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疫情期间开学复课流程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月20期   作者:李树海
[导读] 疫情期间,进行线上教学。开学复课后,要实行小班化
        疫情期间,进行线上教学。开学复课后,要实行小班化、错峰上下学、错时上下课。如何确保疫情期间开学复课后的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教学安全,整体流程设计的合理科学是重要保证。
        一、到校前的培训和准备必不可少
        1、学生培训:到校时间、地点、路线、各环节所有要求。包括:上课、下课、入厕、就餐、住宿、扫码、测温、消毒、健康卡、胸名签等所有流程,每个环节,做到人人皆知,做到。
        学校要通过线上培训班主任,班主任线上培训学生,详细告知、解答。要通过线上答卷等方式强化,知道、做到,保证安全。
        2、学年教师和行勤服务人员培训。既要在线上培训,还要在开学复课前几天集中培训。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岗位职责,知道、做到。
        3、所有物资准备。所有防疫物资、消毒用品、区域划分、出入路线,都要准备齐全。所有需要的方案、预案、制度、记录名册、台账等软件都要建设齐全。
        4、进行预案演练。要全程进行演练,记录每个环节中的不足,专题研究完善。
        5、按照文件要求,抓住重点人群,坚决执行隔离、排查等制度,严格严厉不讲条件。
        6、要由督查组进行自查,对照上级相关“标准”一一检查,逐一达标。
        二、错峰上(放)学保证学生不聚集
        1、按照楼门入口数量,设定第一批到校班级数量。每批班级之间,设定时间区间。每批班级定时间点、定起点、定班级(A个)、定路线(1--A号线),定顺序号(学生从1---25)定格(1米以上间距,每格1人)。
        2、班主任和工作人员,按照规定时间提前到岗位。
        3、设定等待区。第二批的B个班,如果有早来的学生,在等候区指定位置。
        4、大门防止堵塞。交警等联防联控部门配合工作。
        5、大门封闭管理。要进行保干工作流程培训。如:上学半小时、放学半小时,期间,教职工车辆、家属区车辆不许出入大门。
        6、特殊学生、个别迟到的学生,在等候区,最后进入。
        7、工作人员,在学生线路两侧检查指导。
        8、每批班级,上学和放学的路线一致。
        三、体温检测是最重要的保证
        1、入校前体温检测。

家长负责对学生进行体温检测,填写“体温检测卡”。无异议的学生,带“体温检测卡”到校上学。有体温异常的,不许到校,立即到发热门诊就医,并报告学校。
        2、到校体温检测。大门(楼门)、班级门检测体温。学年主任负责,班主任组织检测。建立班级体温检测记录。要进行体温枪使用培训,确保体温精准。
        3、如果发现体温异常的学生,立即启动“体温检测中发现异常应急处置流程”
        4、上课中发现体温异常学生,要启动“上课中体温异常应急处置流程”。
        这两个应急处置流程,应该在线上培训进行过、在演练中操作过,确保学生熟知,不恐慌,尤其是心理疏导要根上。
        四、错时错楼层上(下)课是楼内人员不聚集的保证
         1、错时间:划分几个时间段上下课。
         2、错楼层:将全学年A、B两个学部,A学部所在班级和B学部所在班级,不同楼层错开时间段,划分几批上下课时间。
         3、课间,要有工作人员进行在校实时防护,一是检查戴口罩情况。二是走廊按照划定的安全线行走。三是入厕保持1米以上距离。
  4、放学时间,楼梯口组织检查、记录。
        五、坚持做到“两消毒三通风”
        成立专职消毒小组。成立专职通风小组。
        1、放学班级负责关窗户。
        2、校医指导工作人员进行消毒。
        3、学生到校前30分钟,要开窗通风完毕。
        4、消毒通风包括食堂、宿舍、办公室、体育馆等。规定时间、规定人员,专人记录。
        六、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各项制度
        教职工离校制度、教职工手卫生制度、联防联控制度、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师生晨午监测体温制度、因病缺勤登记制度、复学证明查验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佩戴口罩制度、免疫接种证查验制度、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通风与消毒制度、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两点一线”制度、家长倡议书等等。加强制度健全、落实,加强工作纪律检查监督,落实一岗双责,各工作环节无缝衔接,确保安全。
        疫情期间开学复课,安全是首要的工作。没有成型的经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边实践边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