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在国家稳步迈入世界强国的综合实力的经济背景下带动了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面对越来越多的建筑需求,这就要求建筑行业在施工中进行有效的工程管理工作才可以使工程达到预定质量标准,因此管理人员应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发挥工程管理学内在价值以期更好的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因此,本文目的在于指出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策略,为促进我国的建筑工程事业做出贡献。
关键词:建筑管理;控制施工质量;建筑工程
0 引言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为建筑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在我国不断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同时,建筑行业更是带来了前所末有的发展机遇。对于建筑企业来说,行业竞争不断加大,要想在竟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上稳操胜券,就必须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和施工质量,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只有过硬的建筑工程质量,才能赢得更广阔市场。
1 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建筑企业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特别是在建筑工程领域施工管理和施工质量经常存在工程建设程序混乱、施工质量不足等问题,这就使得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较大的安全隐患。
1.1 工程管理混乱
目前,在建筑工程事业管理体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采用分包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存在一种弊端,就是在建筑工程中无法落实各方的具体责任和管理范围,导致工程建筑中管理混乱,使得各部门各个部门不能无缝配合施工管理和控制工程质量,在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动下,总是希望逃避责任。往往造成了相关施工工序的交叉进行或者遗漏,人为地导致相关问题出现,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和阻碍了正常的工程管理秩序,影响建筑施工进度。另外,在企业效益的影响下,对一些管理人员与施工技术人员的要求不高,降低入职门槛。那么这就导致了在施工过程中工程管理复杂与质量控制得不到保证。
1.2 施工技术与实际不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许多建筑单位都对工程施工质量引起了重视,施工技术也有所提高。但建筑行业涉及多种知识、多项技术,况且当前各建筑施工单位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从当下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建筑施工单位所采用的传统施工技术是达不到要求的,不同建筑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是一样的,而且建筑施工分包商在施工技术及设备方面也是有一定差异的。再加上有很多施工人员都是农民工,虽然有一定的建筑工程施工经验,但大多缺乏施工专业技术,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个性化建筑的技术需求,难以确保每道工序的实施效果,这对于施工质量的提升极为不利。
1.3 质量监督体系不完善
质量监督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监管建筑工程施工工序,对工程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但当下,有很多建筑单位只注重工程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没有进一步完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致使工程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管控,从而造成实际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滥竽充数等现象的发生。还有的建筑单位在质量监督管理方面只注重表面功夫,而没有真正落实监管制度,致使许多工艺流程未能规范化执行,工程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管控。另一方面就是过于偏重工程效益,而没有对施工成本控制过程引起重视,致使成本流失,这既不利于建筑单位的发展,也影响了建筑工程管理成效。
1.4 建筑施工材料管控不足
建筑施工材料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建筑施工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如果在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材料管理,将会使得企业在施工中使用一些没有达标的施工材料,从而不仅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还为施工质量问题留下了安全隐患,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同时还能够威胁到现场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由此可见,建筑材料的管理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有着直接的关系。
1.5 施工工程成本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施工工程成本主要是指建筑工程施工中所花费的一些成本。一些企业为了能够获取自己的利益,而不惜降低自身的成本,盲目追求相关的利润。这就导致一些管理出现缺失,经济损失流失严重的问题。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主要是对计划成本、预算、实际成本等方面的管理。而工程成本与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对成本进行预算和管理时如果没有根据项目进行分工,将会大大降低成本管理的效果。同时,建筑工程成本在施工进度、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上有着一定的掌控权利,如果没有对施工工程成本进行控制,将会大大降低施工成本的质量和效率。
1.6 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欠缺
建筑工程涉及众多工艺流程,工序繁杂、技术含量较高,尤其要建设高质量的建筑工程,就更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具备土木建设、经融管理、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的管理人才。
然而,当前多数建筑单位中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都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学科基础知识不扎实,综合知识储备不足,对先进设备的性能了解不足等方面。有些施工人员的综合能力不足,再加上工程管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欠缺,不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就更加难以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
2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加强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和提高施工的质量,才能在新形势下提出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策略,以下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分析:
2.1 保障各建筑工程环节的协调发展
工程项目验收过程中需要做好各项协调工作,这样才能明确分包部门的责任。一方面,界定好各分包单位的工作范围;另一方面,对材料的供给和技术交流工作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加强各个环节的有效管控。因此,建筑单位应该构建科学的项目管控流程,这样才能推动分包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2.2 在工程进度管理方面予以提升
工程项目能够顺利按时的完成,将会保障施工企业的顺利运转。因此,施工人员需要对施工中产生的人力、物力或者财力等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管理,在加强施工进度管理的同时,能够对施工工序进行处理,从而减少由于施工工序问题产生的进度问题。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对施工工艺,如:焊接工艺等进行优化,在缺乏钢结构重复利用的前提下减少资源的过度浪费,从而增强工程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还应该对施工工艺进行优化,在对施工环节的技术较低进行完善,这样才能根据不同的施工项目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
2.3 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有效监督和管控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关乎着人们的人身安全和最终所获取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已经成为建筑工程管理的重中之重。监督管控工作的顺利运转与建筑工程的施工目标的达成也有着更高的要求,这样才能使得建筑项目能够准时的投入使用。一方面,项目施工过程中通过将工程安全意识渗透至各个施工环节中,能够为提高施工的质量提供重要的保障。另一方面,在施工管理制度中对监督的程序和管控的流程予以明确,以帮助施工人员及时了解到当前存在的施工质量问题。另外,还需要对建筑工程监管工作落实到个人,从而在根本上为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人员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2.4 加强对施工材料的有效监管
首先,采购人员在采购建筑材料时需要对价格、质量等货比三家,在对采购环节进行严格的监控和把关,这样才能帮助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能够根据施工规格标准进行仔细的甄选,减少施工材料在采购环节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其次,当建筑材料在入场后,需要对材料进行试验或者检测,在保障这些材料达到标准和合格要求后才能投放在工程施工中。最后,现场资料人员还需要对材料的合格证、检验报告等进行归档和收集,以期为之后开展建筑施工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撑。
2.5 对工程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企业对建筑工程成本进行控制,主要是对建筑工程项目所花费的资金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核查。成本控制主要对计划成本、预算成本和实际中产生的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如果对这几个方面进行控制,将对大大降低建筑的成本。一方面企业应该构建完善的成本分析制度,在采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加强管理时,能够对各个环节中产生的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加强资金的管理,这样才能保障工程所需资金能够在合理范围内。另一方面,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还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需求,对资源进行优化和配置,这样才能有效降低经营成本,获取利润的最大值。
2.6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建筑单位应当重视工程管理人员能力的培养,组织管理人员参加专业的工程管理培训,促使其了解多方面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以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增强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使其明确自身责任,能够根据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及施工技术人员的思想、技术水平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进行工程管理,切实提升其管理能力。
3 总结
由此可见,建筑工程质量与人们的生命安全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需要企业加强自身的管理效能,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这样才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如何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加强施工项目的质量问题,则需要项目管理人员予以重视,在不断找出施工质量问题的基础上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在保障各个环节的安全性的同时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光煜.提升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9(28):207-208.
[2]李 宁.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科技资讯,2019,17(26):77,79.
[3]李鲁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法及控制策略分析[J].安徽建筑,2019,26(9):28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