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病理诊断

发表时间:2020/5/26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7期   作者:郭维
[导读] 小丽今年25岁,前几天突然发现乳头溢液,还没生育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于是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小丽今年25岁,前几天突然发现乳头溢液,还没生育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于是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这是什么疾病?如何进行病理诊断?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项目?下面对此进行简单论述。
1.什么是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女性乳腺中有15~20个乳腺导管,开口在乳头上。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英文缩写是IDPN,发生在导管上皮,发病率在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之后居于第3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IDPN多见于40~50岁的产后妇女,是一种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将IDPN分为两种类型:①中央型,多发生在乳管壶腹下方约1.5cm处,即乳腺中央区乳晕下方,一般不会增加乳腺癌风险。②外周型,发生在终末导管-小叶系统,位于乳腺的周围象限,一般认为是癌前病变,癌变率为5%~12%。
2.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症状表现
        (1)乳腺肿块。肿瘤体积较小时,临床检查摸不到这些肿块。中央型乳头状瘤,能在乳晕附近摸到肿块,质地软,轻轻按压会溢液。外周型乳头状瘤,可能在乳腺周边触及肿块。
        (2)乳头溢液。乳头出现血性、浆液性溢液,可能是间断溢液,也可能是持续溢液,少数患者伴有疼痛、炎症表现。中央型乳头状瘤出现乳头溢液的概率大,外周型乳头状瘤很少出现。
3.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病理诊断方法
        乳头经常有血性溢液,或在内衣上发现血性溢液污迹;乳晕可触及肿块,按压时引出溢液,具有这些表现应考虑是IDPN。诊断时,主要使用彩超、乳管镜、乳管造影、乳头溢液细胞学涂片、针吸、手术活检等。
        (1)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术中切除肿瘤标本,及时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查,将标本放在冰冻切片机中切片,设置合理参数,固定后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使用中性树胶封片,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一项研究中,选取90例IDPN患者为对象,均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分别采用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常规石蜡切片检查。结果显示:快速冰冻法检出率为90.0%,常规石蜡法检出率为84.4%,对比无显著差异。石蜡切片检查虽然是金标准,但耗费时间长,可能贻误治疗时机。相比之下,快速冰冻法具有高效、快速的优点,一次手术操作即可完成确诊和治疗。
        (2)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患者取仰卧位,患侧上肢举过头顶,常规消毒铺斤后予以局部浸润麻醉。使用14G穿刺活检枪,刺入皮下组织,在超声引导下观察进针方向,针尖到达肿瘤边缘,激发活检枪切割肿瘤组织,同一病灶至少穿刺3针;经10%甲醛液固定后病理检查。该诊断方法适用于BI-RADS分类在3类及以上、病变最大直径在6mm以上的乳腺结节;凝血功能障碍、有严重全身基础疾病、无法耐受穿刺的患者不能采用。


4.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鉴别诊断
        IDPN的一个症状表现是乳头溢液,因此要和其他导致乳头溢液的疾病进行鉴别,主要如下:
        (1)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该疾病属于导管原位癌的范畴,发生在乳腺导管内,以血性溢液为主,多为单侧单孔溢液。临床检查时,可触及肿块在乳晕区外,质地较硬、表面粗糙、活动性差,直径通常在1cm以上,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2)乳腺导管扩张症。该疾病是慢性良性疾病,病程在数月到数年之前,随着疾病进展,乳管分泌物会刺激导管扩张,引起溢液、炎症反应。病情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触及1个或多个肿块,位于乳晕区、质地坚实,乳头回缩甚至乳腺变形,腋窝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
        (3)乳腺囊性增生症。该疾病是乳腺小叶、小导管、末梢导管高度扩张后形成囊肿,伴有其他结构不良、不典型增生。因乳腺囊性增生引起的乳头溢液,可为单侧或双侧,呈现为浆液血性,肿块位于乳腺边缘,呈现圆球形或多发性囊肿。该类患者会出现周期性疼痛,且疼痛和月经相关,在月经前疼痛加重,囊性肿块增大;月经后疼痛减轻,囊性肿块缩小。
5.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相关检查
        IDPN患者在临床诊断时,相关检查项目有:
        (1)乳管镜检查。经溢液的乳管口置入纤维乳管镜,利用电视屏幕观察上皮和管腔内的情况,酌情活检,能明确肿瘤的具体位置,提高诊断准确性。
        (2)乳腺超声检查。如果肿瘤的体积较大,经超声检查能看到扩张的导管和肿瘤影像,明确肿瘤的数量和形态特征。
        (3)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向溢液导管注入造影剂,肿瘤显示导管突然中断,呈现弧形杯口影像,管壁光滑完整,有类圆形充盈缺损,近侧导管明显扩张。但是,该方法不能直接观察导管上皮和管腔内的病变,因此许多医院不再使用,而是采用乳管镜检查。
        (4)脱落或针吸细胞学检查。采集乳头溢液标本,制成细胞学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学特征。如果能找到肿瘤细胞,就可以明确诊断;阳性率较低时可以重复进行。如果查体时能触摸到肿块,还可以针吸细胞学检查,但确诊要以石蜡切片为准。
        综上所述,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一种良性肿瘤,症状表现是乳腺肿块和乳头溢液。文章主要介绍了快速冰冻切片检查、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阐述了鉴别诊断和相关检查。希望提高女性朋友的保健意识,积极防治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