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黄强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月20期   作者:黄强
[导读] 在目前初中的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是以问题来做导向,
        摘要:在目前初中的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是以问题来做导向,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不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初中的数学课,有着难度大、范围广、知识新等特点,其中函数、代数、平面几何等知识点的学习都需要学生拥有十分扎实的基础。而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小学的学习可能会有基础不牢靠的情况。因此农村教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时,要以问题导学法为主,耐心细心地引导学生思考知识。本文站在初中数学课堂的角度,分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实施的必要性,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导学法 农村
        一、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点
        数学课可以说时初中的教学中综合性最强的一门课,学生在学习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例如无法理解困难的知识点;无法进行复杂的计算;不能灵活地利用公式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教师在教学时不能进行改革,只是“填鸭”式教学,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就会十分困难。倘若教师在教学时,积极应用问题导学法,给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不断解决问题,学生便可以从自己的思考中得到知识,并且比起单纯从教师那里获得的知识,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应用自己获得的知识。
        (二)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国家对于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育出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十分有限,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教师的单向输出,没有自己思考的时间和机会,有很多学生往往还有很多问题,教师就已经结束了讲解。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恶性循环,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越拉越远,最终这部分学生很有可能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采用问题导学法,借着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针对农村的学生,他们在家里可能需要帮忙家务、帮忙做农活;或是家里不重视学习,对孩子的学习不加以管教,所以培养这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十分重要。
        (三)活跃课堂气氛,促进高效课堂的创建
        在课堂上,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对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很大的作用。然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知识,课堂就会变得十分枯燥,学生就会走神,最终一节课下来,一无所获。尤其在数学这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上,如果学生有一点跟不上老师的思路,那学生的学习就会遇到特别大的阻碍。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而问题导学法就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一大利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强和学生的互动,通过逐层递进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知识的核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课堂之中,成为课堂内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这样的课堂不仅十分高效,而且学生会逐渐喜欢上这种轻松愉悦的课堂,而这种喜欢也会慢慢演变成对数学这门学课的喜爱。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实行问题导学法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以目前的情况而言,在农村的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明晰问题的存在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行问题导学法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有很多新兴的教学方法被提出,虽然这些方法对课堂教学都有着很大帮助,但是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勇敢地尝试新鲜事物,而且教师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然而,有很多教师仍旧秉承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师只要在讲台上讲授知识,不需要其他教学手段的辅助,学生就可以掌握知识。而有些教师为了个人利益,只对学生的成绩做出要求,这样教师就会使用大量的试题来让学生提升成绩。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可能会有比较好的卷面分数,但是他们的数学思维没有得到建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十分欠缺。

而在农村地区,这样的问题就愈发突出,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如何,而不去了解其中的过程,有很多农村教师迫于家长的压力,只能使用快速提高学生教学成绩的方法,这样下去,问题导学法在课堂上的应用只是一句空谈。此外,倘如在课堂上使用问题导学法,那么教师就需要在课前充分地准备。例如提出怎样的问题,在什么时候提出问题,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针对学生不同的反应要怎样应对等等。如果教师在这些问题上没有办法面面俱到,课堂质量必然会大打折扣。
        因此,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教师在这方面做的还有所不足,做出改变势在必行。下面提出三条建议,仅供参考。
        三、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应用问题导向法
        (一)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学习中找到答案
        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处处存在,如果学生能在生活中处处留意,必然会发现很多课本中的知识,而且这样学来的知识要比在课堂上单纯从教师那里接受来的知识记忆深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提出与生活中有关的问题,最好是在农村生活中能经常见到的场景,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抛出问题:为什么在农村中的水桶都要做成圆柱体呢?这是一个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细节,但是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件事并且去一探究竟。在学生接到这个问题之后,他们的好奇心会止不住地膨胀,之后学生会在课下想尽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或是咨询家中长辈;或是求助于互联网;或是通过自己查阅资料来解决问题,但不论学生是以什么样的方法解决的问题,他们会知道:在使用面积相同的材料的情况下,将容器做成圆柱体,容器的容积最大。学生会将这个通过自己努力寻找到的答案深刻地印在学生的脑子里,问题导学法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通过问题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地融入课堂之中
        问题导学法要求教师将学生摆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之上,教师应当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思维定式,真正地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一份子去看待。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根据课堂的内容提出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知识时,教师在课前给学生抛出问题:二次函数的各项系数与图像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这个知识点可以说是二次函数的重难点,如果学生能灵活地掌握,那么二次函数的学习可以说已经有很大进展了。学生们在课堂正式学习就已经开始了相关思考,出于解决问题的心情驱使,学生会非常认真地听这堂课的内容。在,教室的讲解完成后,教室可以给学生留出时间,让他们分小组讨论,最终在课堂上给出自己的结论。这样做,学生就会一直跟随着课堂的节奏,学习效率提升很大。
        (三)设定问题要合理适当,为高效课堂服务
        问题导学法,其核心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因此教师设置的问题必须合理。针对问题的合理性,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问题要紧贴课堂内容,教师在授课时,讲什么样的内容就要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反比例函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应提问类似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怎样的,有什么性质等等,一定要在课堂内容的范围内进行提问。第二是问题内容不能过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问了学生一个他根本不会的问题,学生的自信心会受到挫败,课堂的进度也会受到影响。
        结语:总之,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问题导学法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当积极掌握这种教学方式,在不断的实践中寻找问题,改正问题,最终让这种教育方法成为自己武器库中的一个利器,并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苏世明.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14):152-153.
        [2]王玄春.巧用问题导学法为初中数学课堂增添活力[J].名师在线,2019(03):24-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