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建设过程中,需要多次开展材料质量检测工作,以便使材料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材料质量检测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受到影响。想要加强材料质量控制,还要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因此,还应加强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与控制研究,从而为检测工作的科学开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建筑材料;质检;技术方法
一、建筑材料质检概念
建筑材料的质检工作是:以国家建筑材料质检相关标准与规范为参考,进行工程的建设时所采用的各种材料应符合相关的标准,不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材料进行检测的单位应当严格遵守检测规范,采取科学的技术方法对材料展开检测工作,质检报告书所得的结果应该与国家规范的检测技术标准进行对照,这就是建筑材料的质检工作。
二、我国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现状
第一个,由于我国的基建工作通过学习与改进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但不足之处在于质检技术存在一定的不足,未能满足动态市场的需求。因为市场的各要素是会改变的,是动态的,在某种情况下,不能规范地按照相关的文件进行材料的质量检测。第二个,相关的材料检测机构并非是单独的个体,多是由更高级别的机构进行管理,这无形中形成了一种管理束缚。即是说,建筑材料的质检机构仍从属于行政体制行列,不具有企业的性质,这就导致质检机构在人力资源、经济方面受限于其高层的管理,不能够及时地依据市场的风向标进行其运行结构的更新及优化,具有滞后性质。
三、建筑材料质检技术与方法
1、规范检测流程
在检测前,需要加强人员培训,确保人员掌握材料检测关键步骤,把握检测要点。推行责任制,将材料质量检测责任落实到个人头上,能够督促人员规范作业。作为检验机构,还应定期和不定期的开展检查,确认人员是否存在违反操作规范的行为。针对检测出现的问题,需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将检查结果与人员绩效工资挂钩,能够使人员行为得到有效约束。实际建筑材料种类繁多,需要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检测。为提高人员检测水平,还应为人员提供更多实践学习机会,以便使人员在检测方法运用上积累丰富经验,从而根据检测需求和材料质量控制要求进行方法的合理选用。在人员培训中,还应确保人员能够掌握各种建筑材料的特点,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实现质量检测模块优化。作为施工企业,还应对使用的材料进行全部建档,对材料实施流程化管理,继而通过加强材料跟踪检验使材料质量检测工作得到规范。
2、做好检测准备
在实施材料质量检测操作之前,还应做好准备工作,避免检测结果受到设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针对检测使用的各种仪器设备,需要实施开机检验,确认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能够满足材料质量检测要求。实际检测仪器设备需要随着技术的发展得到不断更新,才能满足材料检测的新要求。但为控制成本,部分检测机构仪器设备未能得到及时更新,容易出现性能低问题。针对这类设备,除了定期维护和检修外,还应加强检核与测定,使设备基本性能得到保证,以免因设备精度低而影响检测结果。此外,检测前应该对外部环境条件进行确认,保证达到检测标准。如在针对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开展拉伸试验之前,还应对环境温度进行确认,将温度控制在25℃~28℃范围内。按照材料具体检测要求,人员应当对环境温、湿度等各项参数进行一一确认,并确保环境中无振动源、电磁源等干扰物,继而使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可靠性得到保证。为保证建筑材料质量检测过程公开、公正,还要提前在现场完成监控设备安装,确保检测全过程能够得到记录。
3、强化过程控制
材料质量检测需要花费一定时间,整个过程都应加强各项因素的控制,以免检测结果受到影响。从材料取样开始,人员应根据材料规格、类型等基本信息加强统一划分,做到科学选择样本,做到分批次、分部位随机抽取,并做到分别检验。根据材料规模,可以确定样本数量。一般的情况下,规模越大取样越多,以便使样本选择体现代表性和随机性特征。取样期间应保证样品完整,避免遭受破坏或发生污染。如对水溶性材料进行取样,需要先均匀搅拌,然后用无污染、干燥的容器进行密封存放。在整个检测操作中,同样应加强环境条件控制。针对同组样品和对照组样品实施检测,还应保证环境温、湿度等条件相同,以免造成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变化。检测操作还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在检测时做到规范编号,落实相关操作要求。针对得到的检测结果,还应加强分析与处理。在相同批次样本检测结果偏差较大时,做到全面分析原因,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并通过多次实验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4、控制检测环境温湿度与加荷速度
首先检测建筑材料质量期间,环境温度、湿度对于材料质量检测结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检测人员未对这两个环境因素加以控制,易导致检测试验项目检测结果的不准确,所以在检测相关建筑材料期间,需要检测人员对于环境温湿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确保试验结果精准。例如检测水泥材料时,检测人员需要依据《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中关于水泥试验环境所作的要求,完成水泥试验项目的质检工作,具体而言进行水泥试体成型时需要环境温度控制在20℃左右,气温上下差不可超过2℃,环境湿度则需要在50%以上,将水泥试体置于养护箱内进行养护期间,要求箱体湿度在90%以上,温度处于19~21℃之间,若将试体置于水中养护时要求水温同试体养护箱的温度一致,如果试验期间温度控制效果不良,会导致水泥在温度过高、过低情况下的凝结速度快、缓慢的情况发生,若环境温度为0℃及零下时,水泥凝结硬化作用会直接停止,如果水泥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下会导致水泥质量性能受破坏的问题出现。
其次是加荷速度。检测建筑材料过程中,需要通过加荷速度试验给予材料一定的荷载,以此便于检测人员把握材料是否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但是由于不同材料项目进行荷载增加处理时的加荷速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需要检测人员对于加荷速度作以有效的控制,以便建材检测结果准确。例如检测人员检测混凝土材料质量期间,需要给予其匀速加荷处理,并且要依据混凝土材料等级的差异,进行材料加荷速度的合理控制,其中混凝土强度等级处于C30以下时,要求每秒钟的加荷速度控制在0.3MPa以上、0.5MPa以下,若强度等级在C30或以上、不超过C60时,每秒的加荷速度在0.5MPa之上、0.8MPa之下,若等级在C60之上,提示加荷速度每秒钟需要处于0.8~1.0MPa的范围内,所以检测人员需要基于以上标准开展混凝土材料加荷速度试验,不可出现随意调整加荷速度的情况,以免出现加荷速度过快情况下的材料变形及严重破坏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在持续发展中,城市建设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建筑基础设施材料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进程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和单位应当不断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使用先进的质量检测技术与手段,进行质量检测工作的技术科研开发,提高技术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保持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机构在管理体制上的独立性,避免让不合理的建筑材料被应用于建设项目工程施工中,为国内建设工程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于春霞.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过程中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山西建筑,2017,43(18):93-94.
[2]刘绪.加强建筑材料检测方法的思考与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7):3942~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