的面部特征以及行为特征进行监控,并将其进行记录,尤其是针对机密层级特别高的地区需要相应的增加安防力度,并将其和门禁系统有效结合起来,然后利用职能分析来对建筑重点区域进行检测。
三、结语
         综合全文,在当前智能建筑如火如荼发展过程中,通过应用先进的智能安防技术能够有效保障建筑的安全性,从而满足人们实际的客观需求,为人们顺利的开展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针对当前安防管理系统的防线部署,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并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进一步提升智能安防技术的水准。
参考文献:
[1]潘智淳.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运用[J].通信电源技术,2020,37(03):244-245.
[2]肖艳.安防家居智能锁  铁将军把门守护神[J].中国安防,2020(Z1):81-85.
[3]康杰.人工智能技术在安全领域的应用与风险[J].科技传播,2020,12(01):131-132+191.
[4]张天睿.探究智能安防技术促智能建筑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13):136-137.
[5]王俊卿.智能安防技术促智能建筑发展[J].中国安防,2018(20):45-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