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土地资源愈加紧张,超高层建筑愈发增多,但其工程规模大,施工难度高,给建筑施工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对超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的特点、风险管理的相关因素及产生的影响以及超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施工阶段;风险管理
1 超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的特点
1.1 工程规模大,交叉施工要求高
超高层建筑体量巨大,施工的总体规划,总体施工部署、流程和施工区域划分需要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要求很高。同时,多数情况下,工程地处市中心地带,施工现场周围环境复杂,立体交叉施工涉及的专业和区域众多,环境保护和安全防护要求高,难度大。
1.2 深基坑施工难度大
超高层建筑工程为了结构稳定和开发地下空间的需要,基础埋置都比较深,基坑开挖深度达20m,有些甚至达30m。地下室建筑面积相应比较大,深基坑施工周期长,施工风险巨大。地下室土方开挖阶段,遇上止水帷幕大面积漏水,则土方不能按照常规进行开挖,同时,深基坑中坑部位工程桩侧壁管涌流沙等工程施工中最难克服的困难,都会成为超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的难点。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还要考虑争取工期和节省模板等周转材料的关键技术措施和创新要求。
1.3 专业施工内容众多
超高层建筑功能繁多,系统复杂,专业施工内容众多。钢结构加工、幕墙、精装饰、电梯、弱电等专业施工单位交叉施工,增加了总承包单位的组织协调工作的难度,同时有大量的深化设计工作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完成,总承包技术管理任务重、工作量大、协调难度高。
2 风险管理的相关因素及产生的影响
2.1 自然环境的风险
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大都在室外操作,因此施工的进度和质量方面一直以来都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具体产生的影响分析如下:
地质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一些丘陵区,地质构造复杂,近几年来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现象又严重,最容易造成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加大了施工的难度,还会严重拖延工期,造成施工成本超支。
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同施工地区在气候条件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施工建设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比如:我国沿海地区常受到台风的袭击,因天气太恶劣,超高层建筑难以进行。
2.2 社会环境风险
社会环境因素也是影响超高层建筑施工的一大原因。具体社会环境给施工阶段带来的风险主要有:国家的政策变化、法律法规的变更、市场经济的动荡、与政府机构的调节协商、当地社会治安的稳定以及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建筑拆迁问题等,以上这些都是在工程期间有可能制约施工过程,造成工程直接停工,带来工期风险。
2.3 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人们在超高层建筑过程中,因一些经济因素的变化给施工建设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风险,具体的经济风险可划分为合同条款、施工收费、设备材料的采购和供应、资金周转等方面,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施工成本的变动。主要显现出的问题有:
第一,施工合同的制定和签订过程,合同中的词句含义表达模糊、约定不具体、责任不明确、合同价格不合理;
第二,设备材料质量出现问题,且市场的价格变化浮动过大;
第三,施工中突发的经济事件或设计变更等;
第四,资金筹备方面考虑不完整,导致后期资金短缺;
第五,国家政策对税种和税率的宏观调控等,这些因素所引起的经济费用都会直接增加工程施工的风险。
2.4 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造成工程施工风险的最主要来源之一,它从施工的设计到施工的工艺流程、施工现场、施工的监控等都涵盖在内。技术方面的问题不仅会延误工期,还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如:如施工设计图内容不全、不符合现场条件;施工方案不合理,实际操作不规范等。
2.5 管理风险
管理因素指的是工程中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监控措施不到位所造成的风险。一个施工单位对风险管理认识不足,没有充分发挥风险管理部门的功能,缺乏明确的岗位责任制,致使各部门管理混乱,部门与部门之间又缺乏协调,有些施工环节衔接不上;监控单位在对施工进行检查、控制过程中,只是走下表面过场,实际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和安全指标都没有监测到位。这些现象的出现扰乱了正常的施工流程,甚至可能会导致工程无法按时完工,或造成施工质量不达标等问题。
3 超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的实施策略
3.1 推行标准化项目管理机制、强化执行力
建筑产品具有个性化,每一个建筑面对的环境都不同,所以对于建筑业要真正实现流水线生产是十分困难的。但建筑企业实现管理标准化是可能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强化执行力是实现项目建设、投资、进度、质量和安全文明等方面的战略目标的根本保证。执行力是一个建筑企业竞争实力的关键,是用来连接企业整体发展的战略与实现实际的目标之间的桥梁。为打造高执行力的项目管理队伍,公司实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2 加强管理团队建设
为了实施超高层建筑项目,必须有一个专门的管理团队,它具有综合的管理能力,从规划阶段到维护阶段,通过对限制和关键施工技术的理解和经验来控制整个过程。根据以往经验,结合项目具体实际要求,挑选最有效的人员,组建管理团队。对于一个成功的项目,管理团队必须创建一个平稳的信息流,收集各种技术数据和意见,领导决策过程,并具有在每个项目阶段查看和管理整个项目的能力。
3.3 项目管理精益求精
制定和量化工程管理中每一个细节,建立工程资料综合管理数据库,做到任何小项的进行都有据可查,有序追踪。实时汇报工程进展,征求使用方意见以及优化建议。组织质量竞赛活动,项目部坚持召开晨会,项目部的质量科、安全科根据检查结果分别对每项获得第一名的班组进行奖励,对最后一名进行罚款,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他有影响的瑕疵同样进行处罚,每月兑现。通过奖优罚劣并每周由项目部出简报将结果张贴于食堂、生活区、办公区,使每一名员工都知道荣誉感与耻辱感,让每个班组、每个员工都知道,增强班组荣辱感和团队意识。
3.4 注重管理人员的培养
超高层建筑施工难度高,技术复杂,对项目部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组织施工,积极让管理人员直接参与方案策划与讨论、处理技术问题、进行深化设计管理;同时,还举办专题技术讲座,并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以及参观其他工程。通过以上这些形式让现场管理人员能够尽快掌握施工技术基础知识,锻炼协调组织能力,更好地为超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服务。
3.5 降低施工管理风险
建造超高层建筑项目过程中,风险和不确定性急剧增加。必须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反映项目计划中的风险并做出积极的循环。组建风险管理团队,及时预测和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风险。超高层建筑项目的大规模,复杂性和长期项目自然导致高风险。
4 结束语
在超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采取“科技创新、质量创优、施工创安、市场创收、项目创效”的管理工作思路,使项目管理得到新的跨越。同时本着“技术高起点,质量高标准,施工高水平”的宗旨,在质量定位时,不浮于表面,而是更加注重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内涵,以“应用科技成果,提升工程质量”为基本原则,对工程进行全面周密的分析后进行品牌定位和创新,从而赢得市场和用户的信任。
参考文献:
[1]张鑫.浅谈超高层建筑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研究[J].四川水泥,2019(10):182.
[2]李双兰,李双艳,芦新月.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的风险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8):56.
[3]李磊. 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8.
[4]周红波,黄誉.超高层建筑在极端台风气候下结构及施工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4,47(07):12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