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简述 崔勇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崔勇
[导读] 摘要:建筑工程,作为满足人们基本生产生活需求的重要设施,其建设使用的安全可靠性直接影响了所处地区现代化经济建设的目标达成与否。
        身份证号码:32032219700210xxxx
        摘要:建筑工程,作为满足人们基本生产生活需求的重要设施,其建设使用的安全可靠性直接影响了所处地区现代化经济建设的目标达成与否。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处理技术易受所处环境、人为以及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混凝土麻面、蜂窝以及裂缝等病害。为对其影响进行控制,相关建设者应对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如此,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技术就能以高效率、低成本状态,服务于所处行业的快速发展进程。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
        前言: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技术的运用,需与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以使地基施工技术、防水施工技术以及预制桩施工技术等运用效果充分发挥出来。事实证明,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作用性能与工程建设要求保持一致,进而满足用户对工程建设的基本功能需求。
        1研究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的现实意义
        建筑工程所处的市场环境呈现出高层化发展趋势,日益扩大的建设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施工技术质量控制难度。为此,相关建设者应从实践角度出发,从施工处理关键技术、混凝土施工入手,通过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技术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已找出优化控制的方法策略。这样一来,建筑工程就能以可持续状态作用于实践,以满足现代化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居住环境所提出的安全稳定需求。
        2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
        2.1混凝土麻面问题
        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在混凝土的表面会出现一些细小的麻点、凹坑或者气泡。这会导致混凝土出现麻面,不仅影响混凝土的美观,而且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在于对施工细节的处理不到位。例如,对模板的清理不到位,模板上粘有杂质,导致混凝土出现麻面。如果没能对混凝土进行有效的养护,或者在混凝土振捣过程的振捣不充分,导致混凝土内部的气泡未完全排除等,都会造成混凝土出现麻面现象。
        2.2混凝土蜂窝问题
        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在其表面弧线疏松情况,形成蜂窝状。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骨料聚集过程中砂浆没能完全覆盖,在长时间的空气侵蚀下,会在骨料之间形成蜂窝状的孔穴。如果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骨料与砂浆之间出现离析,将会导致混凝土蜂窝的出现。而且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模板破损,或者模板密封不严,发生浆液渗漏,也会导致混凝土蜂窝出现。
        2.3混凝土裂缝问题
        裂缝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也是危害性较大的问题之一,混凝土裂缝主要分为三种,即横向裂缝、纵向裂缝以及网状裂缝等。如果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温度把控不当,便很容易出现裂缝问题。在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中,如果不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养护处理,也很容易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除此之外,在外力的作用下也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
        3混凝土准备阶段的关键技术
        3.1混凝土的制备
        在混凝土的制备过程中,首先要确保原材料的质量。例如,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材料,因此,首先应对水泥的规格以及水泥的性能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水泥的强度符合工程的标准要求。应避免采用含有氯盐的水泥。除此之外,还应结合工程的实际需求适当添加相应的外加剂。除水泥之外,还应注重把控粗细骨料的质量,要确保粗骨料的粒径小于构件整体厚度的0.75倍。因此,粗骨料的粒径通常都应小于4cm。最后,混凝土的拌制需要用到大量的水,因此也需注重把控水的质量。
        3.2混凝土的配比
        在混凝土的配比过程中,应通过配比实验来实现最佳配比。完成配比之后,要注重检测混凝土的强度,在混凝土的强度符合建筑工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才能投入使用。
        3.3混凝土的搅拌
        要结合混凝土的性质合理选择搅拌机械。

例如,在塑性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应选择自落式搅拌机械;如果需要搅拌干硬性混凝土时,则应选择强制式搅拌机械。不同搅拌机械具有不同的特点,只有合理选择搅拌机械才能保障混凝土搅拌的质量。
        3.4混凝土的运输
        运输过程会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影响,因此,需要注重对混凝土运输过程的管理。要确保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不会出现离析现象。应尽量缩短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因此,应在建筑工程附近对混凝土进行搅拌,缩减混凝土的运输距离。
        4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性技术
        4.1浇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首先,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避免出现离析或者分层的现象,保障混凝土的性能。浇筑过程的垂直距离应控制在3m以内。浇筑之前,在底部填充5-10cm左右的水泥砂浆。在浇筑过程中要做好振捣工作,确保充分振捣,振捣时要注意支架以及模板的变化情况,避免模板发生变形,如果出现变形情况,应立即停止振捣固定模板。要注重把控特殊部位的浇筑时间,例如,在浇筑墙体与柱子连接部位时,应先对墙壁以及柱子进行浇筑,并且在浇筑完成1小时之后再对梁板进行浇筑,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裂缝的产生几率。
        4.2振捣关键技术
        采用插入式振捣,应确保振捣实际移动间隔距离小于振捣半径的150%。如果针对轻骨料混凝土进行振捣,则振捣的实际移动间隔距离应小于振捣半径。在振捣过程中,要注重把控振捣器与模板之间的距离,应保证二者之间的距离大于振捣半径的50%,以免对模板造成破坏。要合理把控振捣时间,如果振捣时间过长,会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很容易导致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如果振捣时间过短,则会导致混凝土振捣不充分,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
        4.3梁板浇筑技术
        在梁板浇筑过程中,应结合实际的施工要求合理选择建筑施工方案,通常情况下,在梁板浇筑过程中都会采用赶浆法。应用赶浆法,需要对完成施工的部分进行及时的检测,在确保其质量合格之后才能开展下一阶段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确保梁板的厚度小于铺设的高度值,与此同时,还要保证压实的方向与浇筑方向一致。
        4.4防水施工技术
        复合涂料,作为运用于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防水涂层,其不仅要具备与工程建设要求一致的防水性能,还要对环境危害进行控制,以避免有毒物质散发至空气环境对施工一线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为提高防水处理施工技术的运用效果,相关人员应在外墙钢丝网内进行水泥与胶凝物质的填充。然而,此项操作与建筑工程混凝土绿色施工的环保理念不一致,技术人员应从当前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中选用具有降低建筑能耗的材料设备,在保证混凝土结构防水性能的同时,降低对周边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4.5混凝土养护技术
        混凝土的养护对混凝土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完成混凝土浇筑的半天后,需要将混凝土覆盖严实,然后定时对混凝土浇水养护。通过浇水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表面处于湿润状态,使混凝土的表面与内部的湿度平均,避免出现裂缝现象。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浇水养护需要持续7天左右时间。在养护过程中,一旦发现混凝土表面出现干燥情况便应立即浇水,这样才能保障混凝土的养护效果。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施工处理技术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注重对关键性技术的把控和应用,保障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蔡保龙.谈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常见问题的技术处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3):224-225-228.
        [2]林毅,吴宏国.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8年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8:2.
        [3]马乐许.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1):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