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问题是学习的开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重要手段和方法,它对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引发思考,突破教学重难点,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的重要途径,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有效的提问,能使学生抓住知识的本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需要明确方向还要精确地语言,开放性的提问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能力,但问题并不是越多越好,要少而精。要达到教学目的,需要老师认真备课,课堂教学上的提问蕴含着很多技巧,需要老师精心琢磨。
关键词 手段和方法 思维能力 精确 有效的提问
一.课堂提问需要明确方向。
课堂提问需要预设学生的回答,并想出每一个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办法。提问的范围不能太广,要明确提问方向。不然学生不知道你要问的问题是什么,以致会出现五花八门的答案。所以,教师要明确你的问题,从一个角度去问,使学生要回答的问题有得到限制,避免出现天马行空的答案。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十几减9”一课时,老师用课件创设了“一座漂亮的小屋”这一教学情境。一只可爱小猫在里面开了一间文具店,其中有只小狗来买文具,说道,“猫猫姐姐,我要买9根铅笔。”当猫猫拿出一捆有10根铅笔和散装的4根铅笔时,教师将这个画面定格了,停下来问。
师:通过刚才的动画,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啊?
生1:9根铅笔多少钱?
生2:猫猫这座小屋是谁建的?
生3,小狗为什么找猫猫买文具,不怕两只打起来吗?
生4,铅笔多少钱一支?
在教师的不断追问和提升下,学生才提出一个用“14减9”的数学问题,但这一过程已经浪费了10几分钟。至此,教师想完成后面的教学任务,有效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难度不言而喻。我们再来看一下教师这个教学过程:该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想让学生从动画中收集信息,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对于一年级来说,学生自己提问题的经验尚浅。师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该教师没有明确提问题的方向,范围太广,才会出现各种与本节课无关的问题。但是从学生大发言中可以看出教师应对这一情境不够灵活多变。预设学生的反应准备的不充分,上诉教学也显露改教师对生成性问题处理方法的不足。
其实教师要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就拿上诉教学案例来说,一年级学生对于这个漂亮的小屋以及可爱的小动物是非常感兴趣的,学生的注意力可能就被这些吸引了,不会区别“数学问题”和“非数学问题”,所以就难提出对本节课由用的数学问题。第二,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没有给予适当的引导。其实当遇到学生问牛答马的情况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明确一下问题,如“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来计算的数学问题吗”而不是让学生天马行空的回答,这样也就很容易进入正题了。
二.提问语言一定要精确。
教师的提问一定要符合数学学科特点----严谨,简洁.准确,而不是模糊不清但是,我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这道例题“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对于算式“12÷4”,我提问:“12是什么数?”学生回答可以是:“12是个两位数。”“12是个大于10的数。”“12是个偶数。”等等。原因就在于提问模糊不清。如果我这样问:“12在这个除法算式中,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自然而然懂得说出表示总数12个竹笋了。提问的语言方式关系到本节课学生对除法的理解。
三.问题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适量而精
课堂提问是各个学科教学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问题越多越好。然而在现实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问一答,满堂问的现象。问题没有意义,多而不精,对课堂教学没有促进作用。为了提高学生问题的品质,教师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通常可以设计、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与其他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要怎样改呢?你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吗?像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吗?等等,只有引导得到,精练,而不是满堂灌,才对教学有促进作用。
四.课堂提问要具有探究性,开发性。
开放性的课堂提问课堂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开阔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率,突破教学重难点有很大的作用,使学生更积极参与学习,帮助他们理解知识。
新课改以后,数学是理论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把数学用到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从现实学数学,从生活中的情景,抽象出数学知识,结合已学过的知识掌握新知.新课改以后,从不同程度上,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情景设置,习题设置等”学数学,针对学生生活经验认知特点,设施一些富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认识图形”时,要求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并能够识别区分这些图形。可以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来达到教学目的。课堂中可以设置这样的提问“能不能用两个同样的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新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说一说用几个什么样的平面图形拼成了一个新什么图形,怎么拼?这样的提问都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譬如教完本章,教师可以提一个问题,开阔学生的思维,如”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出几种剪法呢?这道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有无数种剪法,因为长方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任意一条直线都可以将长方形分成大小相等的两块。这样的提问,可以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并且能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还渗透了“轴对称”的知识。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会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教师要通过情景设置,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而不是简单直接的给他们问题,要让孩子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课堂上有效的提问,是生生互动,师生合作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的重要途径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参考文献
[1]龙梅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之我见[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
[2]张兴华.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 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7
[3]纪晓村,曹裕添.《纪晓村小学数学兴趣教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