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简述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月第2期   作者: 王光耀
[导读] 新时期,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展迅速。
         摘要:新时期,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展迅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生产,乃至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容置疑。与此同时,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也存在较多的问题,甚至严重到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发展
         前言:农业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长期以来,国家和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现代化。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相对困难,仍存在诸多问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
         1.1反映国家良好的经济政策
         当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需要在各个发展领域投入大量的能源和财政资源。同时,还应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政策法规。经济政策在新农村建设中非常重要。通过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可以有效地贯彻国家政策,同时体现国家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1.2体现关注民生的服务理念
         其运行质量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很大影响。水利工程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将会影响工程的运营效益,进而影响民生服务的理念得以充分体现。
         2现阶段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水利工程建设缺乏规划
         由于缺乏规划,在项目建设完成后,项目的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当地农业生产的需求也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好像它只是名义上的。此外,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的监理制度,自然工程施工质量并不令人满意。
         2.2农民观念有待提高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农民习惯于依赖天气获取食物,并对农村地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持怀疑态度。这也显示了农民的务实态度,他们更愿意坚持传统,保持稳定。因此,农民应参与到项目中来,以促进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长期发展。
         2.3管理制度不完善
         有关部门通常会提供技术监督和服务。但是,对农民来说,常用的部分主要是配水项目,而其余部分则由农民集体使用。然而,在饮用水和供水的环节,更容易面临一些技术问题。如果有损坏,通常是不可能修复的。在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公益事业。因此,它通常承包给个体建筑商。但是,承包商不负责该部分的维护,这导致了该部分的缺乏和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的形成。另一方面,再加上项目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旧项目的维护保养不能定期进行,导致农田水利项目作为公共资源的功能无法发挥。
         2.4水利工程相关人员业务水平低
         调查发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通常由基层水利人员管理。由于部分水利职工的技术能力薄弱、专业技能水平低,以及日常工作复杂,缺乏时间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又由于自身原因,存在一定的惰性,导致无法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无法承担更多的技术工作。
         2.5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主要由国家拨付。由于许多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相对紧张,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受到很大限制。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已经设立了水利工程专项补助资金,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鼓励利用公职人员资助支持各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但由于部分农村地区资金筹措困难,不能顺利有序发展的水利工程配套建设即使启动也不能按水利工程建设,大大增加了项目管理难度。
         2.6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目前,虽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已经建立了不同的管理机构,但这些管理机构过于松散,没有像大中型农田水利工程那样专业的管理机构从事项目管理和运营。
         2.7工程配套管理设施不够完善
         我国地理环境多变,而农田有多在平原、丘陵、山丘等地形上。这一情况,导致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适用性较低。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前期不细致的实地考察方式,导致有农田水利工程的地区,仍使用的传统的大水浇灌方式,不仅出现了资源浪费,而且也影响了农业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农村劳动力开始到城镇发展,留存人员大多是老弱病残孕,所建设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不仅使用率大幅度降低,甚至还出现停止使用的情况。
         3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3.1明确水利工程管理的意义
         当前,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效率和效益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应加强项目管理。有关领导要明确认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益,根据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实际情况调整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引导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3.2积极推进监护与护理分离
         地方政府应建立一套科学的水利工程造价补偿制度,明确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具体项目和标准程序,避免出现无人对此领域感兴趣的情况。为了全面提高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必须贯彻管理与维护相分离的要求。
         3.3加强安全管理
         积极推进安全管理的发展:(1)加强对工程建设中涉及的不同主体及相关居民的宣传教育。(2)对于项目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内部资料,全面整合初步规划设计过程中涉及的施工图、招标文件、质检结果和竣工验收报告,并进行归档和回收利用,为后期项目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保障。(3)对各地小型水利设施进行登记,及时跟踪不同项目的运行情况。对于一些影响面广的重点工程,地方政府应指派专人管理,及时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
         3.4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体系
         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应建立健全权责分配制度和管理机制,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困难,要根据权责划分的结果追究责任,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提高管理水平的工作。
         3.5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资金投入,是实现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手段。第一,对已修建好,因年久失修、使用频率较高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资金投入,完善相关设备设施。第二,提高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与福利,鼓励并引进优秀人才参与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第三,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和体系,以资金保证水利工程的日常运转、维护和宣传。
         3.6尽快改变观念,要求全民参与
         首先,农田水利工程的重点将尽快转移到项目管理上,通过管理寻求更高的效益,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如何动员不同层次的人员积极参与,构建多元化、多渠道的项目投融资体系,是今后改革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这方面,地方政府必须加强引导,给予大力支持,进行后续监督,并提供良好的服务。农田水利工程要严格遵循"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的基本原则,大规模吸收社会资金,大力调动农民和不同社会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7完善工程配套设施
         做好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就必须完善工程配套设施建设。设备设施是管理人员在开展管理工作的首要条件,缺少相应的硬件设备,管理工作进行就十分艰难。工程配套设备设施的完善,第一,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水利工程管理经验,并以本地区实际情况为载体,进行适当的升级和补充。第二,原有老旧设备采取维护和升级的方式,无法继续的设备设施则进行更换,再做好日常养护工作。
         4结语
         总之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作物灌溉工作是整个种植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种作物在种植过程中都有自身的灌溉需求,因而保障科学的作物灌溉是保障农业生产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实现科学灌溉工作的过程中,除了了解作物自身的水量需求,最重要的就是具备完善的水利工程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灌溉工作能够科学有效地开展,因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在近年来受到重点关注。
         参考文献
         [1]薛娟,刘艺轩,史绍荭,朱德顺.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建议[J].科技风,2019(15):175.
         [2]荆建春.浅谈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J].农民致富之友,2019(09):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