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基坑施工工程的开挖深度大,而且工程施工的现场环境比较复杂,所以深基坑施工工程的安全性非常重要。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中,只有要保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深基坑总体结构的稳定性,才可以保证建筑上层结构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施工;建筑工程;应用措施
当前的建筑工程逐渐向大型化和复杂化方向发展。而深基坑施工就成为了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内容,深基坑支护技术也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求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加大对深基坑支护施工的重视,采用恰当的施工技术保障工程质量的提升。
1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内容概述
1.1内涵
现阶段为了保障建筑工程基坑周边环境安全全面提升,促使工程项目稳定建设,在施工阶段会规范化选取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通过此项技术应用对施工环境以及基坑侧壁进行保护,在正常现状下,深基坑支护具有良好的挡土作用,能对深基坑后续施工中存有的变形、位移、坍塌问题进行控制。在施工阶段选取针对性排水操作,促使项目建设稳定进行。
1.2重要性
从新时期建筑工程发展现状来看,综合应用地下空间是建筑工程发展重要趋势,所以目前规范化应用深基坑支护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大多数建筑工程项目深基坑开挖深度要控制在5m之上,加上项目建设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对施工结构稳定性具有较大影响。在施工中还要综合分析施工条件、周边环境建筑、施工道路应用现状等,在综合统计施工现状之后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便于获取更高的施工经济效益。深基坑项目施工中综合性、区域性、环境效益、建筑周期较长、风险性较高等特征突出。在施工中受到多数不可预知要素影响会产生较为严重的施工变形问题,由于变形问题较重将产生严重的安全事故。在施工中设定更为完整的支护结构,选用规范化的施工技术,能全面提升深基坑稳定性,促使建筑工程长远发展。
2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工艺分析
2.1土层锚杆技术应用
土层锚杆技术是使用垫板来对锚杆施加作用力,这样可以更好的加强锚杆的稳定性,有效的保护深基坑周边土体安全,防止土体坍塌问题的出现。土层锚杆技术可以起到有效的支护作用,在施工中首先是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开始钻孔施工,然后对钻孔的速度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钻孔的效率,一般钻孔的速度要控制在40cm/min。其次是安装预应力筋,主要过程是把锚杆和注浆管一同放到成孔里,安装一定的要求在同时放入的过程中,要保证锚杆和注浆管之间彼此不会受到影响,保证有效的施工作业。然后是注浆,注浆采用的浆液是根据一定的要求配比的,而且对注浆的压力要进行科学设计,如果成孔开始往外流出浆液,那么要把套管拔出,等待一会后再次进行注浆。最后是张拉锁定,注浆完成后就要检验锚杆加固的强度,强度达到70%以上才算合格,然后采用跳张法开始张拉操作,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相邻锚杆之间不受到影响,这样才可以提高土层锚杆技术的质量。
2.2土钉墙施工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对土体进行加工,通过制作土钉来进行施工。制作过程中,应保证土钉之间的距离合理。每一个土钉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2m左右,且都需要安装锥形滑撬,这样能够减少土钉打入土质中所受到的阻力,还能避免安置完土钉后出现偏移情况。制作完土钉后,应该对其进行成孔,主要采用相应的成孔技术,成孔的位置应根据建筑工程实际需要决定。完成成孔后,需要及时检查成孔的直径、角度等,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其中,支架的安装要严格按照相应规定,特别是要对钢架保护层进行严格检查。土钉进入到土层后,就可以对其进行注浆处理。完成注浆后要使用止浆塞,目的是防止泥浆流入到土质的缝隙中。
完成以上工作后,需要进行混凝土喷射,这对施工工艺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应保证混凝土各比例的合理,喷射过程应始终缓慢进行,最好能够按照不同阶段逐一完成,这样才能保证最终的施工质量,还不会威胁施工人员的安全。
2.3护坡桩施工技术的应用
护坡桩施工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中使用需要借助钻孔压浆的施工模式,把一些建筑材料填充成桩,像碎石或者是无砂子的混凝土等,之后借助水泥固定桩基。在此进程中,施工管理者如果想要强化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务必要严格依照相关施工标准执行,而且还要在优质的施工方案指导下,优化施工环境。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内容:其一是在确定好钻孔位置之后要对其进行混凝土浆液的灌注,完成之后拿出钻杆,并且在其中放入钢筋笼以及骨料;其二是对钻孔实行重复性注浆工作,在护坡桩施工中常用钻孔压浆施工手段,以此保障浆液快速、高效地成桩,减少坍塌问题的发生,保障建筑工程施工效果。
2.4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的应用
在一些软土或者是地下水位比较高的砂土施工环境中,施工人员可以高效运用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并且需要借助钢筋混凝土连续墙施工技术辅助,只有这样才能够强化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这种技术需要模拟建筑主体结构侧墙,借助逆作法达成对整个建筑物的支护保障,主要施工流程如下:其一是施工人员需要把墙体嵌入到深层软土中,让墙体充当建筑物的支撑屏障;其二是在地下建筑结构中插入连续墙体,以此保障建筑物防渗性,强化施工效果。
2.5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
测量安放支护桩的位置,施工人员采用仪器对设计的坐标进行测量,测试结果符合导线闭合测试结果那么就可以确定支护桩的位置,然后安装支护桩。按照设计要求桩基的位置一般要向外面放出10cm,并且护筒的内径要超出支护桩直径0.3m。在进行钻孔操作前,要把一定比例的粘土注入钻孔内,选取水泥砂浆的比重为1.3,在钻头比护筒低大约3m左右的时候增加冲程开始钻孔操作,钻孔过程要保证连续,并对水泥浆比重进行合理的调整。进行清孔作业,因为在钻孔的过程中很多钻渣会残留在钻孔侧壁或者钻孔的底部,这样很容易影响混凝土灌注作业,所以在第一滴清孔操作之后要保证钻孔底部泥浆密度小于1.2g/cm2,粘度小于25%。安装钢筋笼,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焊接钢筋笼的结构,并对保护支架进行科学的设计,然后用起吊机把钢筋笼吊入桩孔内,如果钢筋笼长于5m,那么要加强对吊点进行相应的处理。然后进行第二次的清孔操作,因为吊放钢筋笼的过程中,孔底部可能会有残渣,所以在吊放完钢筋笼之后要对孔底部的残渣进行检测,如果残渣厚度大于1cm,那么就要进行第二次的清孔,第二次清孔作业时通过导管,把水泥浆注入到孔底部,这样可以用水泥浆把残渣置换出来,一直到厚度小于0.5cm之后完成清孔作业。混凝土灌注作业,在桩孔的中心位置吊放导管,保证导管底部和桩孔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在0.4cm左右,这样可以保证导管和桩孔之间不会出现卡挂的清孔,然后让导管在混凝土下面浸入5cm,这样就可以进行混凝土灌注作业。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中,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效果,要合理利用深基坑施工技术手段,立足于实际施工状况,对深基坑支护技术展开深入研究,制订完善的施工建设方案,才能确保建筑基础施工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敬平.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14):49–50.
[2]赵飞.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8):29–30.
[3]张学峰.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