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刘宗菊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创新。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农业农村局  山东临沂  2762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创新。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其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具备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时期,国内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业已滞后于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标准。随着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社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这推动农业经济日益发展为生态化、科技化的方向。因为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因此,探究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显得非常迫切和有意义。下面,笔者主要对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问题进行了简要地探究。
        关键词: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策略
        引言
        随着经济与互联网的发展,我国农业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提高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我国农业快速稳定发展。农业是一国之本,工业的发展也要依靠农业的支持。同时工业实现现代化之后也可以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实现我国产业的均衡发展。目前,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处于准备阶段并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目前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仍然处于初级水平,依旧需要相关人员的不懈努力。
        1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意义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各行各业快速进步,农业经济同样如此。在农业发展道路上,要重点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进而为农业长久发展奠定基础。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意义主要有如下两点。第一,优化农业结构,提升农产品产量。如今我国农业的生产方式已经较为完善,但有些历史问题仍然未解决,需要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业生产。例如,目前我国农产品主要借助化学肥料实现增产,这种增产方式虽然效果明显,但农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这就需要利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推动农业发展,以此来优化农业结构,提升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第二,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务农人员收入。信息化水平提升,能够极大地改善农业生产模式,科学推进农业生产和管理,不仅能够发展农村经济,还能提高务农人员的收入水平。
        2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农民缺少较强的信息化思想观念
        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是我国农业经济建设和管理困难的一个根本原因。由于很多农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专注发展农业,不认可外界的知识,从而难以接受新鲜的事物或思想。特别是在一些农村中,由于村领导或干部都是当地选拔,其思想水平较低、文化素质不高,这导致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从而使上级部门下达的指令难以很好地执行。特别是对于当今明确的一系列农村发展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等),农村领导或干部难以真正地理解,从而难以引导村民开展经济建设工作。鉴于此,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问题,不管是领导或干部,还是村民,都较难体现自身的示范带头或组织参与作用,从而造成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
        2.2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人才缺乏
        农村缺少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人才,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方面。由于农村的主导群体是当地的农民,他们往往未曾接受相关教育或培训工作,也不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从而造成农村严重缺少信息化技术人才。并且,因为农村环境条件较差,不少城市的信息化技术人才不想去农村发展,所以这就造成农村非常缺少信息化技术人才,从而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进行。
        2.3缺少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农村难以顺利开展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一个关键要素还在于农村缺少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政府部门投入的信息化建设资金较少,因此广大农村区域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缺乏,像是网络覆盖不完善、缺少先进的农机设施等,这造成农民仅仅应用固有的生产方式。再者,一些农村区域缺少便捷的交通,这也不利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3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
        3.1推动农业技术创新,加快信息化技术研发
        社会生产与发展在于不断创新,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同样是带动农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必须对农业信息化技术进行创新,确保农业生产发展能够得到最新的技术支持。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需要从多方面发展,如生物工程、运输工程和种植工程等。技术研发迫在眉睫,必须在实践的同时,重点关注农业最新技术的研发。地方政府要为农业管理工作提供帮助,除了引进专业技术设备和人才外,还要积极鼓励信息化技术人才进行技术研发,最大限度地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3.2培养相关技术人才
        地方政府在建设相关农业信息化系统过程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政府可以组织农业工作者到示范性基地进行观摩学习请专家来讲解种植培育的知识,以此用来提高农业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之后可以将专家指导的视频和文字信息发布到网上,与其他地区的农业工作者资源共享,为农民提供科学的农业知识。注重培养农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加大人才吸引力度,可以利用提高待遇的方法来吸引其他地区的人才到本地工作,同时还要重视本地区的人才,防止地区人才流出。最后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学习,最后实现农业增产增收。
        3.3注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专业队伍的建设
        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建设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在于人才的培养,第二在于人才的引进和留住。在人才的培养方面,首先,要在高校的相关课程中设置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专门内容;其次,要注重强化管理部门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信息部门从业人员的综合技能和信息化水平;第三,要注重全面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知识水平,充分发挥县级和乡镇农业技术学员的教育作用,对农民进行集中化的培训或者个别的上门指导。在人才的引进与留住方面,针对目前农村地区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必须要提高信息化人才留在农村工作的福利待遇,吸引更多的城市人才回到农村,为中国农业的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在这一方面,可以结合选调生考试制度或者大学生村官制度,给为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作出重要贡献的大学生或者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经济待遇和上升渠道。
        3.4做好宣传工作,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农民群体和地方政府的信息化管理意识相对薄弱也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国家必须要在政府层面上做好对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工作,让全社会的人都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针对地方政府官员对农业信息化认识不够的问题,必须要加强培训和教育,使其转变思想,主动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推动者;对于农民来说,既可以利用电视、报纸等传媒进行知识普及,也可以利用村广播站、宣传栏或学习教育基地完成信息化技术和知识的教育;对于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有兴趣的农民可以做好技术帮扶工作,使其成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改革的“先头兵”。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的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仍然处于起步晚、阻碍多、难度大的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利用科学技术等现代先进手段,让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政府要提高对农业的重视程度,派专业人士去农业落后地区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农业工作者的技术知识储备。而完善农业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这才是适合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辛宝江.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分析[J].中外企业家,2020(6):113.
        [2]华健.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发展策略[J].河南农业,2019(35):9-10.
        [3]李景发.浅谈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9(34):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