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37900819750216XXXX
摘要:为了确保建筑工程可以井然有序的进行,建筑企业应当加强重视项目的现场管理。为此,本文先分析了现场施工管理对于建筑工程的作用,随后从技术、材料、员工人员、安全、成品保护、资料、质量等多个层面进行了现场施工的分析,说明施工人员企业在进行施工时应当进行全面的现场管理,确保工程不会出现纰漏。
关键词:建筑工程;整治改造;现场管理
引言:随着建筑企业的发展,其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因素也在不断增加,对既有建筑整治改造项目而言更是如此。因此,建筑施工企业为了保证工程的进度与质量,管理者在现场需要进行了多方面的施工管理,以此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管理同时,项目管理人员应当提升自身的现场管理能力,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与实际情况,对建筑工程涉及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整、监督、检测以及优化,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一、现场施工管理对于建筑工程的作用
建筑工程中的整治与改造工作涉及到很多因素,为了对这些因素进行统筹规划,现场的管理者应当进行科学的施工管理,其主要作用如下:
第一,可以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建筑工地是意外发生率较高的地点,一旦发生意外,就很有可能导致施工人员的重伤甚至死亡,而建筑工地的施工单位多为男性,且家庭状况不佳,一旦家庭的“主心骨”发生意外,很可能对其家庭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从而使建筑施工企业承担更大的责任。因此,现场管理中的安全管理与人员管理可以避免施工单位受到危险,保证其安全。
第二,可以保证项目的质量。通常情况下,整治改造工程的目的是对建筑进行优化升级,因此,客户对于项目的要求较高,而现代社会中存在的“豆腐渣工程”让客户无法满意,因此,现场管理者需要加强现场的监督工作,运用自身的材料管理、质量管理以及成品保护管理能力确保工程的质量。
第三,可以推动建筑企业的发展。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在建筑工程中,影响工程施工的主要因素是一些被施工人员们忽略的细节,这些细节不易发现,因此会为建筑工程留下一定的隐患,一旦隐患爆发并造成危害,对于建筑企业的形象会造成重大打击,管理者通过运用资料管理、技术管理可以有效解决工程中的隐患,从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推动企业不断进步。
二、建筑整治改造项目中的现场管理
(一)技术管理
施工企业在对既有建筑进行整治改造时,需要进行各个工作面及各个工种的施工,而对于既有建筑来说,很有可能遇到客户正在进行生产工作,施工队同时进行施工的情况,也就是边营业边施工的问题,加大了项目管理的难度,所以,施工队施工企业应当做好技术管理工作,保证在不影响客户工作的前提下进行施工。管理者应当先根据既有建筑的实际情况设计图纸,尽量找到施工时间与客户工作时间中的平衡点,采用各种技术保障措施。同时,要求每一个工人都需要熟悉图纸,优化每一个施工环节,施工人员要用横道图以及网络图的形式将既有建筑的整体表现出来,以点到面,由小见大的进行施工,设计人员要准备好应急预案,在客户提出新要求时立刻进行调整。并且,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当做好监督工作,确保施工人员运用正确的技术进行施工,确保图纸的设计符合客户的需求。
(二)材料管理
既有建筑在进行施工时,客户会提出一定的整治改造需求,有时为了满足客户要求需要用到大量的材料,因此,企业应当根据工程项目的需求进行材料管理。为了进行现场材料管理,管理者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材料的供应。既有建筑的改造材料应当优于原有材料,为保证材料的质量,管理者应当精确记录材料的材质、品质、品种、规格,然后选择材料供应商供货,选择的材料供应商应当具备从业资格,同时为避免出现偷工减料情况,企业应当选择一些经过多次合作,有着一定信誉度的供应商。
第二,材料的采购。管理者对采购人员进行管理,要求其在采购的过程中制定清晰的采购清单,同时将所需材料的规格、产地等信息加以标注,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清单执行。
第三,现场材料堆放。上文说过,既有建筑中,客户有时会进行生产活动,因此材料在进行堆放时,应当分门别类堆放,同时不要占据主要通道,保证人们可以正常通过[1]。
第四,材料跟踪管理。管理者要对材料进行登记,登记时进行抽样调查,检测材料的质量同时观察其是否具备产品合格证明,随后记录在册,根据施工进度进行材料的发放,材料管理者要定期进行库存盘点,做好材料跟踪工作,保证物尽其用,节约生产成本。
(三)质量管理
施工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工程的质量以及进度,正常情况下,设计人员会在施工之前确定施工进度,通过一个个小目标进行现场进度管理,然而,在既有建筑的施工中,可能会遇见突发情况,因此,在既有建筑的施工中,现场管理不能模式化,管理者要对现场进行全面把控,当发现问题时及时安排,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后备过渡方案。同时,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在进行整治与改造时,管理者应当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进行管理。例如,2019年,西安市政府为了进行建筑工程的全面管理,其颁布了《西安市建筑工程整治改造管理办法(试行)》,其中对管理进行了明确要求,对于偷工减料的企业会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并要求施工企业实行“三检”的管理制度,做好自检、专检以及联检的检查工作,当验收合格之后才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中,以此提升了当地建筑改造工程的整体质量。
(四)员工管理
施工人员是现场施工的主要执行者,其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所以现场管理的重点之一就是施工员工的管理。企业应当努力创建一支创造力强、遵纪守法、工作认真、纪律严明的团队,使工程满足人们的需求。管理者应当在员工中建立一种“休戚与共”的工作氛围,按照施工区域的不同做好职责划分工作,使施工人员在工作中感受到“人情味”,同时,管理人员要充分了解这些施工人员的情况,上文说过,建筑人员为家里的“顶梁柱”,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管理是最有效的办法,管理者可以设置细致的奖惩措施,对建筑人员赏罚分明,从鼓励与约束两个方面管理工作人员的行为,以此保证建筑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做到令行禁止。企业在进行既有建筑施工时,客户设定的时间较短,而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建筑人员的积极性提升,其工作效率也会得到提高,从而保质保量的完成工程项目。
(五)资料管理
在对大型的既有建筑进行改造时,客户会提出很多的要求,为了保证客户要求可以完成,管理者应当加强资料管理。例如,2019年,某建筑企业在进行广州凯撒堡公司改造项目时,在对工程进行验收的过程中,将涉及到的竣工资料,包括:产品合格证明、检测报告、施工图纸、设计方案、测量数据记录、验收报告、工作人员名单等资料进行整合与管理,并在工程结束后,将改造图纸与既有建筑的原图纸进行比较,确定现有建筑要既有建筑要求相符合[2]。
(六)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现场管理重点为安全管理,在既有建筑中,施工队的人员与原有建筑的工作人员有时会一同作业,管理人员应当对两者负责,加强现场的安全管理,其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建筑工人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管理者应当选择一些工作细心的员工进行集中培训,使这部分员工掌握部分安全知识,以点及面,用部分掌握安全知识的员工带动施工队整体安全警觉性的提升。
第二,制定规范化的工作标准。施工企业应当制定规范的施工标准,使建筑工人的工作更加标准化,以此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率,同时,管理者应当定期检查施工设备,对发生故障的设备及时修理或更换,从而在源头处解决安全问题。
第三,做好宣传工作。企业管理者可以约束自家企业员工,但是却不能决定既有建筑内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因此应当做好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例如,2018年,广州钢琴集团在进行厂区整改时,建筑企业的工作人员对公司的员工进行了细致的安全宣传,告诉对方在施施工过程中哪些环节可能会出现安全问题,如,脚手架、地基构建、塔吊施工等,以此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警觉性,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七)成品保护管理
既有建筑的施工需要格外注意成品保护管理工作,既有建筑当中,客户对施工队的要求为整治与改造,因此一定会制定相应的条例,规定某些设施应当被消除,部分设施不得更改等,管理者应当明确成品的实际情况,将做好成品的保护工作,例如,2018年,深圳捷越建筑公司在对某工艺品厂区进行整改时,管理人员运用主动+被动的管理方式,一方面,要求建筑人员不准在厂房的工艺品旁边使用大型设备,避免对企业成品造成损坏,另一方面,通过运用防相撞的方法来保护产品,如,管理者在一些易碎的工艺品上使用胶合板、玻璃框、纸盒等保护措施,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外界因素造成的成品破坏,为客户负责[3]。
结论:综上所述,施工现场应当由专业的管理者进行管理,以此保证建筑工程的整治改造更加合理。经过上述内容可知,管理者应当明确认识技术、材料、人员、资料等因素对于工程的重要性,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做好产品的保护工作,从而提升工程项目的质量,提升企业的运作速度,保质保量的完成项目要求。
参考文献:
[1]宋鹏程.建筑工程技术及施工现场管理问题[J].科技风,2020(06):144.
[2]陈君尧.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J].四川建材,2020,46(02):194-195.
[3]刘永强.医院老旧建筑改造更新业主方项目管理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