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推进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需要对城中村规划实施的策略进行探讨。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城镇的经济也在迅速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影响了城镇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文化。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切实加快城中村的改造,既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也是增强城镇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本文就小城镇城中村规划实施策略进行探讨,从而促进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推进。
关键词:城镇化;城中村;改造规划
引言
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为小城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各方面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然而,随着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小城镇出现的问题也越发严重。在进行城中村的改造时,涉及的利益主体是多方面的,包括政府、村民和开发商等。因此出现的矛盾冲突也是多方面的,这对城中村的改造是极为不利的。而政府作为项目的总负责人,应该最大限度地为人民谋求利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小城镇城中村形成的原因
城镇化不断增加的发展速度使得征用的土地大大增多,其中最先进行征用改造的就是城中村,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因土地征用而赔偿的财政负担。随着城市用地的快速增加,也形成了现在的城中村,其实是政府采用的短期趋利的土地政策造成的。
城中村规划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矛盾,这些矛盾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地方政府和村民之间的冲突。在地方政府看来,城中村总会存在很多社会问题,因此这是城中村被改造的重要原因。而村民因为个人利益受损,在政府征用土地时往往会出现消极心理。二是开发商与村民之间的冲突。一般而言,中标城中村土地的开发商会对土地进行改造,为了经济效益最大化,开发商通常会改变商定好的规划,而使得村民利益受损。此外,对于商讨不定、态度强硬的村民,开发商也会继续进行拆建工作,这就出现了拆迁难、钉子户的现象。三是当地村民和外来人口的冲突。地理位置优越、租金价格合适的城中村,就会吸引大量的外来人员来此居住。通常来说,本地人对外地人都会保持警惕状态,而外来人员也会因为当地村民的态度而难以融入本地社会。
2小城镇城中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中村改造成为当今社会必然面临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城镇化进程争取一定的宝贵时间。然而,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成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阻碍。在利与弊的双重作用下,城中村改造困难重重、压力剧增。一方面,由于各方利益的博弈,城中村改造工程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政府、开发商和村民三方僵持不下;另一方面,在新时代背景下,城镇化对中心镇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行转型发展。因此,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种种问题的根本都是在维护各自的利益,这也是一直以来难以解决城中村问题的重要原因。
2.1城中村规划编制不完善
任何工程的建设,都离不开规章制度的支持。就目前来看,城中村规划编制存在不够完善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城中村建设没有可以依据的规章制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城中村的大部分村民都需要补办房产证,这给城中村改造工作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之前的房屋建设由于缺乏规划手续而无法进行房产证的办理。想要补办房产证,就需要把房屋建设的手续重新过一遍。随着城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如今也需要补上配套的基础设施费。再加上一系列的手续费,也算得上一笔不小的开销,这对城中村的村民来说当然是不愿接受的。因此,村民就陷入艰难的抉择中,想要补办房产证,就要重新办手续、交费用;想要拆掉重建,又担心成为违法建筑被停工。因此,完善的规章制度对于城中村的改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不论对政府还是村民,都可以节省一定的人力物力。
2.2征收安置缺乏资金支持
城中村的征收工作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过高的拆迁费用也给城中村改造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一般来说,被拆迁房屋的户主对于拆迁费用的期待都是比较高的。政府部门和村民的意愿往往是不太契合的,过高的拆迁费用也会给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如果部分村民得不到预期的拆迁费,就会聚集上访。这样做无疑是增大了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压力,引得社会各方对此关注,一定程度了激化了各方的矛盾。因此,足够的资金对于城中村改造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是解决经济纠纷的有效法宝。
2.3城镇早期的遗留问题
小城镇早期的城市规划和管理是比较宽松的,相关管理部门也缺乏足够的管制力度。随着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城镇规划水平和土地管理力度不够到位,这导致了部分村民多占多建、占而不建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此外,由于小城镇缺乏系统的管理制度,部分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的利用是比较混乱的。这不仅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另一方面也危害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3小城镇城中村规划实施策略
3.1建立健全城中村规划制度
完善城中村规划制度不是能够独立完成的。一方面,城中村所在地的政府要切实负责本区域的改造工作,对城中村的改造工程作出明确规划;另一方面,为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作出清晰的规划,并组织专业人员编制城中村的详细规划。此外,在进行城中村改造工作时,各工作部门要相互合作,齐心协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拆迁管理时,要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和拆迁的安顿工作,以保护拆迁人的利益为中心开展工作。
3.2严格管控城中村改造的资金运作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城中村改造是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从思想上对城中村改造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建立非营利机构参与到实际的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城中村的改造工作不是由某一方独立完成的,还需要企业和村民的大力支持。尤其是资金管理部分,首先要保证足够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也要充分激发各方参与管理监督的积极性,这也有利于日后工作的开展。例如,可以成立“城中村改造联建”管理组,成员可以是政府工作人员和村民,从而发挥村民的主观能动性。至于房产证的补办工作,村民可以自愿交出相关手续由政府部门统一收发办理,公开透明地展示工程的进度和费用的支出。
3.3充分保障住房的供应
城中村改造工作的主旨是不断规范居民建筑,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这就需要充分保障住房的供应。在进行城中村改造时,需要把有安全隐患或者存在违法行为的建筑进行摧毁,例如抗震性能较差、不够节能环保、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等。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也变得越来越宝贵。对土地使用率较低的住房就要进行重建,从而增加住房的舒适性和可利用性。此外,在能够满足原住户的住房需求后,可以由政府部门主导将多余的住房出售给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这样也可避免部分商品房的闲置浪费。对于已经处于闲置的商品房,需要重新对其规划。总之,要最大程度的提高土地的利用性,合理规划各方用地的面积,打造舒适便捷的现代化生活圈。
结语
随着城镇的不断发展,城中村成为由农村过渡到城市的重要产物。城中村的改造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必须面对的问题,有着自身的背景和特点。作为一个综合性矛盾的集聚体,城中村面临的困难是比较多的,严重阻碍了城镇化进程。因此,城中村规划部门要不断探索新的策略,从而确保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切实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推进城镇化进程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游宏滔.小城镇"城中村"规划相关问题的探索[J].城市规划,2004,28(9):36-39.
[2]刘鸿鹏."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J].居业,2019,(12):51-52.
[3]李艳斌.存量规划时期城中村更新改造方法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5):42.
[4]王小刚.光明区城中村治理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J].交通与运输,2019,32(z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