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与影响

发表时间:2020/5/1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期   作者:千改平
[导读] 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国社会的生产发展带来
        摘要: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国社会的生产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变化,也对人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现代科学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相结合,产生了一种新的支付方式:移动支付。移动支付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本文从我国移动支付的优缺点进行浅要分析,从而阐明我国移动支付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移动支付;世界;社会发展
 一、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支付方式 
        目前,以支付等扫码支付为代表的国内互联网企业飞速发展,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渐趋成熟,竞争日益激烈。杭州市率先宣布建设无现金城市,而后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也渐渐加入无现金城市的队伍。在同一时间,许多二三线城市甚至中小乡镇也逐步接受无现金模式,国人已经逐步适应出门只带一部手机,不带或者少带现金,手机扫码即可完成支付的模式从路边摊蔓延至大型商场。支付宝在2017年后半年推出了扫码领红包活动,更加刺激了人们使用支付宝扫码支付的热情。 
二、移动支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它消除了距离和地区的限制,使支付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依托并且结合先进的现代通信技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储存,支付和流通。用户访问信息更及时,可以随时查询,转移或消费。可以广泛应用于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各个环节。依靠先进的现代通信技术,使货币电子化,使支付更加简便、安全、可靠。以手机为载体,减少纸质货币的使用,更能节省交易和运营成本,节省传输费用,实现利润最大化。利用先进的现代移动通信技术,防伪造性、防重复性和不可被跟踪性大大加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用户国,这个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体是移动支付市场巨大的潜在用户。可以看出,未来移动支付的市场将非常广泛。 
三、我国移动支付在社会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 
(一)移动支付成本太高,第三方平台厂商盈利太少  第三方移动支付厂        商是市场上的主力军,但是由于进入移动支付市场的门槛较高,导致现在进入支付市场的商家不多,我国移动支付当前正处于大规模增长阶段,移动支付市场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状态,一些企业在竞相争取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希望能够扩大规模并有一定程度的盈利,但往往大多数第三方移动支付企业都处于不在盈利甚至亏损状态,在高风险经营边缘徘徊。第二,移动支和银行业务的竞争过于激烈。在线网上支付业务能帮助银行提高银行卡和网银用户的活跃度的同时也与银行基本业务存在着一定的竞争。相比于刷卡消费的方便快捷移动支付更加灵活方便,移动支付省去了持卡支付消费这一环节,人们在手机APP上通过绑定个人银行账户就能在线支付购买商品,给传统银联的刷卡消费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由此可见,银行等金融机构与移动支付业务既有积极方面的合作也有严厉排斥竞争的部分。 
(二)移动支付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从消费者自身来讲,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首先,由于网络环境的不确定性,信息混杂,信息多样性强。其中许多是网络钓鱼网站,欺诈网站,这就使得消费者可依赖的内容减少。在手机支付方面,运营商需要继续规范自身,给消费者营造一个安全的良好的网络环境。第二,移动支付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合作伙伴应一起努力,增强支付的安全性。移动支付行业利益的各个相关企业应大力加强沟通与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努力加强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在消费者付款过程中,企业应设计一套安全支付流程,适时整合安全管理系统,提高对移动安全问题的解决能力。  四、我国移动支付未来发展新方向 
(一)政府加强监管给移动支付带来新机遇 
        296号文件的下达,证明政府大力鼓励银行开展移动支付业务,银行能更加强化企业开户管理,减小风险,给用户提供更加安全的平台。同时中央人民银行的最高限额也促进了动态码的产业发展。企业负责技术安全标准的制定,而政府应当侧重于推广使用。国移动支付的用户数量和交易规模持续增长,在支付相关机构和企业的推广下,移动支付已经作为通道和载体渗透进入衣食住行,实现对线上线下消费、服务等场景的全行业覆盖,带来消费生活的升级和公共服务、交通、医疗等刚需领域的场景变革。由于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完善、电子商务快速崛起推动以及相关监管机构的支持,中国成为移动支付普及、应用范围最广的国家,“支付是服务的基础,所有的交易活动都以支付为终结,如今几乎所有的消费服务,都能通过移动支付的生态解决”。“中国的这轮支付变革和移动互联网双层叠加,出现了后发先至的现象,移动互联网的规范化、身份认证等基础措施,是中国快速实现后发先制的基础。”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认为,数据将成为下一轮竞争的核心,要从数据的角度,重新审视流量、服务、技术、政策和市场。依托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发展,移动支付通过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洞察等方式,实现场景感知和用户行为数字化,包括支付在内的金融服务与社交互动,都融入在具体的场景中。比如包括刷脸支付、虹膜识别和眼纹识别等以各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为基础的支付手段创新,被应用于从手机解锁、小区门禁到餐厅吃饭、超市收银,再到高铁进站、机场安检以及医院看病等多样化的支付场景。此外,今年6月3日,交通运输部等十二部门和单位发布《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年)》(下称“《计划》”),鼓励交通领域的移动支付发展。《计划》中提出,要全面推进城市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推广普及闪付、虚拟卡支付、手机支付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并同时鼓励在高速公路收费站和公共停车场推广使用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手机移动支付等非现金支付手段。在这种意义上,移动支付已经成为底层化的基础设施,与各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并期待与更多的生活场景、生产场景、交易场景相结合,形成嵌入式、智能化的服务。


        (二)同传统金融机构合作,塑造市场新格局  2018年四月,银联和微信平台开展新型条码支付业务合作,这一合作表明新一代银联无卡支付业务转接第三方平台向各类机构全面开展广泛的各类业务承载服务。跟这种背景强大并且业务实力强大的金融机构合作为国家控制移动支付提供了机会。广大金融机构将迎来崭新的篇章,甚至很大程度上有机会打破支付宝、微信垄断的格局。商业环境是最典型的移动支付应用场景。移动支付的外延不仅限于支付功能本身,支付触达消费者的方式,推动商业模式效率的进一步提升,进而影响商业经营与消费的形态。从日常消费的餐饮、旅游娱乐到民生生活各个领域,移动支付把商家推到更为多元化、个性化和层次化的服务场景。电商崛起以及经济环境变化、成本提升,冲击线下实体经济、零售经济经历低迷的转型期,线上线下的流量打通一度成为困扰零售经济的难题。对此,黄震分析,以往一直认为O2O领域存在线上线下如何融合的问题,由于移动互联网也是迅速实现了O2O,尤其是二维码出现,扫码支付基于二维码实现实体和网络空间的对接,解决过去线上线下的可能需要相互转换的难题。数据对比来看,2013年的网络支付在第三方支付中的占比为88.3%,移动支付占比11.7%;2016年,网络支付占比51.5%,移动支付大幅上升至48.5%。“移动支付实现用更低的成本连接到所有顾客,用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完成线上和线下的交易,线上和线下成为一个整体。”财经专栏作家、知名评论人石述思认为,移动支付未来应回归到商业的本质规律,在产业升级、创造高质量的品牌和更好的服务各阶层上,创造更大的价值。例如,2018年以来,移动支付快速向线下扩张,实体零售进入线下场景之争,以“人”为核心的零售模式正在逐步取代以“货、场、人”为主要逻辑的传统零售模式,带来了系列新零售和智慧零售等行业解决方案。其中,在人、货、场全链条数字化的无人零售场景中,移动支付起到了关键作用。移动支付在零售行业的价值创造也带来更多思考:移动支付进入新的阶段,从过去B2C的服务延伸模式向2B2C的模式演进过程中,如何首先实现为企业的赋能?如何从更高的维度推动商业模式的重构?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上,如何推动产业互联网的实现和产业的优化升级是摆在支付下半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全力促进移动支付和国际市场接轨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深,中        国在国际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移动支付成为了21世纪“四大发明”之一。据资料显示: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大致是美国支付市场规模的90倍,领先于全球而存在。中国的移动支付已引领了国际消费风尚,在不远的将来,在山川岁月中,移动支付使人们生活越来越便捷,使社会发展加速,移动支付在全世界必定发挥不可比拟的作用。移动支付服务B端企业,涉及的供应链环节、支付链条上的场景比C端要复杂得多。“以钢铁行业为例,2B涉及货物货权的确认、转让、电子回单,包括后续仓储、物流的环节,还有金融支持环节等等,更为繁杂;虽然B端企业数量要比消费者少得多,但是在交易的过程当中,数据的沉淀、分析、流转等等,都加大了建立信用评价体系的难度。”郎永淳表示。移动支付的下半场竞争由广度转向深度,服务于B端支付链条类型场景复杂,单靠产业链任何一环都难以触达。从金融体系的角色定位来看,移动支付已经不仅限于是金融服务的提供者,而是从一个服务者转变为更有主动性的参与者,科技应用和资源整合的能力将是考验支付机构的重要能力,“协同”创新、相互赋能将成为产业转型、优化升级中的关键词。从二维码支付到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支付,支付手段的创新、迭代衍生,如何平衡创新与监管成为移动支付创新发展中绕不开的问题。“便捷性与安全性是贯穿技术发展始终的矛盾,要找到一个便捷与安全的平衡点,这种安全是相对的。”陈静表示,技术、人类安全意识、政策监管环节要越来越完善,在保证便捷的同时也足够安全,未来能通过立法来规范化管理监管,让良币驱逐劣币。近年来,央行针对支付机构的发展,密集发布断直连、取消备付金等一系列监管政策。2017年8月,央行支付结算司下发《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明确要求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移动支付的发展对风险控制提出的新要求,推动各类支付机构主体参与到行业合规的标准制定中。2018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移动金融基于声纹识别的安全应用技术规范》等多个与移动支付相关的规范标准。此外,央行正在制定人脸识别、分布式账本、机器学习等多种标准。业内普遍认为,银行、科技公司等多类型主体参与制定的标准,将推动移动支付行业的监管合规和创新发展。
全球各国数字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成为国家竞争力增长的强大动力。全球化贸易,已经由国际贸易为驱动特征转变为国际金融为驱动特征,如今步入了以数据要素为主要动力的时代。数据量的激增和其背后蕴藏的数据价值,正在成为信息时代发展的核心竞争要素。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未来发展纲领性报告《数字相互依存的时代》表明,当今世界,从通信、互联网到数字经济生态,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商业乃至产业基础设施,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以数据来看,中国2018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4.8%,移动支付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技术创新与产业的融合正在改变全球经济发展模式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智慧政务,智慧医院、无感支付等行业自动化应用,正是新技术应用、数字化转型效果的直接体现。”于英涛认为,融合的力量将进一步打破万物边界,消除数字鸿沟,激发科技与人类创造力的无限潜能,给政府、企业和民众带来更加美好的数字化未来。随着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移动支付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移动支付不仅改造了传统消费形态,而且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链条。同时,移动支付为信用社会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土壤,为弥合区域发展差距提供了有效的抓手。移动支付改变了传统的消费生活方式,由移动支付衍生出来很多服务性功能,让人们的生活开始从交易数字化迈向全方位体验升级的“智慧生活”,这已经成为不可逆的社会潮流。移动支付业务在推动城市经济增长、改善就业环境、助力数字政务、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促进消费升级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旭双,金环.浅析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时代金融,2018,(24):168. 
[2]刘琳.微信支付在未来移动支付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12):2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