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时代的出版行业,丰富的内容资源海量涌现,有精华也有糟粕,有效内容、优质内容日渐成为稀缺资源。为实现数字出版的高质量发展,加强内容质量把关尤为重要。主要对数字出版内容质量把关的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字出版 内容为王 质量把关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移动终端的迅猛发展和持续革新,人类文明步入了信息化时代,科技进步大潮推动的出版技术也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革。数字出版是融合并超越了传统出版内容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互联网的普及和通信能力的不断提升加快了内容的传播,让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创作和阅读都变得更加容易和便捷,丰富而海量的内容在信息流动的中心地带相互碰撞。党中央高度重视互联网内容建设和出版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所以严把出版物质量把关是出版管理部门的必然要求。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出版媒介的即时性给把关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本文将从专职编辑、行业专家、大众点评、人工智能等角度探讨当前数字出版内容质量的把关。
一、内容质量把关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人民在享受着不断改善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全面提升数字出版内容建设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新时代出版人的责任和使命。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出版物的数量和内容急剧增加,出版内容涉及范围广泛。海量的内容资源有精华也有糟粕,很多导向差、虚假、重复、低价值的内容面向读者,有效内容、优质内容日渐成为稀缺资源。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座谈会上强调:“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修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使全媒体传播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要全面提升技术治网能力和水平,规范数字资源利用,防范大数据等新技术带来的风险。”这为数字出版工作的内容导向把关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数字出版产业应坚持“内容为王”原则?
要发展数字出版,必须坚持以内容为本、技术为用,内容为体、技术为翼,两者共同构成数字出版的核心竞争力。优质的内容永远是决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海量信息是数字出版产业的优点,但其中难免明珠与沙砾并存。很多璀璨的明珠掩埋在浩瀚无边的沙砾里。究其原因,是审查力度不够、缺乏合格的把关人。数字出版平台为追求商业价值和经济效益,无视自身所担当的社会责任,无限迎合大众需求,对低俗不良的文化品位未能起到应有的节制作用,一些优质的原创作品,未被广泛传播。长此以往,将其品味定位拉低,并不利于长期发展。数字出版更能反映出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受众多寡。高雅、严肃的精英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的先锋和灵魂,但是曲高和寡,难以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流行、通俗的大众文化,以市场为导向,读者为“上帝”,非常容易被广泛传播,优质的创意和作品在转化为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转化为了经济效益。出版是知识的积累、智慧的沉淀、文化的传承,数字出版人在服务大众文化的同时,不忘坚守传播精英文化的情怀,应该坚持内容高度和品质,坚守专业价值,拓展服务渠道,探索内容与技术融合,在树立新时代信息传播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数字技术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出版业“内容为王”的事实和商业模式。内容在产业链上所占的地位日益凸显。
三、内容质量把关的方式
3.1专职编辑把关
从事数字出版的编辑要加强专业化。为确定人才引领数字传播行业健康发展,确保数字内容产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顺应产业发展态势,应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从2016年开始每年都组织数字编辑专业资格考试。数字出版编辑的专业化,是出版新业态的有力支撑。随着新技术对传统出版的革新,数字出版将渐渐成为主流。
合格的数字编辑应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广博的专业文化知识。区别于传统出版编辑,数字编辑可以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从事自主创造性更强的工作,所以要鼓励编辑学习新知识结构,紧跟时代步伐,满足行业需求。优秀的数字编辑应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敏锐创新的视角、高水平的鉴赏能力和坚实的专业基础,在内容与营销上同时着力,让内容适应营销,营销烘托出内容。
3.2行业专家把关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自身存在着时间、空间和知识三个方面的局限性。由于职业特点所决定,知识的局限性在编辑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学术领域内容资源的专家外审是必需的,特别是要建设具体国际领先水平的网络出版平台,专业性极强,优质的内容资源和专业的服务是标配,内容资源一定要名实相符。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专家既可以是创作者,也可以是使用者,他们最有评论权和发言权。数字出版机构可以组建一定规模的专家审读委员会,也可以号召众多行业人士志愿者加入提出宝贵意见。选择的外审专家应具有较高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熟悉该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和该学科专业著作的出版状况,有相当的文字功底,学术上无门户之见,能作出客观的学术评价。有了行业专家的参与,专业性才有保障。
3.3 大众点评把关
信息爆炸带来的信息过载,让用户停留某一个平台的时间和精力急剧收缩,但并不意味着用户对阅读需求的下降。相反,用户更希望把有限的时间花费到感兴趣的和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中去,对阅读内容的容量和质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一个新事物能被人们广泛普遍接受,它首先应该有“相对的优点”。市场上用户所敬重的,永远是有品质的真实内容和有内涵的原创内容。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内容对用户来说才有价值,赢得用户的尊重,赢得信任和口碑。像《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等一众口碑电影都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绩的案例不断出现,内容认同是良好口碑的价值基础。对于一些造成恶劣影响的导向差、错漏百出、严重抄袭、低俗媚俗庸俗的内容,大众看到可以向平台举报,大众要有公益心,共同建设健康、良序、优质的信息资源环境。
3.4人工智能把关
信息时代内容资源数字化后,内容管理可以大力借助先进科技提高效率。人工智能的兴起为数字出版注入新的活力,人工智能经常承担海量内容资源的第一道把关任务。海量文本过滤、精准识别敏感词、图像识别、语音分析等人工智能技术,完成将包含政治敏感话语、暴力低俗恶俗图片的内容进行检测识别。高科技的不断进步为解决数字出版内容基本导向把关提供了有效途径。人工智能还可以进行内容类型和用户需求的识别,未来的阅读会更加个性化,根据用户的个体差别以及个人喜好进行内容的定制,实现高品质的阅读享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数字出版定向服务方面的应用将更加凸显。
现阶段,数字出版业的融合发展已经从“大势所趋”转为“火热进行中”,数字出版工作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个性化需求和多样化内容出版并存,“内容为王”是主流。对内容资源的选择判断能力和精准推广是数字出版的核心竞争力。高素质的创新型数字编辑人才队伍,要为新时代内容资源的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沈洪豪.全媒体时代数字出版平台内容导向把关模式探究.科技与出版,2019(3).
[2]王华生.学术稿件专家外审存在的问题与编辑控制.中国出版,2012(14).
[3]王兆国,郭伟.网络出版更需要合格的“把关人”.科技与出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