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纪的今天,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智能化的优势已经在各个领域当中体现出来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那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和数学课堂的深度结合,让数学课堂更加有趣呢?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小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有些知识的重难点不容易突破,这时借助信息技术就很容易突破,学生也会有很大的兴趣,从而喜欢上数学课,爱上数学。
关键词:小数数学;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小学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应有的数学素养,故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教学相结合起来,除了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以外,还可以让学生行成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在实际教学中将各学科进行很好的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那么,我们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的和数学课堂结合起来呢?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的因素常常是那些具体、直观的事物,也就是是学生感兴趣、喜欢的、熟悉的事物。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的动机往往被学习兴趣所左右,而数学本身是枯燥无味的,很多学生怕上数学课就是因为数学课太单调。所以数学课堂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将音、形、像、色融为一体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极大的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结合信息技术创设合适的情境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起点,努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主动思考,参与到数学知识获得的探究中。
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的认识练习巩固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事前录制的商场买东西的视频:如,一个学生买了一支15元的钢笔,有3张5元、2张2元、5张1元的人民币。有几种付钱的方式?......让购物的学生说出他付钱的方式,其他同学判断是否正确。这样在真正的买卖过程中,孩子不仅能真实的感受到实践的细节,合作的乐趣。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反应是积极的、热烈的、充满趣味的,并且把学到的知识融入到生活的应用当中。这样孩子的情绪很快的调动起来,投入到快乐的学习情境中去。
二、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生自律能力较差,注意力难以长时间的集中,他们在课堂的注意力不超过25分钟,低段孩子的注意力也就5-10分钟,这种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课堂的学习效果。而学习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的内容,在教学这样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结合信息技术的手段进行教学,可以用软件设计丰富的内容,结合趣味游戏展开教学。例如在教学《2、3 、5的倍数特征》时,利用希沃白板中的课堂活动设计一个游戏,两个人同时进行找5的倍数特征。同样的时间内得分最高者胜利。这样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设计的一个活动,既具有趣味性,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小组合作或者自主练习的时,及时用手机对学生的作品拍照上传(到班级优化大师)展示评讲,让学生在欣赏自己的作品时受到激励,增加学习动力。选择合适的软件,老师还可以对学生当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家长可以通过这个软件看到孩子的课堂表现,及时和老师进行沟通,掌握孩子情况。
三、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轻松掌握。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有些抽象的知识不容易理解,这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多媒体的利用,分解了数学中的复杂概念和问题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化难为简。比如在讲解《行程问题》时,相遇问题可以动态演示行走路线,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原理就明白了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甲的路程+乙的路程=相距的路程,推导出(甲速度+乙速度)×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处理,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的效果。
数学的教学要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特别是对一些运算定律、计算法则、几何公式的推导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有一定的难度。而数学的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和信息技术的结合,把问题化抽象为形象,多层次、多角度展现教学内容,把问题的关键点清晰的展现出来,并通过画面的强烈刺激突破重难点。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圆柱体积》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回忆《圆面积》推导的方法,从而迁移到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当中。
利用信息技术做一个圆柱体,沿着圆柱体的底面进行分割,并将切割的碎片拼接成近似的一个长方体,让学生理解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再向学生展示这个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底面积、高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进而突破本课的重难点。这样的教学一方面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所学知识,从而实现对知识体系的建构,另一方面又能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这样更利于学生产生灵感和顿悟,从而使学生很轻松学到知识。
四、利用信息技术丰富练习种类,提高练习质量。
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化练习设计,巩固新知识。信息技术在教学这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在“练习”的设计方面更富有弹性,体现练习的阶梯发展趋势,有易到难,体现差异教育。毕竟“十个指头有长短”,不同的学生接受能力有强有弱,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同时,让学生理解自身的优点,在优势方面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比如,对课堂检测的时候,利用对媒体进行分层练习,这样就照顾了大多数的学生,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练习,不至于因为难而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有趣,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变难为易,化繁为简,突破教材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轻松掌握知识。
同时,教师也要跟上信息的发展,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并不是把先到的信息技术带入到课堂当中即可,而是通过合理的、科学的方式以信息技术为媒介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