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一些先进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得到了推广与应用,其中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的实现能源的节约,降低住宅建筑的施工成本,缩短工期,有效的实现住宅建筑的经济效益。本文首先分析了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的优势,然后重点研究了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要点,最后提出了优化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
1、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的优势
1.1节约资源
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中所采用的预制外墙板技术,可以在大量的减少外墙模板使用数量,其所应用的叠合板阳台也能够减少木材及钢材的使用量,并可达到节约40%左右木材使用量的优良效果。同时由于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节约了建筑材料的使用数量,直接的降低了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量,减少了废弃物处理费用等,节约了工程资金。混凝土装配工住宅建筑在实际的施工中所使用的预制件为工厂化加工所得,耗材使用量相对较少,同时在建筑施工中现浇混凝土结构强噪音作业时问相比于传统的混凝土施工时问大量减少,减轻了对建筑地居民的噪声影响,也使得混凝土施工中产生的废水等有害物质减少,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1.2缩短工期
传统住宅建筑在主体结构封顶后,需要用1到2个月的时间去进行窗洞剔凿、防水处理、副框收口等工作,而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中在预制外墙板时就预留了墙面安装外窗用时要用的木砖,当主体结构封顶后便可以立即实现外围封闭,比传统建筑施工外围封闭时间节省了将近2个月,并且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还为提前插入室内砌筑及建筑装饰工程创造有利的条件;传统建筑施工中,外墙装修、粘贴保温材料、抹抗裂砂浆等工序约需要2一3个月,而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预制外墙和预制飘窗时候就同时预制完成了保温层及装饰层,使建筑外装修时间整整缩短3个月。
1.3降低成本
传统住宅建筑施工通常需要把所有的施工材料输送至施工现场,在施工现场制作住宅构件。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则是以非常直接的方式把施工构件输送至施工现场当中,通过机械化生产来制造构件,从而促使施工成本得到极为显著的降低,同时使得施工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为建筑施工企业创造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
1.4保障性能
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的运用可促使建筑构件的制造精准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将有可能形成的误差减少到最低的程度,使得建筑物的质量得到强有力的技术保证。众所周知,住宅建筑构件的精准性能够促使组装效率得到显著地提升、同时减少组装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但是,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运用可以确保住宅性能更加完善,使得住宅服务年限大大延长。
2、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2.1台座磨具制作
一般而言,台座主要有两种类型,即混凝土台座、钢台座,无论哪种台座都要确保其表面平整光滑;2米范围内的台座,其表面一定要平整,而且误差应当控制在2毫米范围之内。对于磨具而言,其刚度以及稳定性要求比较高,主要是用以抵抗混凝土施工浇筑过程中的冲击力,避免因蒸汽而产生的变形后者膨胀,总之以施工便捷为基本原则,满足预制构件预留孔、预埋构建定位以及插筋要求。在设计磨具时,一定要确保其符合生产工艺以及周转次数要求。
2.2混凝土施工作业
对于预制构件而言,其浇筑与先浇筑结构非常类似,振动台振捣方式和符合预制构件的特点,振动台主要适用于中小型预制构件和使用专用磨具生产的预制构件,相比而言预制构件的尺寸比较小,在进行振捣时要选择小型振捣棒进行辅助振捣,并适当增加振捣时间,预制构件的振捣要有一定的密实性,而且振捣方式选择时,需考虑磨具稳定性。
在此过程中,建议采用平卧重叠法制作预制构件,当混凝土结构强度达到5.0MPa以后,再对上层混凝土进行浇筑。在上层、下层构件之间,一定要采用有效的隔离措施,必要时要采用隔离剂。清水混凝土涂装过程中,选用专业脱模剂,如果采用的是油性脱模剂,则混凝土表面就会相对暗一些,对环境也会造成污染;预制构件脱模过程中,应当选用无污染的脱模剂。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建议布设三道振捣,即混凝土坡脚处、混凝土坡中间以及混凝土坡顶位置。上述三道振捣之间应当相互配合,保证振捣能够对整个坡面进行有效的覆盖。实践中,采用振捣棒进行振捣时,一定要注意振捣棒的插深、时间,振捣棒一定要快插、慢拔,混凝土面泛浆时为宜。当振捣密实以后,初凝之前应当严格按照标高控制点来找平,而且在混凝土的表面要用刮杠将其刮平,撒上5至25毫米厚的碎石,在终凝之前要将其搓平。
2.3管线敷设
在预埋铺设过程中,管线的布设一定要安全、可靠,而且还要采取有效的固定措施,使之能够从板件中部位置穿越,最大限度地避免立体交叉穿越。在交叉布线位置,建议采用线盒,并在多根线管集、散位置,采用放射形方式进行布设,坚决杜绝采用紧密平行排列方式,以保证线管底部位置的混凝土能够顺利浇筑、振捣密实。
2.4混凝土施工养护
在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屋面施工养护时,屋面板表体相对较大,在高处位置容易加快水分的流失,以致于混凝土浇筑早期容易失水。收在混凝土表面压平以后,需洒水养护,然后再覆盖塑料薄膜,并在塑料薄膜上层覆盖适当的保温材料;无法连续覆盖处,比如墙柱插筋、钢柱等位置,建议用麻袋、挂设塞聚苯板的方式进行保温保湿,以免出现“冷桥”问题。当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方可拆模,如果拆模过早,则构件在施加的重力荷载影响下,可能会产生受力裂缝病害。
3、优化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措施
3.1增加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的资金投入
目前国外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得到了很好地运用和发展,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这就充分地表明了该技术所具有优势及可行性。结合实践来看,对每一项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来说,资金地投入都是确保其更好运用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通过加强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可以在确保材料质量、设备完善以及支持技术进一步研发情况下推动其实现更好地运用和发展。
3.2做好企业之间充分交流、整合技术资源
企业之间应该加强交流和合作,对于各自掌握的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多交流、多探讨,取长补短,努力形成完善的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做到技术资源共享。不同建筑企业的技术人员也应当加强合作,加强技术研发,根据现行的技术缺点,对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根据施工条件进行优化设计和改进,努力提升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的施工效果和可行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我国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广泛应用,不仅从根本上缩短了房屋工程建筑的施工周期,节约了建筑材料的用量,同时也实现了施工现场和周边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为我国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对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的分析,结合住宅建筑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对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进行应用,推到住宅建筑施工水平的提升,实现住宅建筑施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郭文龙.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优势[J].建材与装饰,2019,(34):42-43.
[2]黄新亮.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的施工技术[J].房地产导刊,2019,(30):69.
[3]杨恩泽.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19,(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