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群文阅读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在小学阶段开展群文阅读的三大方面:巧妙选材、巧用策略、巧学表达,力求实现群文阅读增值。
关键词:群文阅读;小学语文;应用分析
1引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对单篇的课文进行细致讲解,虽然这样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篇文章的内涵、意义,但是整体的教学效率低下,并且学生一般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太大,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阅读水平难以提升,因此,教师可以将群文阅读教学灵活应用到阅读教学中,通过群文阅读来提升阅读教学质量,针对性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并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2巧妙选材,一以贯之
小学语文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非常重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的质量可以说直接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将阅读内容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导致学生接触的知识面非常狭窄。针对这种情况,群文阅读近年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逐渐流行起来。将群文阅读教学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弥补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发挥出重要的优势和作用。
文章是阅读的载体。群文阅读能否取得实效,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拿什么样的文章组群。如何精选文章,极大地困扰着当前进行群文阅读的教师们。笔者认为,选材应当立足学情,符合学段特点,选取的文章既精彩纷呈,又清晰明确,有着共通的值得挖掘的价值点。
2.1同一主题
将课内外相同主题的文章进行整合,加深对该主题多维度、全方面的理解与思考。
例如在群文阅读实践中,一位教师将《学会看病》《剥豆》《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组合在一起,成为“纠结的母爱”一组,通过“学生自读——小组分工画心路历程图——汇报交流”,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方面感受伟大的母爱。再如笔者在教学时,与学生共读3篇以“我和爷爷的故事”为主题的绘本,有描写“爷爷在无助时总是告诉孩子没关系”的温馨故事《没关系没关系》,有自述“我和爷爷之间互教走路”的浓浓亲情故事《先左脚,再右脚》,还有叙述“我为了给爷爷请医生而克服对魔奇树的恐惧”的勇气故事《魔奇魔奇树》,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反映了同一主题——祖孙之间的亲情。
2.2同一结构
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钻研文本语言,挖掘写作方法,从而激发写作热情,提高写作能力。如二年级群文阅读《月亮的味道》《和甘伯伯游河》《小房子变大房子》《打瞌睡的房子》《好忙的一夜》,比较发现这些绘本故事含有一种有趣的写作结构——一层一层往上叠的“叠加”结构。引导孩子发现异同,并尝试写一写这种结构的小诗或故事。
3巧用策略,深入浅出
3.1以“预测推理”为指引
儿童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教师应当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故事关键环节引导学生进行预测推理,使学生对故事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如《母鸡罗丝去散步》《疯狂星期二》《我选我自己——动物的选举》《狐狸先生的宴会》的群文阅读中,教师在结局时卖卖关子,分别以“母鸡接下去会发生什么事?”“下个星期二将会是谁疯狂?”“这次选举到底谁会选上”“狐狸究竟吃了什么?”为切入点,适时提问,让学生根据读过的图片和文字进行预测推理,最后共读绘本结局,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自己的预判和真实结局产生的反差,还将引发他们进一步的思考。
3.2以“思维导图”为扶梯
思维导图把抽象的阅读、思考过程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更有利于理解、记忆和迁移运用。教学中常用的思维导图有“情节梯”“人物关系图”“曲线图”“意见椅”等。情节梯能使情节一目了然,其设计应当新颖多样。如笔者教学《反反复复的童话故事》群文阅读时,借助“情节列车”,在师生共同梳理《我的幸运一天》情节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梳理《城市里的巨人》《小猪变形记》的情节。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更进一步深化主题,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4巧学表达,水到渠成
李海林教授在《言语教学论》一书中指出:“语文教学就是言语智慧教学。”因此,投石问路,群文阅读应当指向表达,我们应当关注语用,挖掘文本独特的写作特色,选取典范内容让学生进行仿写。读写结合,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才是群文阅读的最终诉求。
4.1提炼技能,习得表达
如何把细腻的人物品质刻画出来,对于刚接触写作的三年級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仔细考量孩子的学习起点,笔者提炼出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名人故事以“贴近的对话推动故事的发展,体现人物的高贵品质”为议题的群文阅读。
在本组群文阅读中,学生通过阅读、发现、交流、整合,最终提炼出“对话推进故事发展”的习作技巧,这种阅读中习得的表达方法,替代了教师枯燥无趣的写作前指导,即丰富单元主题,又使学生习得了写作方法。学生习作技能的学习经历从演绎到概括的过程,通过学生的自我建构,把隐藏在文字中的表达技巧吸收内化,最终形成能力,学习难点不攻自破。
4.2链接生活,寓乐于学
笔者认为,练笔应当在群文阅读中习得写作特色的基础上,链接生活,才能巧妙自然地寓写作于生活体验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说,主动写。
如笔者所执教的《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群文阅读中,在练笔环节,设计以下环节:幻灯片出示教师的卡通自画像。学生看到熟悉的老师出现在故事里,成为了故事的主角,眼前一亮。接着笔者将班级学生也纳入故事中,成为故事中一角。先拿班级一女生为例,事先制作好她的图像,给出反复结构的框架。台下的学生见到自己熟悉的同伴成为故事一员,纷纷跃跃欲试,想接着往下编,带有调侃式地想把自己的其他朋友写进故事里。学生在提供的支架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續写既精彩又到位。
5结束语
总之,群文阅读开辟了教师教学新天地,开启了学生阅读新智慧。群文阅读如果能做到巧妙选材,巧用策略,巧学表达,那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治疗”目前阅读教学中最大的痼疾。
参考文献:
[1]胡爱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模式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82-83.
[2]周梦瑶.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模式的策略[J].艺术科技,2019,32(01):241-242.
[3]余惠娟.浅析“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116-117.