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目标任务之年。当下,目标任务已到收官之期,举世瞩目,全面胜利将具有世界性意义。
一、以党建促引领,推动脱贫攻坚双向发力
2016年以来,禄劝县委党校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深化“基层党建推进年、提升年、巩固年”活动成效,履行主责主业,聚力创新提质,坚持树魂、强责、立规、聚力、强基同步推进,坚持党的建设和脱贫攻坚双向发力,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创新提质年”工作,不断提升党的建设质量,切实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高质量脱贫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坚持学习树“魂”,突出思想引领找准方向。按照县委组织部安排部署的培训工作,积极准备,精心组织各级各类培训。分层次、分批次组织全县干部职工、扶贫人员培训,使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
(二)坚持攻坚强“责”,突出体系健全主动履职。按照“五级书记抓扶贫”要求,把抓党建作为第一政治责任,把抓扶贫作为第一政治任务,出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责任清单》《基层党建工作问责办法》,严格基层党建“周报告、月例会、季点评、年总结”机制,构建脱贫攻坚“七个体系”,落实“一岗双责”,压实县级包乡、科级包村、干部职工包户“挂包帮”责任。
(三)坚持统筹聚“力”,突出队伍建设攻坚克难。消除贫困、减小贫富差距、改善民生、奔向全面小康实现共同富裕,是全社会的共同目标,是新中国当前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党的初心和使命。当前,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原因,出现“人不可出、物不可进”局面。因此,县委党校协调各方的作用,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汇聚社会各方力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掀起脱贫攻坚人民战争,抗疫战争。县委党校组织抗疫小分队,沉到一线,因户施策,帮助贫困户务工就业,巩固产业、就业脱贫。
二、认清形式,聚焦脱贫收官之年,夯实脱贫基础
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取得最后胜利后,我们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实现全面脱贫。要杜绝脱贫攻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导致的虚假脱贫、数字脱贫。因此,我们要实实在在发动群众去就业、带领群众搞产业、帮助群众解决发展内生动力不足问题,从思想根源上脱贫,才能实现现实中脱贫。同时,狠抓干部队伍作风,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自上而下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扶贫干部有时间、有精力、有心思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去。
三、巩固脱贫成效的路径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收官之年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必须攻克脱贫攻坚的最后堡垒,补上实现全面小康的突出短板。抓民生也是抓发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应找准改善农村民生的现实着力点,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切实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提升农村教育水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的希望,也是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保障义务教育为核心,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稳步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和水平,需要在实践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乡村教育功能布局。重视农村学前教育,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加强农村特殊教育,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扩大职业教育学校在农村的招生规模,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
2.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按照省级统筹、市州调剂、县级为主的原则实施教师编制增量扩容,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建立乡村教师队伍合理流动机制,有计划安排县城学校教师到乡村支教。着力优化师范教育体系,加强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与在职培训。
3.强化对地方政府的教育督导。持续推动地方政府落实主体责任,在发展规划、财政投入、资源配置上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加大控辍保学力度,精准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资助政策,推动义务教育全覆盖。
(二)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聚焦攻克脱贫攻坚战最后堡垒,结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直接体现全面小康的水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决胜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的最大变量。要以做好百姓健康“守门人”为目标,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件实事。
1.改善乡村医疗条件。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改造提升村卫生室,形成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卫生室三级网络互动体系,搭建“互联网+健康管理”远程平台,促进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共享医疗健康信息,从整体上提高医疗救治条件。
2.充实乡村医生队伍。加强农村医务人员和基层干部培训,允许各地盘活用好基层卫生机构现有编制资源,乡镇卫生院可优先聘用符合条件的村医。加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队伍建设,做好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控。
3.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加大健康教育理念的宣传力度,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发动群众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支持农民群众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推进美丽家园建设。
(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的一项基础性兜底制度安排。化解当下致贫风险和返贫风险,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建好安全可靠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确保脱贫奔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人人享有。
1.科学设定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与方式。养老保险要实现法定人群的全覆盖,农村低保要做到应保尽保并适当提高标准。在充分考虑农村居民承受能力前提下,进一步合理划分政府与个人筹资责任,逐步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各方能力相适应的稳定筹资机制,切实提高参保面和缴费面。
2.提高社会保障服务的精准度与便利性。加强农村低保对象动态精准管理,提高低保等社会救助水平。严格把握低保相关政策要求,真正做到低保工作动态化、精确化管理。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经办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