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施工技术是影响建筑质量的直接因素,如若对建筑施工技术要点把握不准确,那么将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就以往建筑工程施工来讲,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也是与现阶段建筑施工技术要求相违背的重要体现。因此,要明确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旨在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发展
建筑行业的发展首先要得益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其次,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与安全直接影响着业主的基本利益,也决定着行业的发展方向,有必要给予工程施工中关键技术以高度重视,通过技术进步促进行业发展。
1建筑工程施工关键技术
1.1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地基施工是构成基础施工的重要因素。现阶段建筑施工主要以高层建筑为主,低层建筑数量相对较少。而对地基予以设计的过程中,桩体承力是最常采用的方式,并需要由建设人员以建筑用途和重量为依据确保桩体的合理选择。以高层建筑为例来讲,其重量级较大,因此对承力也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也是选择钻孔灌注桩结构的原因所在。桩体建设过程主要包括土层压实、灌浆填充、土壤回填等三个过程,而由于部分土层相对特殊,含水量相对较多,因此,可以借助防渗漏措施,以此使土层水分对于桩体强度的影响得到有效的降低。对这一过程来讲,要基于对施工现场环境有认真勘察的背景下来进行,对施工地降水量以及土壤含水量等有充分的了解。之后,在进行桩体建设时,针对建设地点予以定位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是确保桩体承受力能够保持在合理范围的重要保障。此外,除了上述提到的内容,地下室的设计也是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然而,地下室地基建设时与桩体建设有着明显的差异,其在建设前期需要对腐殖土等土壤予以清理,并以此为基础实施防渗漏措施和地面建设,从而使地下室建设与设计要求相吻合。
1.2防水防渗施工
防水防渗施工是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保证建筑施工性能、维护建筑基本使用年限的重要技术手段。劣质的施工原材料会引发严重的渗水,对建筑物的安全造成影响,施工中如果出现裂缝和渗水等情况,则需返工重新修整,影响建设周期。防渗漏的主要对象包括建筑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内部即楼层间的防渗漏防护,外部则指屋顶面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保护。防渗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出发:①选择高质量施工材料;②确保施工流程的规范化和专业化;③及时修补已出现裂缝的区域。总而言之,要通过原材料的创新和施工技术手段的创新两方面来做好建筑的防水防漏施工,确保建筑的质量安全。
1.3钢筋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在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钢筋施工技术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施工环节,主要包含了两个施工要点,即钢筋加工,钢筋绑扎。钢筋加工环节必须要对钢筋的生产原材料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充分保证钢筋材料的质量,满足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安全性以及耐久性要求;其次,在针对钢筋材料进行加工过程中,必须要严格依照图纸和施工现场的具体状况,准确地计算出钢筋材料的真实长度以及衔接长度,同时针对钢筋施工的工艺参数来进行有效的控制。在钢筋捆扎过程中必须要对钢筋材料的质量、形态规格以及型号等众多方面因素进行严格仔细的检查,需要依照钢筋绑扎施工的正确顺序来加以开展。在施工区范围内需要预留好施工孔洞,方便后续的钢筋施工操作。最后在进行钢筋搭接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钢筋接头位置的交错设置,针对底板钢筋进行绑扎过程中,主受力钢筋在下副受力钢筋在上,以此来有效提高整个钢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4模板施工要点
模板是工程的主要框架,分为顶、梁、柱、楼梯四大施工目标。
对于顶板,要保障其稳定性,对于下方的支撑点,要注意移动,而且要保证支撑的稳定,不会出现异常移动情况,其次是要保证钢筋的稳定性,不能对其造成影响,各层钢筋的位置应该统一,再者是要保证密闭性,灌注混凝土时不能出现漏出现象,最后是进行综合性能检查,仔细评估各个细节,保证施工阶段不会出现异常,仔细评估稳定性,若是稳定性不佳,极有可能导致返工。对于梁板,首先要保障合理性,其侧板不会出现脱落现象,其次是保证密闭性,不能出现漏浆情况,同时要做好保护措施,不能出现损坏。柱是建筑的主要承重构件,必须保证较高的性能,要有极高的精度,严格按照需求进行计算,性能只能加强,同时要保障不会出现变形。对于楼梯板,主要是保障应用强度,能够长时期应用。
1.5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主导技术,混凝土浇筑全过程直接决定着工程整体质量与安全性能,因此,施工企业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并在实际施工当中,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其一是在混凝土施工前,施工人员需要认真做好检查登记工作,检查模板的具体位置、尺寸、标高、刚度、强度等指标,并对预埋件及钢筋的数量、保护层的厚度进行逐一记录,与此同时,清除钢筋内部的油污以及模板中的杂物。其二是在混凝土振捣施工时针对梁板交界处的混凝土需要进行二次振捣,并确保振捣均匀。其三是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在浇筑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比如施工人员、浇筑设备、混凝土材料必须就位。在振捣时,遵循“分层振捣”的原则,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满足标准要求。其四是混凝土的养生时间不得小于7天,并随时监测混凝土的强度等参数指标。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发展方向
2.1节能化
随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理念的逐步深入,建筑施工关键技术也必将向着节能化方向前进。所谓关键技术的节能化,即从技术本身和其服务对象两个角度来降低技术所依赖的资源消耗量,例如施工中所使用的大型机械化设备会消耗大量的燃油,未来需发展基于清洁能源的高功率机械化设备,减少燃油燃烧所排放尾气对空气的污染;而对于技术服务对象的节能化发展,则需要从施工材料的改进、工艺技术的改进等方面入手。
2.2智能化
高新技术的发展使得建筑工程施工的自动化水平逐渐提升,而这对施工人员专业化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自动化技术与施工关键技术深度结合的同时,智能化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应用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智能化施工,即应用智能化的仪器设备完成建材的加工生产、组装搬运、现场安装建设等施工环节,同时将智能化控件安装到建筑中,打造智能化建筑工程,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便利。
3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关键技术的改革与进步、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完善以及施工方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是促进该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得力助手。为此,必须要对施工关键技术进行深入剖析,通过技术体系的建立实现对施工的全流程把握,进一步而实现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对于防水防渗施工、混凝土施工等实行精细控制与管理的施工方法,促进施工技术向节能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俞林辉,周建军.探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以及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5):83+85.
[2]王乾礼.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江西建材,2017(19):47~48.
[3]刘浩楠.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解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6):51~53.
[4]蓝岳,李波.论如何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J].住宅与房地产,2017(3):145.
[5]熊正军.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对策[J].四川水泥,2017(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