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及技术的构建 郭兴龙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郭兴龙
[导读] 摘要:新时代建筑技术的推动与进步无疑需要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要求公司转变观念,不断优化和调整其安全管理体系,并建立顺应建筑业发展的安全管理机制。
        身份证号码:13092419890108XXXX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新时代建筑技术的推动与进步无疑需要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要求公司转变观念,不断优化和调整其安全管理体系,并建立顺应建筑业发展的安全管理机制。企业需要从技术适用性、专业知识和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知识框架的角度出发,培养一支具有安全意识和创新型安全管理的队伍,因此,如何通过具体的措施提高施工管理的效率与安全性成为了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法;技术构建
        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组织体系构成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方面的体系结构在不断地进行优化完善。从实际的工作和建筑工程管理经验来看,通常以管理企业的领导层作为最高级组织,负责承担企业的监管职责,以及安全管理者责任。此外,建筑工程管理部门是二级组织,具体承担指定项目的安全管理责任,并落实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开展情况。最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为建筑工程管理项目的三级组织,直接负责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与完善,直接负责该项目的安全管理职责。通常,建筑工程管理部门会任命一名专职的安全管理师,进行项目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包括日常的管理以及巡查。有关的企业也能按照实际需求和项目需求进行专项性的调整,通过不同的管理手段和方式对体系结构进行完善。
        2建筑工程中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2.1安全施工意识不强
        安全意识薄弱也是工程中常见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施工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没有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思想认识上也麻痹大意,再加之操作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现代建筑施工的要求。比如在脚手架工程中,架子工嫌麻烦不正确佩戴安全带;吊篮内作业时不系安全带或未将安全带锁扣正确挂在独立设置的安全绳上等,在未采取安全措施或安全措施未到位的情况下就违章施工,这都是工人安全意识不强的体现。
        2.2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费用投入缺乏
        部分施工单位为压缩工程成本,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往往采取减少对安全文明措施费用的投入,对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舍不得投入人工、费用,抱有侥幸心理、拒不整改。在施工中为降低成本,租赁或采购一些陈旧、老化的机械设备且不能定期进行检测、保养、维护,不能给工人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等都会给现场工人的人身安全带来隐患。
        2.3安全管理不到位
        施工单位为未认真履行法定职责,未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包代管,向施工项目部派驻不具备执业资格要求的管理人员;在施工前未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应急救援预案或未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方案组织专家论证;未对特殊工种及分包单位的资质、人员进行审查,未对工人进行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安全技术交底;现场的安全检查、整改流于形式等都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2.4安全监管不到位
        监理单位在建筑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有效的监管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并未发挥自身的职责,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大都只是表面功夫,未能及时的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改进,或者对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常常顾及建设、施工单位的意见、情绪,犹豫不决,不能快速下达“工程暂停令”和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交“监理报告”,任由事态发展从而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防范策略
        3.1明确建筑工程的危险源
        危险源是引发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基础条件,安全管理人员需要有效控制危险源,防范安全管理风险。

在建筑工程施工准备阶段,安全管理人员需要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建筑工程项目的特征、施工内容和外部条件,收集、统计并分析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并识别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危险源。同时,分析已确定的危险源,对安全事故的损失程度、发生概率进行评价,并列出危险源清单,以此为基础制定安全风险的防范措施,为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安全实施提供保障。
        3.2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在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并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提高施工企业的安全事故防护能力,保证一线操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相关管理部门还需要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建立安全工作例会、安全巡查、不良安全行为记录制度,为建筑安全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持。
        3.3正确调查并处理安全事故
        (1)出现安全事故后,相关管理部门需要保持严肃、科学的态度,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有效处理;(2)出现人员伤亡时,要准确调查事故原因,从施工安全事故中明确生产因素控制的差距;(3)分析施工安全事故的全过程,明确引发施工安全事故的人、物和环境状态的原因,了解施工安全施工职责,总结生产因素管理相关教训;(4)以事故为例召开事故分析会,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3]。
        3.4加强安全教育管理力度
        管理部门需要关注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利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安全教育,还可以在施工现场明显位置张贴宣传标语,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安全讲座和培训,实现维系施工安全方式的日常化。同时,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特点开展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安全教育的整体效果。除此之外,管理部门需要加大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力度,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
        3.5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在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基坑、地下室深度、地质资料等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土石方边坡的稳定性;针对脚手架、吊篮、安全网、洞口等,制定人员坠落的技术防范措施;针对外用电梯、井架、塔吊等垂直运输机具的拉结要求,制定倒塌防范措施。同时,安全管理部门还需要注重安全用电、机电防短路、防触电等工作,针对施工现场周围情况制定相关的通行道路、居民防护隔离措施。除此之外,安全措施主要分成2种: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措施和减少安全事故损失的技术措施。其中,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技术措施主要有消除危险源、危险物质、隔离、故障一安全设计、减少故障和失误等。减少安全事故损失的技术措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局面,防止事故扩大,避免引起二次事故发生,从而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如隔离、个体防护、设置薄弱环节、避难与救援等。
        3.6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理工作水平
        在工程施工的现场通常会发生一些突发的事情,会面临一些特殊情况,施工人员能否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这些突发情况,这直接影响到了施工的进度,甚至能够影响施工的质量。所以说,监管人员必须要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对于那些施工技术问题展开一个全面深入的探究,以便在关键的时候能够为施工人员提供技术参考,指导施工人员高效的完成工作。施工现场中监理工作的提升能够使得监理人员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责,体现本岗位的价值和作用。
        总之,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是保证建筑施工工作顺利进行,避免人员伤亡事故发生的重要基础,因此只有对建筑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地优化与完善,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葛顺明.落实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思考[J].中国安全生产,2018,13(07):44-45.
        [2]黄强,朱晓魏.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的探讨[J].中国高新区,2018(14):198.
        [3]王伟民.ST建筑公司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及改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