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3252219890222XXXX 浙江省丽水市 323900 2 33018319870515XXXX 浙江省富阳市 3114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装配式建筑也越来越多。要想适应国家持续性建设的要求,建设装配式建筑工程就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装配式建筑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比装配式建筑和传统建筑造价,合理分析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实施装配式建筑的造价管理。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成本
引言
传统的造价管理主要是针对施工建造阶段的建筑安装工程费分析,单方面地进行工程计价与工程管理,不能作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全部内容,应归属于工程造价管理的一部分。应根据现代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理论,针对建设项目各个阶段工程造价的特点,确立工程造价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实现为工程项目增值的核心目的。
1装配式建筑特点及成本优化
装配式建筑是以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建造,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通过工厂预制完成,运输至项目现场后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分为混凝土建筑、钢结构建筑以及现代木结构建筑,狭义的装配式建筑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简称“PC建筑”),本文所述装配式建筑均从狭义理解。现浇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的优点在于优化建设周期、节能环保、节约人力以及施工生产标准化等,那是否意味着建筑造价也会相应降低呢?根据某地产企业项目实际案例统计,某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预制率为30%的装配式建筑,其造价较传统现浇混凝土结构高200~500元/m2。参考《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装配式建筑除楼板因支模、支撑原因可适当降低造价之外,外墙、内墙、楼梯均对造价产生不同程度的增量影响。因此,按照规划要求在保证装配率的同时如何进行成本优化及管控,是亟待解决的专业问题。
2装配式建筑的现状
现如今,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极好,备受诸多建筑行业相关单位的关注。但因为现今国家装配式建筑的多个层面都未形成完备的体系,大多数公司在选择传统浇筑式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的时候有所迟疑,尤其关注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成本。作为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重点,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爆发式增长。在装配式建筑发展计划和激励政策的影响下,各个省市都出现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热潮。在开工面积上,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开工面积由2015年的7360万m2发展到2018年的2.9亿m2,该行业的实际复合增速达到了59%。
3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策略
3.1重视投资决策
建设单位在前期决策时,根据技术科学、工程经济学、系统工程学等多重学科,判断在经济上是否合理,财务上是否盈利;还需要对装配式建筑各类风险进行控制,对其实施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的评估,做出系统性策划。
3.2提升安装施工的水准
预制构件安装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施工环节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其水平的高低和安装的质量都会影响建筑成本的高低。因此,应让有关部门在生产成本管控方面提高施工水平。
3.3政府层面多措施并举
要想在全国范围内顺利推广预制装配式建筑,形成预制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生产规模化,早日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住宅产业必然无法脱离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措施的支持.1)建立政府和市场双轨驱动机制。
目前装配式建筑的市场接受程度较低,报批报建以及招投标等各环节在传统程序的适应性上存在一定问题,导致预制装配式项目落地困难.各地政府应自行评估当地预制装配式建筑现存规模和项目落地瓶颈,强化“发展预制装配式建筑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建设两型社会的关键”意识,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在土地出让准入、金融贷款投资优惠、消费者购房定向补贴、报批报建费用部分减免、降低构件生产增值税收等方面出台系列政策.2)打造示范动力。在各地区域范围内重点培育一批示范城市、示范基地、示范项目,政府牵头搭建地区交流沟通平台,促进资源整合、技术发展,通过示范提高带动力,可以解决市场认可度低、投资动力不足、资源倾斜等问题.3)人才培养。引进科研团队识别、攻克预制率低下的重难点问题以提高建筑装配率,培育一批专业能力突出的专家型、具有管理视野和推广统筹能力的综合型、技术实力高超的工匠型人才,满足市场各类型人才需求,推动整个预掉装配式的建筑产业化发展。
3.4加强装配式构件设计、制造、施工以及管理的一体化
按照装配式构件设计、制造、施工以及管理的一体化程度,逐步将单纯以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政策规定的拆分式结构设计,提升为基于构件组合的结构体系设计,提倡建筑各系统的配合、标准化理念和模式协调,有条件的话采用提升建造全过程的质量、效率为目标的EPC以及基于全寿命期等方式,也可有效降低装配式增量成本,提升经济效益,例如将传统先单体设计再构件设计模式改善为构件设计思维进行单体设计等。
3.5提升企业竞争力
一般来讲,实现规模化生产需要外部的市场需求和内部的企业供给都达到了一定规模,且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平衡。外部市场接受程度和需求在当前已有一定规模的条件下,伴随各地因地制宜的政策宏观调控和激励,将会大幅度提升,同时企业内部的供给产能和竞争力也应该达到相应匹配度.1)施工工序、工艺新型化。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重点需要处理大批量PC构件的安装和节点连接,这些处理不仅有可能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工期,还会潜藏构件损耗增量的风险.优化施工工序,采用合理的吊装系统,选择新型的节点连接技术或材料可以让项目保质保量、低成本低风险地顺利完成。2)操作人员专业化。装配式建筑相较于传统现浇施工而言,在生产、施工的技术方面和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上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该集中对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定时定期针对项目施工中遇到的重难点进行总结和学习,确保后期施工质量和效率.③施工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相对传统现浇建筑施工需要创新、标准化现场施工管理,注意构件的有序、规范存放以及现场运输存储点的合理布置,减少二次搬运、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竞争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是建筑行业转型的客观需求,也是住宅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探究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寻求改进措施和办法,以便减少造价影响因素造成的负面效果,借此全方面地提升项目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加强前期投资决策的正确性,虽然可能会增加前期投资,但从长远的观点看,整个生命周期内总成本是降低的。通过确定装配式建筑项目工程造价影响的原因因素和结果因素的主要原因,对于装配式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能够“对症下药”,为装配式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为我国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的工程项目的管理助力。
参考文献:
[1]施文龙.装配式建筑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104.
[2]孙文博.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影响因素与控制措施[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21):100-101.
[3]王磊.装配式建筑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8(42):25-26.
[4]王广明,武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增量成本分析及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17,38(1):15-21.
[5]郑生钦,王德芳,左清兰,等.基于 SEM 的装配式建筑成本影响因素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6,14(11):45-49.
[6]申金山,华元璞,袁鸣.装配式建筑精益成本管理研究[J].建筑经济,2019,40(3):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