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实现电力工程在进行中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以质量为保证前提下进行成本控制,从而适应市场需求。并且时代进步引起电力体系改革,电力知识推广应用和电力建设市场不断开放对电力工程造成新挑战。因此,对电力工程施工成本进行控制具有必要性,本文将就电力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现状以及相关对应策略展开讨论。
关键词:电力工程;电力施工;成本控制;现状分析;策略分析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需求不断提高,电力建设工程规模也不断增大,电网投资规模持续增加。电力工程具有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管理复杂等特征,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粗放式的成本管理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新形势,电力建设企业急需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加强成本控制管理,降本增效实现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本文就电力工程成本控制管理提出优化方法,合理发挥各方资源,把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 成本管理重要作用分析
对成本管理而言,究其本质主要是提高企业关于成本的控制力度。从某一角度来讲,开展成本管理主要是将企业发展过程中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漏洞作为出发点,通过有关管理手段让成本控制更为精准。若是电力企业能够对成本进行精准控制,那么就能提高其在发展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另外,因为企业加大对成本的控制力度,可及时发现现行控制制度中的漏洞,进而在健全成本控制制度的同时,提升成本控制水平。
3 电力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施工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较大财务风险
本身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就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应当加强管理来促进施工建设顺利进行,然而实际情况是施工方案等多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样不仅会影响整体施工质量,同时还会为后续施工作业埋下较大安全隐患,无形之中就会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还存在开发商没有严格履行合同条款的问题,以及在人力、机械等成本控制过程中也存在问题,无形之中就会加大施工成本且阻碍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不到位的电力设备、材料管理增加了管理成本
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涉及到很多材料成本费用,并且占据整个工程项目成本的绝大部分。再加上电力材料市场价格不稳定,增加了材料成本核算的难度。同时,工程项目建设材料采购完成后需要对回购材料进行管理。由于材料管理混乱,很容易导致材料领取、盘点等方面出现误差,从而出现建设材料不够用等情况,再次进行材料购买增加了企业的材料采购成本。此外,还存在工程项目施工设备遗失情况。由于将施工设备外放搁置、管理不到位,出现设备丢失的情况,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支出。
3.3 相关人员管理不严格
电力工程施工成本在施工中真正实现成本控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进行成本控制工作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进行积极配合,才可以达到在保证工程质量同时实现成本控制。电力工程施工中,有时出现部分施工人员对所使用材料不珍惜,随手丢弃;或者在工程报价环节中,对所用资金不进行仔细估算,最终造成施工成本增加,难以对成本进行控制。究其根本是由于没有建立起严格赏罚制度对相关人员进行严格监管,造成相关人员在工作中存在“干好干差一个样”,不对成本控制进行重视,对工程资源浪费不重视等现象出现。
4 电力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对应策略分析
4.1 优化预算流程,完善管理体系
加强预算精益管理是公司提升经营效益、降低资产负债率、防范经营风险、推动本质提升的重要手段。
结合基层单位可控费用实际管理水平,以可控成本费用项目化管理为前提,建立基层单位可控成本费用预算管理流程。①要抓准关键环节,优化管理流程。关键环节包括成本需求提报、协同审查确定、成本预算执行等环节。②制定管理办法,明确考核内容。针对预算管理流程中各部门职责分工,分析影响预算管理、执行及效果的关键要素,制定各环节的考核指标及考核标准。③优化指标体系,夯实管理基础,以基层单位可控成本费用管理实际情况出发,分别针对可控成本费用预算编制的审查环节、各专业部门的协调分配、执行过程的监督、执行的效果评价环节,明确影响公司“提质增效”的关键控制要素,确定测评指标体系。
4.2 重视队伍建设,增强企业员工素质
成本管理的主体是企业员工,同时也是实施成本控制的“第一人”,其行为与成本管理效果之间息息相关。因此,应做好队伍建设工作,提高其自身素质,培养其成本效益观念。现阶段,在我国电力企业中严重缺少成本管理人员,对此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大成本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力度,使其具备较强的现代化管理方法与技术知识,将相关标准数值实现精细化,以此提升管理效率。另外,还应对成本管理人员自身的数据分析能力进行着重培养,积极与技术部门展开有效交流,及时发现成本管理工作中的漏洞,达到防范于未然的效果。二是让企业全体员工均能参与到成本控制工作中,让其意识到成本控制和自己紧密相连。除此之外,还应在企业中形成成本节约的企业氛围,提高所有员工成本控制的意识,进而调动其降低成本的主动性。
4.3 加强施工材料质量管理
首先,在采购过程中应做到货比三家,选择信誉较好的生产厂商进行材料选购,并对材料的合格证等资料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施工材料质量符合施工建设需求,同时还应灵活运用技术手段计算施工材料的损耗,经过精细化的计算能够有效规避原材料的浪费,进而获得最理想化的项目成本管理效果。其次,对于已经运输到施工现场的施工材料质量也要进行检测,对材料不足或者过剩等问题也要及时进行解决,倘若发现施工材质存在质量问题应当及时退还给生产商,要求他们重新提供质量较高的施工材料。相关收料员也要对进场施工材料及时记录,在确定数量无误后再书面签字并将数据资料交由材料部门统一管理。这样一来,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浪费现象的产生,以及全面提高项目成本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是可以提高电力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4 加强项目内审,防范管理风险
面对市场竞争,企业别无选择,只有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综合效益。在低价承接项目时,要综合考虑企业实力和承受能力,能够面对企业利润下行风险。通过内部审计,有效发挥成本监督作用。工程费用发生的隐蔽性、复杂性特点造成了基建领域为贪腐重灾区,绝不让内审流于形式,要不断完善内审机制,加强对成本管理中的舞弊行为审计力度,防范成本管理的风险发生。
5 结束语
总之,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可持续发展作为保障,资金滥用不利于工程正常运行,良好成本管理策略在施工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加强电力工程施工中成本控制,才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将资金充分利用到工程上来,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提高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朱纯.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经营管理及成本控制措施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23):164-165.
[2] 郭华.电力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成本有效控制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10):20-21.
[3] 邹小华.“营改增”背景下电力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研究[D].福州大学,2018.
[4] 林远青.浅析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及成本控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20):203.
[5] 李巧珍.探析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的经营管理及成本控制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7(2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