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城乡公园体系的建设与管理浅析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3期   作者:圣虹
[导读] 摘要: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加快,人民群众对居住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园林绿化建设中,公园建设是城乡绿化的重点,公园对改善生态环境和城乡景观,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江苏省高邮市为例,介绍了高邮城乡公园体系的建设,供中小城市参考和借鉴。
        高邮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  江苏省高邮市  225600
        摘要: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加快,人民群众对居住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园林绿化建设中,公园建设是城乡绿化的重点,公园对改善生态环境和城乡景观,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江苏省高邮市为例,介绍了高邮城乡公园体系的建设,供中小城市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公园体系;建设
        On the Constraction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and rural Park system in small and medium sized cities
        1.高邮市公园体系的现状
        城乡公园是人民活动的中心,是集旅游、娱乐、休闲、锻炼、商业活动和文化宣传的综合性广场。它为广大居民提供了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公园的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高邮市2009年被省政府评为江苏省园林城市,2016年全面启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截止2018年底,全市有各类公园226处,公园面积228公顷。高邮城区有各类公园绿地63处。其中城区综合公园3处,社区公园19处,专类公园12处,带状公园16处,口袋公园13处,目前城区绿地率已达33.88%,人均公共绿地11.51平方米。
        2.高邮市公园体系的建设
        2.1高邮市城区公园建设。近年来,高邮市全面推进了城乡公园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市级公区、专类公园、社区公园、带状公园和口袋公园的建设,先后在城区建成了马饮塘南海子河生态文化公园、南苑社区休闲公园,金桥休闲公园、水曲溪园、北澄子河生态公园、南澄子河公园、香沟河公园、横泾河滨水公园、通湖大桥公园、海潮大桥公园等10个公园。并对北关河风光带、北澄子河风光带、文游广场、大小淖河风光带、蝶园广场、净土寺广场、运河西提风光带等8个公园进行了提档升级,配建了廊道、凉亭、栈道、体育休闲等公园设施。
        2.2高邮市乡镇公园建设。小城镇一般都是区域面积较小,但拥有一定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历史渊源及社会风貌的特征。乡镇公园的建设就是对其特有的自然、人文景观进行了保护和提升。目前高邮市乡镇村有各类大小公园163个,近年来建设较完善的有城南新区客厅公园、菱塘乡回族生态休闲公园、界首镇雪枫广场公园、周山镇沿河公园、临泽镇生态体育公园、车逻镇文体休闲公园、卸甲镇文化体育公园、马棚东湖渡假村生态公园,八桥绿洋湖生态公园、三垛镇少游公园等社区公园。
        3.高邮市公园体系的特色
        3.1高邮市公园建设做到了坚持“生态立市”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扬州市公园条例规定,人民群众是城市的主体,政府建园是为了满足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公园是群众活动的空间,由于公园有体育、休闲文化的功能、有绿化和水系的叠加,再加上公园假山、雨廊、栈道、浮雕、亭阁、条椅的配套,增强了百姓的可入性,使人们亲近自然、享受生活。
        3.2高邮市公园建设加强了生态环境的保护。高邮市是傍水而生的城市,多年来结合水生态修复改造了城乡几十条河道,解决了污染和内涝的矛盾,优化了水质,改善了环境。特别是乡镇一体化建设中,结合当地的环境整治,提出建设宜居的绿色小城镇建设,营造亲近自然、社会和谐的乡镇人居环境,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类小公园、小游园,做到了抬头见绿,出门见园。良好的环境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家乡情怀。
        3.3城乡公园建设与历史文化传承相结合。在城乡一体化公园建设中,高邮市做到了有地域风貌特色,将地方历史文化传承与公园建设相结合。

城市公园建设中将原历史古迹、文物保护单位的宋城墙、奎楼、文游台、瓮城、镇国寺塔、净土寺塔等景观加以提升和保护,形成了有特色的城市公园。农村集镇、村庄公园建设中将地方的区域特色、历史文化传承与公园建设相结合,如三垛镇的少游公园介绍了宋代的诗人秦少游和曾在三垛镇抗击金兵的岳家军的故事、近代三垛河伏击战打击日寇的红色文化。菱塘乡回族生态公园根据少数民族的特色,将清真寺等古建筑和古树名木,建立了伊斯兰风貌的小区公园。界首镇雪枫广场公园介绍了彭雪枫将军在苏中创办抗日军政大学的红色文化传承。卸甲镇文体休闲公园面积较大,达4.1公顷,且环境优美,各项公园设施较完备。
        4.高邮市公园体系的管理
        4.1城乡一体化公园管理中,按照事权划分,层层落实了管理责任制,并建立了台账制。要求各乡级以上公园要做好公园日志、活动登记和维修记录,公园均有专业管理人员挂牌上岗。并要求充分发挥公园服务功能,大力宣传扬州市公园条例,以特色文化、社会公益宣传为主体来介绍“好事成双在高邮”、“关爱未成年人专栏”,并加强监督管理,全面落实各项考核指标。
        4.2公园建设是为民办实事,高邮市按照“可定义、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的五可标准和“老百姓说好才是好,老百姓说好就是好”的群众评判标准,让百姓参与,让百姓评判来推进城乡公园体系建设。建设过程中做到“三个舍得”,舍得用最好的地来建公园,舍得投入资金、配套设施,舍得花钱建景观绿化。公园建成后并请百姓评判,看是否符合公园体系建设标准。这样公园办成了为民谋福利的实事,成为老百姓的口碑工程。
        5、城乡公园建设实例
        5.1、城市市河公园建设。2014年为彻底整治多年积累下来的脏乱差难题,政府两次拆迁445户,采用生态治理的方法,将河面拓宽6米,南水关闸洞引大运河水入城市,重塑了市河景观,河岸旁布置滨河绿地、文化广场,百姓书场和宗教场所。栽植了银杏、红枫、樱花、桂花、垂柳、碧桃等多种园林植物,新增绿地1.2万平方米,连接了历史文化传统的南水关公园、王氏父子广场,水部楼和瓮城遗址,共建110米景观连廊,11座桥梁,11座亲水码头、浮雕展廊2处,青铜人物雕塑4处,形成了市河公园,。
        5.2、乡村北澄子河公园建设。北澄子河传说是由玉帝四女绿衣仙子丢下的披帛,该公园先由水利部门进行水生态治理、河道拓宽、驳岸建桥,该公园面积13.2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滨河绿地、便捷通道、驳岸、景观小品及公园公共设施配套。公园分为历史人文区、现代风景区、核心区和滨水生态展示区。北澄子河公园融入了大自然,讲究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相互交融,显示了乡村自然生态的古朴文雅。
        6.结束语
        6.1高邮市城乡公园体系建设做到了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并结合了城乡的自然、经济条件,融入了地方的历史文化元素。
        6.2高邮市公园体系建设改善了城乡生态环境,提高了城乡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路遥《城市公园体系研究》同济大学2007(1)
        [2]陈全印《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初探》华南农大学报2006(4)
        [3]柯鑫《寒地城市口袋公园人性化设计研究》东北林业大学2011(4)
        [4]李敏《中国现代公园》北京科技出版社1987(2)
        作者简介:
        圣虹(出生年月:1971年4月),女,汉族,江苏省高邮市人工程师、规划师,南京工业大学 大专(学历),研究方向:建筑工程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