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道路是重要的民生工程项目,关系到公共利益,影响群众出行。基层结构施工是市政道路施工基础部分,影响道路施工质量以及后期维护工作。故此,文章将分析基层结构质量控制要求,并从施工前、中、后三个阶段探讨质量控制措施,提出保障举措,旨在提升我国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水平与施工质量。
关键词:基层结构;市政道路;施工质量
市政道路是城市发展重要基础建设内容,影响城市区际联系、交通发展、经济互动[1]。基层结构施工是市政道路工程基础建设内容,影响道路铺设效果及其工程质量问题。市政道路使用频率高,施工工期要求严格,需要相关单位严格把控基层结构施工质量,减少工程返工几率,降低后期道路养护难度。由此可见,分析如何控制基层结构施工质量极为必要。
一、基层结构质量控制要求
(一)温度控制
道路工程暴露于室外,容易受到自然环境影响,温差变化相对较大。尤其在基层结构施工过程中,基层结构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内部温度也会发生变化,其中的水分会因为温度过低出现冻胀、翻浆问题,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把控工程项目质量,通过必要技术措施,缩小基层结构温差变化。
(二)结构强度
基层结构关系到道路工程整体项目稳定性、安全性,因此需要确保结构强度达标,能够承载标准荷载力,避免因为基层结构强度问题,出现道路出现塌陷、路面变形问题[2]。
(三)结构稳定
基层结构需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施工后能够均衡受力。相关施工单位,在基层结构施工时需要根据岩土结构、地质状况,科学设计基层结构,保证其稳定性,切不可照搬其它道路工程施工经验,为基层结构建设埋下安全隐患。
二、基层结构施工质量控制举措
(一)施工前控制
1、材料控制
施工材料在工程项目中占据了52~63%的工程成本,更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性要素。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对材料进行质量把控,具体措施如下:(1)选择型号:在施工前,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市政道路工程要求,确定道路等级,选择对应规格胶砂、水泥。通常情况下,市政道路胶砂强度>10Mpa、水泥强度级别≥33级。(2)制备时间:制备混凝土时,工作人员需要检查水泥强度,在其初凝3小时内对混凝土性能进行测试。(3)筛选集料:选择材料时,施工人员需要筛选集料(粒径>37mm),降低裂缝发生几率[3]。
2、商混控制
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时,为了缩短工程周期,减少人力成本投入,会直接采购商混进行集基层结构施工。相关单位需要委托专业技术机构对商混性能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达标。商混进场时,需要对其质量进行检测,确保与设计指标相符,含水量、配比等均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3、设备控制
不合格施工、防护设备会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甚至引发道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问题,社会影响恶劣,增大损失,因此需求对施工设备进行质量控制。具体措施如下:(1)淘汰超龄设备;(2)对设备性能进行检查,可以通过试运行判断设备运行状况;(3)查阅设备检修记录;(3)根据工程需求,调配足量设备,确保工程能够顺利开展。
4、建设机制
施工前,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工程内容设立各项机制,全面把控基层结构施工质量,避免出现施工质量问题。施工单位需要对项目经理、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专项技术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认证资格证书,并且具有较高的质量把控施工意识。同时,施工单位需要强化技术交底工作,全面控制施工质量。
(二)施工中控制
1、开挖工作
集成结构开挖过程中,可以采用单/双层开挖技术,横纵方向掘进土层[4]。在开挖过程中,相关单位一定要重视测量放样工作,对开挖情况进行放样检查。注意事项如下:(1)使用装载机完成掘进工作,将基层土快速翻松;(2)预留排水、出水通道,使用全宽掘进方式进行开挖;(3)采用反向取土方法完成纵向开挖工作;(4)在深基层结构施工过程中使用横向开挖技术。
2、摊铺平整
摊铺平整时,要严格把控设备摊铺速度,确保摊铺质量,保证路面平整。完成相关作业后,需要检查路面摊铺、平整状况,如果出现遗漏问题,则需要进行填补、摊铺,保障整体质量达标。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采用传统技术手段检验灰土质量,如捏制灰土团,有掌印则判定为不合格。
3、碾压作业
施工人员在进行基层结构施工时,可以通过碾压作业夯实路面。碾压作业过程中,需要按照“稳压→碾压”流程进行作业,使用压路机(8t)从路边向中央进行碾压,控制工程施工质量。碾压时如果出现“软瘫”现象,说明该区域水分含量较大,可通过喷洒白灰,吸收过量水分;如果出现裂缝问题,则表示水分含量不足,需要洒水补充水分,随后再进行碾压,修补裂缝。碾压>5次才能够满足作业需求[5]。
4、养护工作
养护时,需要及时遮盖路面,防止蒸发过快或者温差过大,导致路面出现裂缝问题。施工人员养护时,要根据路面状况适当洒水,确保内外凝固的一致性,减少养护不当对基层结构的影响。
(三)施工后控制
基层结构施工后,相关单位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检查,解决质量问题,满足工程质量要求,再次检查无问题后,则可以开展其它工作。施工后的管理工作内容相对比较繁杂,需要由项目经理统筹各项工作内容,检查施工进度、基层结构状况,比对施工现场与施工设计要求是否相符,实现全生命周期基层结构施工管理。
三、基层结构施工质量控制保障
人员保障: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需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经验丰富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减少人为因素对于基层结构的施工影响。
组织保障:各部门应该配合管理部门开展基层结构质量控制工作,明确各个施工环节责任人,优化内部施工资源,强化质量控制效果。
资源保障:道路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相关单位应该做好资源筹划工作,确保资金充足、材料到位、设备合格,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进度。
结语:
基层结构施工是道路工程质量控制核心内容,需要严格把控基层结构施工质量,才能够保障道路工程项目整体质量。在基层结构质量控制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联合各部门,从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强化施工质量监管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龙.市政道路工程的基层结构施工质量控制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6):2512.
[2] 刘星云.市政道路工程的基层结构施工质量控制刍议[J].城镇建设,2019,(7):115.
[3] 高航.市政道路工程的基层结构施工质量控制[J].居业,2019,(1):133,135.
[4] 李旭方.市政道路工程的基层结构施工质量控制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22):275-276.
[5] 李彬.市政道路工程的基层结构施工质量控制[J].建设科技,2018,(3):74-76.
作者介绍:
张林杰(1989.07.28—),性别 男;籍贯 河北邯郸;民族 汉族;学历 大本;职称 助理工程师:职务 项目副经理:研究方向 市政道路工程的基层结构施工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