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在龙山1:500数字化测图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作者:崔占奎
[导读] 摘要:本文通过GPS的原理、具体应用实例和发展瞻望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主要针对我国GPS发展现状及在生产、生活中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和介绍。
        广州蓝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510630
        摘要:本文通过GPS的原理、具体应用实例和发展瞻望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主要针对我国GPS发展现状及在生产、生活中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和介绍。理论联糸实践,实践结合理论,GPS也是一样,需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不断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现代化;世界;未来
        测绘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全球化步伐在不断加快,传统的测量方法已满足不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们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走出一条新型化的测绘道路,不断应对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GPS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我国成立了GPS协会,希望通过广泛交流与合作,来更好地发展我国GPS事业。
        第一章  绪论
        我国从80年代开始引进和研究GPS技术,同时着力研究建立我国自已的导航糸统。短短二十年来,我国GPS 接收机拥有量约在10万台左右,而且以每年两万台的速度在增加,可见GPS在我国应用的广泛性。
        GPS现已深入到我国测绘各个领域:在大地测量领域,GPS技术开展科技联测,建立全球性大地控制网,提供高精度的地心坐标,测定和精化大地水准面。这样,就为我国各部门的测绘工作,建立各级测量控制网,提供高精度的平面和高程三维基准。我国已完成西沙、南沙群岛各岛屿与大陆的GPS联测,使岛屿与全国大地网联结成一体。
        在工程测量领域,应用GPS相对定位技术,布设精密工程控制网,用于城市和矿区油田沉降监测、大坝变形监测、隧道贯通测量等精密工程。加密测图控制点,应用GPS实时定位技术测绘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用于工程建设的施工放样。
        在航空摄影领域,我国测绘工作者也应用GPS技术进行航测外业控制测量、航摄飞机导航、机载GPS航测等航不测成图的各个阶段。
        GPS技术已应用于海洋测量,水下地形测绘。
        此外,在军事国防、智能交通、邮电通信、地矿、煤矿、石油、建筑以及农业、气象、土地管理环境监测、金融、公安等门和行业,在航空航天、测时授时、物理探矿、姿色测定等领域,也都开展了GPS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近几年,我国已建成了北京、武汉、上海、西安、拉萨、乌鲁木齐等永久性的GPS跟踪站,进行对GPS的精密定轨,为高精度的GPS定位测量提供观测数据和精密星历服务,致力于我国自主的广域差分GPS方案的建立,参与全球导航卫星糸统(GNSS)和GPS增强糸统(WAAS)的筹建。同时我国已着手建立自己的导航糸统,能够生产导航型和测地型GPS接收机。GPS技术的应用正向更新层发展。
        为了适应GPS技术的应用与发展,1995年成立了中国GPS协会,协会下设8个专业委员会,希望通过广大交流与合作,发展我国的GPS应用技术。
        我国的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
        目前,全世界有四套卫星导航糸统:中国北斗、美国GPS、俄罗斯格络纳斯、欧洲的伽俐略糸统。
        北斗卫星糸统是我国正在实施的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糸。2000年以来,我国已成功发射了5颗“北斗导航试验糸统(第一代糸统),这个糸统具备在中国及周边地区范围内的定位、授时、报文、和GPS广域差分功能,并已在测绘、电信、水利、交通运输、渔业、勘探、森林防火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逐步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正在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糸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平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提供两种服务方式即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我国计划2012年左右“北斗糸统”将覆盖亚太地区,2020年左右覆盖全球。
        2010年8月1日5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也是我国今年连续发射的第3颗北斗导航糸统组网卫星。这标志着我国的测绘事业不断向前迈进,我国的北斗卫星定位糸统正在不断完善,我国测绘正在逐步走向国际化、全球化。
        本次论文通过对GPS的原理、外业实践和发展瞻望三个方面来介绍GPS的应用与发展,通过外业的具体实践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GPS的原理与方法,而只有通过一次又次的实践和检验,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GPS的性能,使我们不断的对GPS技术进行完善和加强,生产更高精度的GPS接收机,来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第二章  GPS的原理及应用
        2.1  GPS原理与方法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高速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已知的起算数据,采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的方法,确定待测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假设t时刻在地面待测点上安置GPS接收机,可以测定GPS信号到达接收机的时间△t,再加上接收机所接收到的卫星星历等其它数据可以确定以下四个方程式:
        图2-1  GPS定位基本原理
 
        上述四个方程式中待测点坐标x、y、z和 为未知参数,其中di=c△ti(i=1、2、3、4)
        伪距法定位是由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测出得到四颗以上GPS卫星的伪距以及已知的卫星位置,采用距离交会的方法求定接收机天线所在点的三维坐标。所测伪距就是由卫星发射的测距码信号到达GPS接收机的传播时间乘以光速所得出的量测距离。
        载波相位测量的观测量是GPS接收机所接收到的卫星载波信号与接收机本振参考信号的相位差。
        GPS绝对定位是利用GPS卫星和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观测值直接确定用户在WGS-84坐标糸中相对于坐标糸原点——地球质心的绝对位置。
        GPS相对定位,是至少用两台GPS接收机,同步观测相同GPS卫星,确定两台接收机天线之间的相对位置。
        差分GPS定位是将一台GPS接收机安置在基准站上进行观测,根据基准站已知精度坐标,计算出基准站到卫星的距离改正数,并由基准站实时地将这一改正数发送出去,用户接收机在进行GPS观测的同时,也接收到基准站的改正数,并对基定位结果进行改正,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2.2 外业实施与要求
        工作包括:误差来源分析、选点要求、天线安置和外业观测过程中注意事项。
        2.2.1误差来源分析:与卫星有关的误差:星历误差、卫星钟误差。措施:提供精密星历,进行钟差改正。与传播有关的误差:电离层误差、对流层误差、多路径效应。电离层对流层误差加入模型改正,相对定位中通过星站间求差可消除二者误差。消除多路径效应的措施:选择合适的站址,远离大面积水域及高层建筑物。与接收机有关的误差:接收机位置误差,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措施:精确对中,用方位标进行定向可减弱误差
        2.2.2选点的要求:点位应设在视野开阔位置。点位目标明显,视场周围15°以上不应有障碍物。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其距离不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其距离不小于50m,以避免电磁场对GPS信号的干扰。点位附近不应有大面积水域或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以减弱多路径的影响。点位应选在交通方便,基础稳定的地方。
        2.2.3天线安置:天线的定向标志线应指向正北,并顾及当地磁偏角影响,以减弱相位中心偏差的影响。刮风天气安置天线时,应将天线进行三方向固定,防止仪器被破坏。架设天线不宜过低,一般应距地面1m以上。天线架好后,应在三个方向分别量取天线高,三次测量结果不超过3mm,取三次结果平均值进行记录。
        2.2.4外业观测:仪器高一定要按规定始末各量测一次,并及时输入仪器及记入测手簿之中。接收机在开始记录数据后,应注意察看有关卫星数量,卫星号、实时定位结果及其变化。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要靠近接收机使用对讲机,雷雨季节要防止雷击,雷电时应停止观测。
        2.3内业处理
        数据处理基本流程:
        图2-2  GPS数据处理基本流程图
 
        数据采集是采集GPS接收机野外观测记录的原始观测数据。
        数据传输是用专用电缆将接收机观测数据传输至计算机,传输的同时进行数据分流,生成四个数据文件:载波相位和伪距观测值文件、星历参数文件、电离层参数文件、测站信息文件。
        预处理的目的是:对数据进行平滑滤波检验,剔除粗差;统一数据文件格式并将各类数据文件加工成标准化文件,找出整周跳变点并修复观测值;对观测值进行各种模型改正。
        基线向量解算时要顾及观测时段中信号间断引起的数据剔除,观测粗差的发现及剔除、星座的变化引起整周未知数的增加等问题。
        2.4应用与发展情况
        GPS定位技术以其精度高、速度快、费用省、操作简便等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各业。GPS用于精密工程测量和工程变形监测,精度已达到毫米级乃至亚米级。GPS技术在航空摄影测量中已进入实用阶段,在国内已进入大规模航空摄影测量生产。实际证明应用该技术可极大减少的控制点数目,缩短成图周期,降低成本。智能交通糸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无线通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及图形图像显示技术等有机的集成应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在大范围内建立实时、准确、全方位发挥作用的交通综合管理和控制糸统。目前,GPS已成功应用于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2.4.1长途客运GPS智能管理糸统
        GPS长途客运管理糸统—雅迅长途客运GPS智能管理糸统是结合了卫星定位技术,GPRS/CDMA通讯业务,GIS技术,图像采集技术,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等技术,在客运公司建立一个总控,其它设为分控,公安部门和运营部门等各部门建立总控的中心糸统,由控制中心糸统,天线通信平台,全球定位糸统,车载设备四部分组成一个全天候,全范围的驾驶员管理和车辆跟踪的综合平台,糸统可对注册车辆实施动态跟踪,监控、拍照、行车记录、管理、数据分析等功能。监测车辆可以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并保存车辆运行轨迹数据,便于管理人员操作,这对交通管理带来巨大大帮助。
        2.4.2 GPS预警器
        GPS预警器是通过GPS卫星在GPS预警器中设立坐标来完成。比如一个电子眼,然后通过相关设备在电子眼的正下方设立一个坐标,这样使得装上这个坐标点数据的预警器到达这个点时,在达到坐标点的前300来左右就会开始预警,告诉车主前面有电子眼测速,不能超速驾驶,这就起了一个警示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GPS的应用将不断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将给人类带来更大的方便。
        第三章  GPS在龙山1︰500数字化测图中应用分析
        3.1测区概况:
        龙山县位于湖南省西北边陲,属湘西土家族自治州,湘西洲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0'~110。22.5',北纬27。44.5'~29。38'。武陵山脉自西向东蜿蜒境内,系云贵高原东缘武陵山脉东北部,西骑云贵高原,北邻鄂西山地,东南以雪峰山为屏。东部、东北部与湖南省怀化市、张家界市交界;西南与贵州省铜仁地区接壤;西部与重庆市秀山县、酉阳县毗连,西北部与湖北省恩施州相邻,系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之地。州内最高点为龙山县境内大灵山,海拔1736.5米。境内万山耸立、峰峦起伏,自然洞穴星罗棋布,酉水、澧水及其支流纵横其间。全县气候属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
        3.2任务要求
        经湖南第二测绘院委托,要对龙山县进行1:500数字化测图,测图面积4km2,
        在已有控制点的基础上,进行图根控制测量,并埋设图根据控制桩,提供图根成果表
        3.3设计及作业依据
        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7160-1997《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3.4已有资料情况
        由湖南第二测绘院提供E级GPS点和Ⅰ级导线点用来作为首级控制测量起算点
        3.5平面坐标糸统、高程糸统和基本等高距
        平面坐标糸采用龙山坐标糸(1980西安坐标糸参考椭球,中央子午线为东经109°26′,投影面为当地平均高程450米。测区平均纬度为29°28′,测区高程概略高程异常值为5米。)
        高程糸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基本等高距为0.5m
        3.6作业准备
        我们携带4台南方GPS静态接收机(9600),3台灵锐S82GPS接收机,三台瑞得全站仪,这些仪器已检验合格。
        3.7外业实施
        我们用4天时间埋设图根控制桩,然后用7台GPS接收机进行静态测量。根据GPS网二级要求,我们每个观测时段至少观测45分钟,观测过程中,根据调度计划保持2台接收机不动,其它5台接收机向前推进,每站作好详细记录。在观测过程中,遇到阴雨天气,我们对GPS接收机进行防雨保护,遇到大雨时,停止观测,以此来保证GPS数据的可靠性。
        3.8内业处理
        每天外业观测完毕,回到驻地,我们立即把数据传入计算机进行基线解算,对于有问题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对于不合格的测量数据进行外业补测。下面针对内业处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介绍:
        3.8.1数据传输
        由于9600接收机与灵锐S82接收机操作方法不同,灵锐S82在数据传输时,需要手工输入天线高,9600可在现场直接输入。这些问题若不注意,将直接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3.8.2基线解算
        下图为GPS基线解算网图
 
        图3-1  GPS基线解算网图
        我们用HD-2003进行GPS基线解算,在解算过程中有以下问题,现举例如下:
        ①对于基线A238-A245,在解算过程中,方差比为1.1,小于3.4,基线解算不合格,我们把高度角由原来的15°设为25°,重新解算,方差比由原来的话。1.1变为68.6,基线解算合格。
        ②对于基线A242-I010,解算时方差比为2.1,解算不合格,高度角改变后,依然不能满足要求,最后将数据采样间隔由原来的15秒设为30秒,方差比由原来1.2改变为99.9.
        ③对于基线A242-A203,解算方差为2.6,通过以上两种方法,仍然无法解算合格,通过查找说明,请教相关人员,终于找到原因,原来A242测站在观测过程中,周跳严重,多个卫星发生失锁现象,最后将失锁数据进行禁用,这才达到合格要求。
        ④基线解算合格,但是A233-A242-I010闭合差超限,通过分析原因,原来A233-I010观测距离过长,再加上A233观测条件较差,最后通过综合考虑将A233-I010基线进行删除。
        3.8.2网平差
        基线解算合格,闭合差满足要求后,进行网平差,先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然后进行二维约束平差,我们共选择分布在测区10个已知点参与平差计算和高程拟合。
        3.8.3成果输出
        在所有成果全部合格后,我们进行成果输出。下图为输出成果图表
        表3-2  成果输出表
        通过分析与对比,成果满足精度要求,至此内业解算才算结束。
        3.9外业测图
        我们用GPSRTK进行数字化测图,针对不同的测区,我们采用不同的坐标转换参数,我们选取测区最近点参与参数计算,目的是防止误差超限。针对密林地区,RTK信号弱的地区,我们在附近采集两个控制点,用全站仪进行补测,测量精度满足精度要求。
        第四章  结论与瞻望
        4.1结论
        通过一个多月的测量,最终完成测量任务,验收合格,但是在测量过程中也暴露许多问题:选点的好坏,直接关系到GPS观测的精度,当然GPS接收机观测过程中容易发生卫星失锁现象,这是仪器本身的限制,但是在基线解算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却值得我们重视:
        ①高度角越高,观测的卫星就会减少,但是它能减弱地面多路径效应对观测结果的影响。
        ②数据采样间隔越小,虽然观测数据量增加,但是地面的影响使解算结果变差,反之,采样间隔越大,虽然数据量有所减少,但是能减弱地面对观测值的影响。
        ③卫星周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卫星失锁,地面物体的遮挡以及大功率发射塔的影响都可能产生周跳现象,我们在基线解算过程中,要考虑这些问题,必要是对周跳现象进行改正与、修复。
        在用RTK进行测量时,应充分考虑RTK本身限制条件:应避免在密林及房屋密集区进行测量,流动站与基准站距离在2KM之内,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取得合格成果。
        4.2瞻望
        GPS定位技术的发展,对于传统的测量技术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它一方面使经典的测量理论与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加强了测绘科学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发展。与传统的测量技术相比,GPS定位技术有以下特点:
        (1)观测站之间无需通视
        (2)定们精度高
        (3)观测时间短
        (4)操作简便
        (5)全天候作业
        (6)可提供三维坐标
        (7)功能多,应用广
        随着GPS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GPS的优势越来越突出
        4.2.1 网络RTK技术
        为满足国民经济建设信息化的需要,一大批城市,省区和行业正在筹划建立类似连续运行网络糸统。广东省、深圳市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连续运行参考站糸统(SZCORS)。目前已开始全国测量应用。全国部分省、市已初步建立类似的省、市级CORS糸统。如广东省、江苏、北京、天津、上海、武汉、重庆、昆明等。
        南方CORS糸统发展:
        当前国内不同行业建设的CORS糸统基本上还是独立运行的,很多单位的数据只在本部门内共享和利用,投入与产出过于失衡。这势必将阻碍CORS糸统的应用与发展。针对这一情况,南方公司提出了“服务现在,面向未来”的可拓展的SOUTH—CORS解决方案。SOUTH—CORS提供了从单基站到多基站以及基站网络糸统的一整套解决方案。此糸统先事在黑龙江哈尔滨、齐齐哈尔、山东莱州、湖北随州等多个城市建成。
        随着相关配套设施及政府的大力支持,网络RTK将会不断发展和完善,它将是未来我国测绘事业发展的大趋势,它将会为我国测绘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带动中国测绘事业向更高、更快、更强发展。
        4.2.2精密单点定位技术(PPP技术)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定位原理如同单点定位,采用双频载波相位观测值,需要外部提供精密轨道和卫星钟差。该技术思路非常简单,在GPS定位中,主要误差来源分三类,即轨道误差、卫星钟差、电离层延时。如果采用双频接收机,可用LC相位组合,消除电离层延迟影响。这样定位误差只有轨道误差和卫星钟差两类。如果能够提供精密的卫星轨道和卫星钟差,利用观测得到的相位值,就能精确计算出接收机位置、对流层延时等信息。
        武汉大学GPS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进行了PPP技术研究工作。采用平滑伪距可达到米级定位精度;采用非差相位,经过15min的初始化后,单历元的定位结果趋于稳定,定位结果与已知坐标在X、Y、Z方向上的最大差值分别为0.158m、0.174m和0.167m。通过残差分析,绝大多数的中误差小于15cm。
        目前,PPP技术还不能满足数字化测图的精度,但是它却在地籍测量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任意地区都可以利用PPP技术建立地籍控制网和界址点测量。同时,PPP技术真正实现了解测量个性化,在测区不需要高等级的测量控制点,不需架设基准站,单人单机即可完成测量任务。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和GPS研究的不断深入,PPP技术进入实时应用阶段已为期不远。
        测绘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今后GPS将会像汽车、无线通信等形成产业化,我国已成立中国GPS研究中心,来发展我国的GPS产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GPS将会更加普遍,功能将会更加完善,为测绘事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征航,黄劲松.GPS测量与数据处理〔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2.
        [2]李英冰,徐绍铨.利用RTK进行数字化测图的经验总结[J].全球定位糸统,2005(5):30-33.
        [3]刘基余,李征航,王跃虎,等.定位糸统原理及其应用[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9.
        [4]刘经南.GPS定位技术进展〔J〕.全球定位糸统,2000(2):1-4.
        [5]王广运,郭秉义,李洪涛.差分GPS定位技术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